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俐芳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
論模塊教學理論對培養英語師范生的啟示
盧俐芳*
延安大學,陜西延安716000
本文從國家教育部對培養英語師范生的目標出發,闡述了目前在培養英語師范生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入了模塊教學理論的概念及特征,并指出了模塊教學理論與培養英語師范生之間的結合點,進而探討了其對英語師范生培養的啟示。
模塊教學理論;英語師范生;現狀;啟示
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勞工組織首先提出了模塊教學理論,后來因其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等特點,逐漸被廣泛地運用到各類中職院校培養技術類的人才,并且得到了一致好評[1]。然而,同樣以培養有能力的并且有明確崗位的人才為目標的我國各師范類院校卻存在著課程針對性不強,培養訓練形式單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嚴重脫節的情況,因此,我國各師范類院校可以借鑒模塊教學理論在培養完成某項任務或工作和培養教學能力方面的經驗,以其為指導來完善我國培養師范生的教育體系。
國家教育部2000年頒布了《全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階段教學大綱》,其指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2]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素質目標。作為英語師范生,應該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要性,應該把自己的遠大理想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起來,還需要自己具備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師德教育。
(二)文化素質目標。文化素質不僅僅包括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涉及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如:社會學、歷史、哲學、文學等(端木慶一2007)。因此,英語師范生不僅要具有扎實全面的英語基本功底和較強的交際能力,而且還要對外國的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等都有所了解。
(三)能力素質目標。對于英語師范生來說,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心理語言學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設計課堂、組織課堂的能力和使用教學手段的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到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課堂教學的充分了解和對最新教育信息的充分了解。
雖然當今社會上英語師范生的供給遠遠大于各類中小學的需求,但是,真正符合中小學需求的英語教師并不多。因為在英語師范生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針對性不強
許多師范類院校對于英語師范生的定位不夠清晰,對英語師范生的培養依舊依賴于“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教學實習”的傳統教學模式,甚至出現了學校里的課程與將要從事的實踐教學相脫節的情況。甚至有的師范類院校為了社會需求或者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出現了所謂的“去師范化”傾向(放棄或者是部分放棄原來以培養英語教師為目的的人才培養目標,轉向一般意義的英語教育。)[3]。
(二)培養訓練形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師范類院校的師范生培養模式仍以理論為主,教學實踐集中在大四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期,缺乏真實的優質的課例觀摩與反思,這容易使理論學習在實踐操作中得不到充分的應用以及真實鏈接,導致了師范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欠缺,從而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舉步維艱。
模塊教學法,或叫模塊化教學法,先后被一些西方國家的學者和專家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主要分為“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和“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兩種流派。MES即模塊式技能培訓,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將技能培訓作為教學的核心,其主要特點是依據現實任務來劃分和確定教學模塊,以從事某種實際工作為目的,或稱其為“任務模塊”(程曉堂,孫曉慧2013)。而CBE即是能力本位教育,或稱“能力模塊”,其興起于加拿大、美國等。它是以執行能力為依據來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應當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自模塊教學理論被提出至今,因其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等特點,受到教育理論研究者及各職業院校教師的關注[3]。
(一)提高課程的針對性
各師范類院校首先應該認識到目前英語師范生面對的問題,對他們的職業有一個正確的定位,盡快扭轉“去師范化”的傾向。其次,應積極倡導在課堂上轉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來指導英語師范生的學習模塊,正如Gardner&Miller[4]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概括為:
Teacher:Assessor;Materials developer;Manager;Administrator;Organizer.
Student:Planner;Assessor;Motivator;Administrator and so on.最后,應改變單一的課程,設計各種模塊課程,通過把學生需求與各中小學學校的需求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課程的多樣化。因此,各師范類院校在設計模塊教學任務或各個模塊教學環節中都應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盡可能多考慮學生的興趣所在,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學習模塊,努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因地制宜地不斷完善傳統的英語師范生教學模式,變“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教學實習”的傳統教學模式為“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優質課堂觀摩與反思+專業的崗前培訓+教學實習+教師技能大賽活動”的新型授課方式。
(二)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
模塊教學因其具有適時快速地反映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的特點。而教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與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相適應、相對滯后的現象。因此,各師范類院校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注重利用模塊教學的多樣化,為英語師范生提供良好的真實的實習環境,充分利用各中小學學校(各師范類院校的合作學校)提供的真實課堂,加強各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的建議性指導,還要適當延長實習期,努力提高他們的實習效果,爭取能把在學校里學的教學理論與真實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職業技能的目的,使他們真正地體會到什么樣的英語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學生所喜愛的。
[1]陸冠宇.試析模塊教學法在中職酒店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6(06).
[2]端木慶一.對英語專業師范生培養目標,途經和模式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6).
[3]程曉堂,孫曉慧.中國英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1-6.
[4]Gardner,D&Miller,L.Establish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盧俐芳(1990-),女,陜西榆林人,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
H319.9
A
1006-0049-(2016)20-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