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偉杰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
淺議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
匡偉杰*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福利院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援助和服務提供機構,對于社會穩定和社會保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老年人面臨著生命衰老的境況,生理和心理上相對弱勢,而福利院中的老年人又大多是失去家庭和經濟支持的老人,這對社會工作的介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的概念、目標、原則和主要模式等方面入手介紹了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等方法的介入策略,并總結了對于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的思考。
福利機構;老年社會工作;老年服務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上,學者們一直進行著廣泛的研究。福利院作為社會養老的典型方式之一,在發揮著幫助老年人度過幸福晚年作用的同時,諸如專業社工人員不足、服務不專業、管理不科學等問題也一直限制著其自身的發展。因此,完善福利院老年社工服務,需要從傳統社工服務角度出發,針對老年人尤其社會福利院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適應性地創造和豐富社工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從而推介出一套匹配性較強的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方法。
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對于其相關理論有一個了解,概念、目標、原則、主要模式等要素是輔助社會工作者進行老年專業性社會工作服務的重要理論指導。在此基礎上,結合福利院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開展專業性社會工作服務,將有效地滿足老年人晚年福利院養老的需求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一)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概念
老年社會工作的一般定義是指社會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精神,利用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巧,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從而促使其能夠擺脫困境并增強自身抵御危機的能力,過上幸福的晚年養老生活。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的特點,將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定義為老年社會工作機構或社會工作者以“助人自助”理念為指導,以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理論、方法和技巧為工具,通過幫助福利院老年人發掘社會資源、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從而促使其擺脫生活困境并增強自身危機抵御能力,在福利院中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相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福利院的角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福利院幫助老年人發掘資源建立支持,另一方面福利院本身也是資源的提供者,所以專業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兼顧兩者,既要幫助老年人充分利用福利機構提供的現有資源,又要幫助其發掘其他社會資源。
(二)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目標
根據社會保障詞典的解釋,老年社會工作的目標是“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愛,老有所樂。”老年社會工作的宗旨在于幫助老年人在這個特殊年齡段形成對于衰老的正確認識,強化對于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并且恢復本身固有的社會功能,使得老年人獲取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充滿幸福感地安度晚年。福利院對于高齡殘病的老年人會提供相對較多的照料和服務,對于年齡和健康狀況相對較好的孤寡老人和生活水平較低的老人,則是更多地協助其發揮自身人力價值,發掘可利用資源,重建社會支持網絡并融入社會,盡可能地在福利院支持和服務下完成半自我式養老。
(三)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原則
在福利院社會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個別化原則、接納承認原則、理解關懷的原則、非評判原則、案主參與及自決的原則、保密性原則等。個別化原則要求福利院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考慮老人的個體性差異,尤其在生理心理狀況、面臨的問題、社會資源、觀點態度等方面。接納承認原則要求福利院社會工作者發現并且承認老年人作為一個人的內在潛力和價值,對于其發展和改變的潛能給予肯定。理解關懷原則是從對待老年人態度的角度出發,給予充分的理解關懷,促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非批判原則要求福利院社會工作者對于老年人有偏差的思想和行為進行適度引導,而非絕對批判。案主參與及自決原則是指在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中要使得案主充分參與,在面臨選擇的改變階段,社會工作者不應替代或影響老年人的自我選擇。保密性原則是指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性服務的過程中,要尊重老年人的隱私,對于其各項情況要給予保密。福利院社會工作者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對于基本原則的遵循,也正是其社會工作專業性的體現,有利于其實務能力的規范化。
(四)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主要模式
針對福利院老年人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主要采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理性情緒療法、行為修改正模式、互惠模式、發展模式等,這些治療模式均需結合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等具體社會工作方法進行應用,以幫助老年人增強自我適應能力,從心理、生理和社會各方面提升老年生活質量。
(一)福利院老年個案工作
針對福利院的老年人,個案工作一般的步驟是發現個案對象并建立關系、介入前評估診斷、制定介入計劃、開展個案服務、介入后評估診斷、修正介入計劃、結案前評估、結案。
福利院老年個案工作的開展,應該主要從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資源三個層面出發,綜合運用會談、輔導等工作技巧進行介入。在心理層面,應該著重對于剛入院老年人的心理適應性狀況、社交狀況進行逐個輔導,對于處于心理危機中老年人如剛剛喪偶的孤寡老人,應盡快建立個案工作關系,適時介入,通過換位思考、同境地交流、正向回憶等方式影響老年人的思維方式和情感,并通過追蹤式觀察的方式不斷監控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變化,不斷調整社會工作介入方法,從而達到幫助老年人擺脫危機境地的效果。在生理層面,應著重觀察和了解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為其介紹福利院可以提供的各項醫療健康服務,使得其在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能夠借助醫療院的資源進行自助或者尋求幫助。此外應及時了解老年人對于住宿飲食等方面的自身需求,積極溝通,盡量提供相關條件。在社會資源層面,考慮到福利院資源相對于老年人服務需求的明顯不足,需要社會工作者積極地從家庭、社區、政府、非盈利性組織等處尋求資源以對福利院老年人提供其他社會支持。
(二)福利院老年小組工作
福利院老年小組工作中,老年小組的主要類型包含了興趣小組、學習小組、治療小組、支持小組和社交小組等,社會工作者根據介入目標選擇建立相應類型的小組進行小組干預。不同的小組具有多種不同的功能,在幫助老年人重建和強化社交互動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小組工作中一般要注意使用好積極傾聽、反映、澄清、總結、鼓勵和支持、基調設定、溝通等多種工作技巧,工作技巧使用的恰當性和熟練性決定著老年小組工作的成效。
在福利院老年小組工作開展前,需要注意組員的選擇和搭配。由于福利院入住的老年人背景情況較為復雜,最好能選擇問題較為相似的老人安排在一組,這樣有利于老年人之間產生共同話題,進行互動,相互分享,老年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強聯系,從而滿足老年人的需要和問題的解決。此外,在福利院老年小組工作中,在明確小組工作目標的前提下,要優化小組活動的內容和效果,社會工作者要利用小組活動引領老年人學習社交關系的重建,社會功能的恢復,增強他們對于社交活動的興趣,挖掘他們內發的對于人際交往的興趣,促使小組成員之間建立友好關愛和協作的氛圍,使得他們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關系,并且能夠互相支持、互相關愛。在老年小組工作結束時,做好評估工作,對于小組工作事前計劃、事中開展、事后效果各個環節都要進行評估,評估過程中還要著重對是否充分利用了福利院現有的資源以及資源產生的介入效果進行評價并提出改善意見,以提升后續服務的質量。
(三)福利院老年社區工作
福利院老年社區工作的重點在于通過社會工作者將福利院、社區、老年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互動的整體。對于福利院老人單純提供個案和小組工作服務,往往存在一個不足,就是沒有將老年人納入整個宏觀社會系統中去,也忽略了社區這一重要的社會子系統在為老年人提供社會支持力量中的作用。
福利院老年人社區工作的開展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在社區進行有效的宣傳和教育,減少傳統社會上對于老年人的歧視性觀點,提升社區對于老年人的接納性,為老年人融入社區,和社區系統產生互動和聯系做好準備。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從社區廣泛地招募義工和志愿者,一方面來源于社區的工作人員更了解社區,更熟悉社區的資源和具體情況,減少了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阻力;另一方面社區義工和志愿者作為引導者,能夠使老年人盡快熟悉社區,重新融入社會。尤其在一些能夠提供社區照顧條件的情況下,應盡量安排老年人嘗試回歸社區生活,同時配備專門的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工作人員予以日常照料和輔導,同時發掘和利用社區現有資源以幫助老年人重建社會支持,通過福利院和社區的聯誼活動、節日活動等幫助老年人形成社區歸屬感融入感。在老年社區工作中,也要及時做好各項評估工作,包括對老人和社區狀況的評估、對社區工作介入的評估、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的評估,尤其注重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適應性的評估,這直接影響著社會工作介入的最終效果。
當前中國老年社會工作的起步還比較晚,對于適合中國的養老模式的探索還在不斷進行中,福利院作為重要的公益性社會機構,對于處于困境的弱勢老年人救助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應當以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為指導,結合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知識和技能,為福利院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服務,幫助老年人挖掘和發展自身潛能,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除了幫助老年人發掘機構和社會上可用資源,提升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更多地應注重于對老年人進行增權賦能,讓老年人逐步地從受惠于社會、落后于社會、被社會排斥的境地走出來,幫助他們以積極心態重新融入社會,發現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提升社交頻率和社交質量,在社會互動中度過一段安詳幸福的晚年。當然,在福利院老年社會工作中,考慮到大部分老人是高齡多病甚至殘疾老人,還是要把老年人疾病治療和健康護理放在首要,在保證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為老年人爭取更多的福利待遇。總之,在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全社會必然面臨著巨大的養老壓力,然而相較國外,我們的福利院養老的路徑和方法還不夠成熟,外借理論和實務的本土化工作還不夠完善,依然需要廣大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創新,開辟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福利機構養老之路。
[1]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孫越.福利機構老年社會工作研究-以長春市社會福利院為例[D].吉林:吉林大學,2012.
[3]李昺偉.中國城市老人社區照顧綜合服務模式的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3.
[4]馬蜜.老年社會工作介入福利院服務理念初探[J].社會研究,2015(5):45-46.
[5]包福存,邱云慧.老年社會工作研究綜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9(4):147-149.
[6]張景美.老年人福利服務領域的社會工作現狀與困境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2.
[7]梅陳玉嬋,齊銥,徐永德.老年社會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王樂.中小城市機構養老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以S市某區為研究個案[D].東北:東北財經大學,2012.
[9]古學斌,阮曾媛琪.本土中國社會工作的研究、實踐與反思[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
[10]孫越.社會支持理論指導下的福利機構老年社會工作[J].科技世界,2013,06(07):168-225.
匡偉杰(1992-),男,江蘇連云港人,蘇州大學,15級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老年社會工作研究。
D632.1
A
1006-0049-(2016)20-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