劉斯文
揚州大學團委,江蘇 揚州 225009
?
論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及其對策*
劉斯文*
揚州大學團委,江蘇揚州225009
“蝴蝶效應”最初只適用于氣象研究領域,在最近幾年,“蝴蝶效應”的適用領域也有了一些變化,在這個信息網絡化的時代,新媒體迅速發展起來,由于新媒體傳播快、影響大,正好符合了在氣象研究領域中“蝴蝶效應”的特點,進而在新媒體傳播領域出現了“蝴蝶效應”,這與我國國民的政治素養不斷提升息息相關,國民通過新媒體了解到某一新聞事件,并通過這個載體進行社會輿論監督。本文首先介紹了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然后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新媒體;傳播;“蝴蝶效應”
用于氣象研究的“蝴蝶效應”是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于1963年提出的,其具體含義為:某一大事件的一基本條件發生了較小的變動,從而導致了整個事件的最終結果完全被改變。相應的,在新媒體領域,網絡危機一旦爆發,由于新媒體自身的特點,即它強大的傳播速遞,言論的高度自由,以及網絡的虛擬性、平等性,網絡危機在這個民眾完全自由的言論平臺上擴散起來十分的容易并且迅速。引發網絡危機的突發事件在新媒體的傳播中,能夠不斷地被扭曲歪解,通常情況下,在黨政部門還沒有調查清楚這件毫無征兆、突然發生的事件的原委之時,新媒體網絡上便出現了大量的猜測與惡意編造,甚至有一些人故意制造謠言蠱惑人心,從而事件的惡化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傳統的媒體傳播與新媒體傳播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的新媒體傳播消息是經過了政府或者其他官方機構確認了的,事件是真實可靠的,并且群眾同時只能了解到事件,無法公開發表自己的言論,而在新媒體的傳播之中剛好相反,事件在政府確認之前就已經有了廣泛的傳播,并且群眾能夠隨時隨地在網絡上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
(一)新媒體傳播監管力度較弱
雖然說我國法律保障人權,規定國家公民具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是權力與義務是同時存在的,言論自由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即公民所發表的言論不能損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權益,新媒體傳播雖然充分保護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但是卻沒有嚴格依照法律要求行事,我國的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對于惡意發表不實言論,蓄意煽動不實新聞內容,造成社會恐慌的行為沒有及時的進行法律制裁,也沒有具體懲罰措施。
(二)網民對事件的非理性判斷
近些年來,新媒體傳播的形式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QQ、微信、微博、論壇等等,傳播形式多種多樣,監管起來難度較大,并且,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之中,由于信息的多樣化以及傳播渠道的不斷豐富,信息的內容往往是真假難辨的,同樣的,每一個人在接收到一個消息之后,又會加上自己的理解將消息傳播出去,信息失真現象十分嚴重,個人對于信息的認識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并且也會受到個人的見識、閱歷、經驗的影響,非理性的言論層出不窮,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三)新媒體傳播的聯動性
在這個網絡時代,某一件事情的爆發往往會觸發聯動效應,由于新媒體快捷的傳播速度,事件的波動范圍也會越滾越大,一件小事也可能引起熱門話題,甚至是牽動社會,這就是信息傳播的聯動效應,即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加強法律監管力度
近年來,國家相關法律部門已經逐漸意識到了網絡輿論的威力,并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進行監管,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國家法律的支持,新媒體自然也不例外,加強法律對于新媒體輿論傳播的監管力度更有利于新媒體健康穩定長遠的發展,在新媒體中對于網絡突發事件的報道應當接受法律的審核,這對于新聞事件來說,既是制約,同時也是保護,有效提高了其真實性。我國對于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所采取的措施以微博為例,微博中有人發布了不實的信息,在被轉播500次以上之后,此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不斷健全、完善對于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有利于進化網絡空氣,最終目的仍是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為網絡的有序發展保駕護航,遏制“蝴蝶效應”現象的發生。
(二)加強對網民的正確的輿論引導
網絡時代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發揮其好的一面,規避其不利的一面,輿論的引導作用很重要,網絡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方能抑惡揚善,正確的輿論導向能夠維護網絡環境的和諧健康,能夠維護社會穩定,加強輿論引導與監督就能有效抵制“蝴蝶效應”事件,而作為新媒體時代風向標的新聞媒體更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正確的引導輿論走向,而不是惡意制造不實輿論。
(三)建立預警系統抑制新媒體傳播的聯動性
根據“蝴蝶效應”的特性,要防止事件的惡性傳播,就要在突發事件起始階段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是事件發生之初進行預警,未雨綢繆,將危害遏制在搖籃里;另一方面就是事件已經發生的情況,此種情況下,對于事件的處理宜早不宜遲,越是快速的解決,突發事件的波動范圍就越小,“蝴蝶效應”就能有效地被遏制。建立預警系統既能降低突發事件對社會穩定性的破環,又能減少解決問題的成本,這就需要隨時做好預警準備。
在這個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小事件經過“蝴蝶效應”的不斷放大,也會成為大的事件,波及范圍不斷地被擴大,影響也因此不斷上升,較低的信息傳播門檻更是對不實信息傳播趨勢的助長,最終由于“蝴蝶效應”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我們才要針對“蝴蝶效應”產生的原因,找出遏制其發生的措施,從而既保證和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又維護了我國社會秩序的穩定。
[1]姚璐.突發網絡輿情中新媒體的作用機理及其應對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陳樂.基于因特網理念探析高校新媒體傳播[J].科技傳播,2015(07):101-102.
[3]屈耀輝,杜亞斌,傅元略.產品負面報道的金融加速器效應實證分析——以三鹿毒奶粉事件溢出效應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4(01):164-171.
[4]胡雨晗,劉邦凡.“蝴蝶效應”在微博輿論傳播中的影響力分析[J].電子商務,2014(10):3-4.
[5]康麗珍.新媒體時代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及應對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9):82-83.
**作者簡介:劉斯文(1982-),男,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揚州大學團委,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管理。
G206
A
1006-0049-(2016)20-0044-01
*2016年度江蘇省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重點課題“高校團學工作新媒體化的有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ZD20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