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君 郭 明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
流動兒童幸福感量表的編制*
陳利君1郭明2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205;2.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從流動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出發,結合結構式的訪談,對李凌江、楊德森編制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成人版進行修訂,從個體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的狀態評估流動兒童的幸福感狀況。在初測后分析了50個項目的通俗水平(選擇標準:≧0.6)與區分度(選擇標準:≧0.4),刪除了10個項目,在專家指導下修改了3個通俗水平良好,但區分度較低的項目,形成流動兒童幸福感量表最終版:3個維度,12個因子,40個項目。
流動兒童;幸福感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及其子女流入城市[1]。我們稱之為“流動人口”,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流動兒童這一概念尚無統一界定,本文中的流動兒童是指6-14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的兒童少年[2],又稱“流動人口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打工子弟”等。幸福感主要強調個體身心的愉悅,是個體對情感(積極情感或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的評價和體驗[5]。幸福感的測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代[7]的生活滿意感量表和Cantril[8]的“自我標定梯形量表”都是通過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來測量個體的幸福感水平(姜永杰,2007)。我國許多不同的研究人員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對幸福感進行了測查,形成的幸福感量表也較多,但還沒有證明哪一種量表或哪一類量表特別有用或者顯著優于其他量表。目前對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主要集中在成人身上,對兒童幸福感的研究相對較少[9]。國內從2000年才開始逐漸關注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對流動兒童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并且沒有針對流動兒童這一群體的幸福感量表。
國內關于流動兒童幸福感研究主要側重于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的涉及比較少,社會幸福感作為最近提出來的內容,涉及更少,因此缺乏一個綜合的、全面的流動兒童幸福感的量表,本文主要修訂了李凌江、楊德森編制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成人版[10],然并未完全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而是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及結構式的訪談,從個體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的狀態評估流動兒童的幸福感狀況。
(一)初始問卷的編制
1.量表編制原則
根據測驗編制的原則,然后再結合李凌江、楊德森編制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的具體內容、結構與層次,并借助結構式訪談的結果,建構量表的理論依據;然后,建立項目庫。由于目前專門針對流動兒童幸福感的量表幾乎沒有,所以最終項目庫的形成是以改編項目為主。
2.測驗編制的方法
(1)文獻分析法。總結以往對于流動兒童與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再結合國內外有關流動兒童與幸福感的文獻,可以看出心理學界普遍認可并接受將幸福感體現在心理、社會、生理三個維度,本研究有關流動兒童的幸福感結構也將參考這一結構。
(2)結構式訪談。對10名流動中學生、10名非流動中學生、10名流動小學生和10名非流動小學生所羅列的中小學生幸福感方面的內容采用內容分析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將訪談收集到的因素融合進流動兒童幸福感的三個維度中,形成了軀體功能分量表、心理功能分量表和社會功能分量表。其中,軀體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睡眠與精力、軀體不適感、進食功能、運動與感覺;心理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精神緊張度、負性情感、正性情感、認知功能、自尊;社會功能包括的因子有:社會支持、人際交往、學習、課余生活;最后外加有一個總體幸福感評價因子。
(3)量表項目的形成:①項目來源:初稿項目的來源,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首先是整理李凌江、楊德森編制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結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狀況,篩選出可以借鑒的項目;其次是分析結構式訪談中小學生所提到的問題,最后根據設置的維度在各個分測驗中改編相應的項目。

表1 項目庫項目來源分布表
②項目形式。量表的所有項目均采取客觀題的形式。采用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1-5分,正向試題與反向試題相結合,施測時對項目進行隨機排序。
③項目的編寫。為了使每一個項目都有較高的質量,在項目編寫的過程中嚴格對照了測驗的理論架構,同時考慮到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于每個題目的用詞,以及表達形式等,都經過了反復的思考與修改,讓每一個項目都易于理解,測量,形成量表初稿(詳情請參考附錄一)50個項目。在初步編寫項目完成后,請心理學專家及語文教師對項目進行了修改。將有錯別字,有歧義的項目一一修正或替換。
(二)預測分析
1.被試取樣和施測
被試選取長沙市火星小學、博才白鶴小學以及瀏陽市行政中心新文學校進行測試,發放問卷220份,回收問卷212份,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94.34%,其中,男104人,女96人。
2.測試結果分析
刪除無效問卷后將200份有效問卷的原始數據輸入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三)量表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檢驗編制的量表或測驗個別測題的可靠程度,主要檢驗測題的測量學指標為:①分析描述統計量,計算均值、標準差、總分,來求通俗性水平≥0.6000;②求區分度:計算各測題與總分相關r≥0.4000。

表2 詳細參見附錄二
R.L.Ebel指出區分度大于0.40的項目為優良項目,0.20一0.30之間勉強可用,需修改。由于有較多的備選項目,故而刪除區分度低于0.40,難度低于0.6的項目。刪除項目共計10個(另有3條項目的區分度低于0.4,但都介于0.3-0.4之間,經過修改后仍可使用),綜合上述條件,形成由40個項目構成的流動兒童幸福感問卷。其中軀體功能分量表中的運動與感覺因子包括的項目11、12、13由于區分度過低被刪除。最后軀體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睡眠與精力、軀體不適感、進食功能;心理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精神緊張度、負性情感、正性情感、認知功能、自尊;社會功能分量表包括的因子是:社會支持、人際交往、學習。
改編的流動兒童幸福感量表很好地反映了我國流動兒童幸福感狀況,在初測后分析了50個項目的通俗水平與區分度,刪除了10個通俗水平和區分度較低的項目;在專家指導下修改了3個通俗水平良好,但區分度較低的項目。將由此得到的40個項目隨機排列,形成流動兒童幸福感量表最終版(具體請參考附錄三):該量表共12個因子,40個項目,其中軀體功能分量表包括7個項目,心理功能分量表包括16個項目,社會功能分量表包括14個項目,總體幸福感評價因子包括3個項目。正向計分的項目有24個,反向計分的項目有16個。
由于條件的限制,本量表的部分驗證指標有待進一步修正和提高,可能的方法是盡量擴大被試量。我國對流動兒童幸福感指標體系的研究尚處于開始階段,本文改編的幸福感問卷是從一個全面的角度來研究幸福感,同時也拓寬了流動兒童的研究領域,不再僅僅限于歧視、心理健康的教育權利與教育狀況等層次的研究,關于該量表的信效度及應用情況等的研究將在后面的研究中出現。
[1]段成榮,楊舸.我國流動兒童最新狀況——基于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的分析[J].人口學刊,2008(6):23-31.
[2]辜美惜,鄭雪,邱龍虎.我國流動兒童心理研究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2010(4):910-912.
[3]胡芳,馬迎華.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生,2010(8):1023-1024.
[4]師保國,徐玲,許晶晶.流動兒童幸福感、安全感及其與社會排斥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9(6):1452-1454.
[5]徐鳳嬌,鄧瑞姣.長沙市流動兒童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5):544-546.
[6]邢淑芬,劉霞,趙景欣等.歧視知覺對流動兒童群體幸福感的影響及內部機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6):654-661.
[7]Ben-Zur H.Happy adolescents:The link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internal resources,and parental factor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3,32(2):67-79.
[8]Diener E,Oishi S,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1):403-425.
[9]E Denier.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10]李凌江,郝偉,楊德森等.社區人群生活質量研究:生活質量問卷的編制.中國臨床心理衛生雜志[J].1995(9):227-231.
陳利君(197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礎心理學研究。
B844.1
A
1006-0049-(2016)20-0026-02
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流動兒童幸福指數的追蹤與干預研究(編號:2013SK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