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彥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2016年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對聽力教學的新要求
陶文彥*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201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題型作出新調整,取消了短對話和短文聽寫部分,新增短篇新聞聽力題型。此番變化必然引起聽力教學的適應性調整。如何結合新題型特點安排教學是四級考試對每個大學英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聽力改革;新聞聽力;精聽;泛聽
2015年末,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在其官網上發布一條《關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試題調整的說明》,《說明》指出“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下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要求的變化,進一步提高聽力測試的效度,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2016年6月考試起將對四、六級考試的聽力試題作局部調整”。其中四級部分的變動為:取消短對話、取消短文聽寫、新增短篇新聞(3段)。調整后聽力部分的試題結構如下:

測試內容測試題型題量分值比例短篇新聞3篇選擇題(單選)7題7%(每題1分)長對話2篇選擇題(單選)8題8%(每題1分)聽力篇章3篇選擇題(單選)10題20%(每題2分)
此次改革是繼2007年1月四級考試全面改革之后的又一輪調整。與上輪改革不同,本次調整是在保持聽力理解總分值比重35%不變的情況下對測試內容的局部變更,這也是四級聽力考試在實施多年之后的一番新探索,旨在強調其重要性的同時使其更貼近時代發展、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四級考試中的聽力理解
與真實情境中的聽力理解不同,測試中的聽力材料一般都是經過加工或者重新錄制的。這就排除了真實交際情景中的一些外在的干擾因素,如噪音、語言交際中常伴隨的話語省略以及一些語法不規范現象等。這種較為標準、規范的語音材料無形中降低了理解的難度,使其適合大學英語初級階段學習者的水平。盡管與真實交際情景中的聽力理解形式有些差異,但在內容上四級考試聽力試題的選材卻相當貼近實際生活,試題的材料多為模擬實際交際中的日常對話、演講、廣播等,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考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聽力理解的目的是測試考生聽懂英語、短期記憶和正確理解的能力”(史小妹,2001:1)。在聽懂內容的基礎上,考生對所獲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推理等以達到充分理解材料正確提取所需信息的目的。
(二)傳統題型:長對話&篇章聽力
盡管所有聽力測試無一例外都是要求考生聽清、弄懂、做對,但各題型的設置還是有其自身的特點及考察的側重點。
1.長對話.新題型取消了短對話,而保留了形式較為接近的長對話,也是為了刪減同類題型、優化試題結構。而在難度上長對話在短對話的基礎上增加了話輪,即兩名對話者經過交替、多次對話,在此過程中展開對某一主題的探討。由于對話的輪次和內容的增多,長對話對考生測試過程中的耐力和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考生也可充分利用話輪把握對話脈絡。長對話中每個話輪中的答語往往是考題中常設置的考點。考生可以在聽音過程中結合選項對答語作簡要記錄,通常每個話輪會出現一道題目,而重要信息有時會由第二位說話者重復強調,這也是長對話不同于其他題型之處,它給聽音者留下補充遺漏和驗證的機會。
2.篇章聽力.篇章聽力是歷年考試中最令考生頭痛的一部分。首先因其考試順序偏后,考生聽到此處往往出現疲態,大腦反應速度較聽音之初明顯降低。其次內容豐富,這部分試題的題材涵蓋廣泛,從日常故事,歷史文化到政治經濟、科普知識均可涉及。而且一旦出現專業性較強的材料,從用詞到意思把握都會給考生造成極大的障礙,大量失分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是為什么每到該題型處考生極易出現疲于應付、焦頭爛額的局面。第三,語速較快。不同于長對話,篇章聽力中去除了對話者的寒暄部分,直奔主題,并且沒有了對話時對關鍵信息的強調或重復,信息次第拋出,聽音者少了思考和緩沖的時間,稍有遲疑可能就會造成信息上的遺漏。
(三)新增題型:新聞聽力
本次聽力改革的重頭戲就是新增了新聞聽力這一題型。雖然大學英語四級是首次引入該題型,新聞聽力卻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在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中均為常設題型。聽力改革取消了以精聽填詞為主的短文聽寫而增設該題型,可見CET正在試圖打破傳統的考試模式,使其考試更具實用性,畢竟聽力交流的目的在于理解大意傳遞信息以實現有效溝通,而不必過多糾結個別用詞的細節。
新聞聽力特點突出。對考生來說,英語新聞聽力最大的障礙在于其語音特點。有時為了力求逼真,聽力試題材料也會盡力再現原新聞報道中豐富多彩的語調變化。根據報道的內容和情景需要,新聞語調可多達十幾種變化,與此相伴的是重讀、弱讀、連讀、濁化、省略、縮讀等一系列語音現象。這使得新聞聽力材料聽起來行云流水般給人一種輕快活潑的感覺。當然過多的語音變化也給考生們不太成熟的聽力水平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訓練中學生們普遍反映新聞聽力語速過快、語音變化復雜,難以把握。其二,詞匯特點鮮明。新聞聽力中專有名詞和數字數詞大量使用。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故人名、地名、國名、組織機構名稱等專有名詞在新聞報道中屢見不鮮(胡文仲,1989:45-47)。此外,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新生事物不斷涌現,大量新詞也隨之產生。過新過快的知識更替也給學生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第三,句子結構復雜、信息量大,信息鋪排多呈“倒金字塔法”(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英語新聞報道往往愿意將大量信息揉和進少量句子中,因此為了交待清楚事件起因、時間、地點、人物、結果等細節,常見句子中綴滿修飾性成分,如狀語、從句等,使得聽音材料的難度從信息量到結構分析都大大增加。另外,新聞聽力按新聞事實內容和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來安排全文,這種信息安排方式要求聽音者必須從最開始就全神貫注獲取信息,稍微分神或進入狀態稍慢即有可能錯過最重要信息。
隨著題型設置的改變,傳統的聽力訓練模式勢必要進行相應調整。但這種調整卻并非對原有模式的完全顛覆,而是在其基礎上針對新變化進行的補充修正。
(一)強調精聽—傳統聽力訓練的重心
以往的聽力訓練課十分重視精聽,對聽音材料要做到反復聽、細分析、理解透。首先,教師會安排學生略聽材料一到兩次,旨在弄清材料題材—是說明介紹新科技、講述一次事件的發生、介紹某種文化習俗,亦或評論時下某個熱點,以抓住所聽材料大意。隨后,教師會帶領學生重復多次精聽。這種做法類似于閱讀理解中的精讀,往往每句話或每個意群處都要暫停下來分析,必要難點處可多次復聽,以求精準把握每個細節,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捋順議論分析的立場觀點、理解科技知識的原理等。通過分割到句的精聽,信息得到深入理解,少有遺漏。最后聽音材料會再次連續播放給學生復聽,一方面驗證鞏固之前聽音所獲信息,另一方面可再次訓練學生對聽力材料連貫性和節奏的把握。
毋庸置疑,精聽是聽力教學中最主流也是最有成效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習慣、提高聽力水平都大有裨益。傳統的四級聽力題型中,無論是短對話、長對話、篇章聽力還是短文聽寫部分都需要精聽獲取所需信息。因此長期以來,精聽可以說是統治著聽力課堂。盡管改革取消了短對話和短文聽寫這兩個對聽音要求精確到字詞的題型,我們不必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錯失每個單詞,但長對話和篇章聽力的細節題仍然考察我們的精聽水平。所以,精聽模式曾經是以后也仍將是聽力訓練的主要方式。
(二)重視泛聽—新聞聽力訓練的不二法寶
精聽訓練模式的好處在于其最大限度地復制原語信息,利于學生吃透聽力材料,全面提取信息,尤其適用語速和信息量適中的聽力材料。然而應用于新聞聽力這種語速過快、信息量偏大的題材時其弊端則比較明顯,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極易造成學生疲勞,并帶來挫敗感。
由此,推薦泛聽作為新聞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泛聽要求學生在聽力練習中以掌握材料的整體意思為目的,只要不影響整體文章的理解,一個詞、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聽不懂也沒關系。在選定聽音材料后,可反復連續放音跟聽以獲取大意,而隨著聽音次數的增多盡量獲取更多信息,在此過程中不必停頓以求精解。在入門階段,建議先從容易的泛聽材料入手,比如VOA的Special English之類的慢速英語廣播,盡管其語速不及正常新聞報道,但信息量較大且發音清晰,尤為適合泛聽訓練的初學者練習信息提取。由于新聞報道常把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新聞事件按重要性遞減的順序安排成文,因此聽力訓練者可集中注意力捕捉報道的導語部分,通常在導語中新聞報道的主要要素如who,what,when,where,how,why即會全面呈現,而最后部分通常交代與新聞事實有關的背景知識,以及對事態的展望。掌握這樣的結構特點也利于學生們在訓練時合理分配精力和注意力以獲取有效信息。
最后,由于新聞報道中常會大量出現數字、年代及人名、地名、事物名稱等專有名詞,平時應注意多積累,并熟練掌握數字和年代讀法,才不致在聽音時感到陌生造成障礙。
(三)加強篇章聽力訓練
篇章聽力部分雖然題型沒有變化,但分值卻又較大調整,每小題改為2分,總分值占比20%,在整個四級試題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因此,大力加強此部分的訓練是提升整體聽力水平的關鍵。
1.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儲備。聽力水平的提高不僅依靠堅持不懈的聽音訓練,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文化背景、過硬的語言功底相支撐。因此,在堅持精聽提高聽音熟練度的同時,要不斷增加閱讀量,廣泛涉獵諸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基本的常識和時事熱點,接觸前沿的社會觀點和思潮,并吸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這樣在遇到專業性較強或較為時新的聽力材料時才不至于對其感到陌生恐懼以致影響理解。
2.糾正發音錯誤,加強朗讀訓練。聽力和口語從來就不是彼此獨立的兩個方面,一個滿口語音錯誤的人如何能奢望其準確聽出發音正確的英語聽力材料?因此首先要從基礎抓起,跟從老師或者磁帶學習音標的正確讀法,多多操練以求標準。再進一步運用到單詞中,在背誦積累單詞時不忘多讀音標,既鞏固單詞又練習發音。此外,挑選難度適中的短文作為朗讀材料,跟隨錄音句句模仿,重點學習好句子重讀、弱讀、連讀、縮讀、升降調等語音變化,以此培養語感促進聽說。
教學從來就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過程,它需隨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要求作出相應調整,使人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部分的改革正是高等教育順應形勢改進人才選拔模式的結果。這種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也必定不會一勞永逸。因此,教學模式也必須隨之不斷調整,改正缺陷、修補疏漏,以實現教育為社會服務,為社會發展和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目的。
[1]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官網.關于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試題調整的說明[EB/OL].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5.html.
[2]高存,張允.大學英語聽力指南[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3]史小妹.大學英語聽力強化訓練與應試技巧[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4]宋方琴.轉軌中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
[5]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6]丁西亞.英語新聞導讀[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7]張健.英語新聞業務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8]李川.大學英語聽力理解障礙與聽力策略訓練[J].江蘇社會科學,2011(S1):206-209.
陶文彥(198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四級教學。
H319
A
1006-0049-(2016)20-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