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洋洋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
淺析如何提高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
孟洋洋*
延安大學,陜西延安716000
慣性思維的好處在于我們可以憑借常識、經驗、他人的成功來迅速采取認知和適應周圍世界,形成自己的未來人生觀,然而,如果把慣性思維狂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會成為一種刻板受限思維,不利于孩子今后發散思維的發展。本文以青少年邏輯思維視角展開,討論青少年邏輯思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對策
(一)邏輯思維定義:亦稱抽象邏輯思維或抽象思維,是揭示事物本質和基本規律的思維,是利用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的思維。它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邏輯性思維能力在理科學科中應用廣泛,但它不僅僅是學好這些學科必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邏輯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思維形式,是個體思維發展的最高階段。
(二)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水平有很大的差異,一個思維力強的人,想事全面深刻,敘事清楚準確,辦事迅速高效。他們在學習中,能把握事物的根本屬性,全面分析解決問題;在工作中注重積累工作經驗,清晰明確的做好工作;在生活中語詞得當,表達得體,融洽的與人相處;在競爭中,能得心應手,立于不敗之地。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思維力的培養和提高則是使他們順利成長和發展的關鍵。
(一)存在問題
首先,抽象思維能力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較低。思維的求同行性和服從性在一些方面影響了青少年思維能力的發展。網絡的發展使青少年形成的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依賴于網絡成果阻礙的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首創精神。其次,獨立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以及相應的審題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差,這種缺失主要表現在日常學習的審題上,如作文題目。再次,青少年推理和理論的能力缺乏。青少年由于學習壓力及自身學習素質的原因,形成粗淺閱讀、多看少記思維自動化學習,使思維呈現單一、機械化的趨勢。最后,青少年組織思想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欠缺。學業壓力和青少年人格發展特點,使青少年階段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呈正常形式的欠缺。長期單一性,固定化的學習方式易使青少年思維失去系統性、嚴密性和邏輯性。
(二)問題成因
第一,學校作為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作為培養青少年思維的主要陣地,良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思維潛力及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審視當前的教育現狀,不難發現一些不利于促成青少年良好思維習慣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禁錮青少年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當前升學導向和知識本位的教學觀仍然占據主流,學而仕則優的觀念仍然盛行,使得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和受教育者都過多關注知識本位性價值,忽視了知識作為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工具性價值。在新課改實行以來,仍然存在單向傳遞,以教師為體的教學方法的存在,學生創造和創新能力不夠重視。
第二,互聯網媒體的發展也對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形成影響。表現為思維認識結構中認知方式的偏離,思維價值目標人本與技術的失衡以及思維方法應用時創新與機械的矛盾[1]。高新技術優點在于促進青少年思維質量的提高,但過多的使用會使得行動和創造能力削弱,思維方式缺乏多維性。
(一)教師必須根據課標精神和學生人格特征,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1.教師要有意識結合學習內容進行。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結合課堂知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有創新意識。教師應安排好講解的層次,結合學生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注意總結學生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再次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2.教師應著眼學生最近發展區,抓住關鍵期,提供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式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啟發為核心,使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
3.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討論時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結合,激發學生全面思維的能力。
(二)青少年應從自身做起,從生活學習中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全面發展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動作思維是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過程;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抽象思維是用詞進行判斷、推理并得出結論的過程。
2.青少年解決問題時應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巧妙結合。求同思維指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關于則進行的思維,又稱輻合思維;求異思維指沿著不同的方法探索問題的思維,又叫發散思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恰當運用兩種方法。
3.原型啟發指從現實生活的實例中收到啟發,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青少年應學會利用原型啟發,培養自身創造性思維和再造性思維。
4.增強自身語言修養,積累豐富經驗。語言是思維表達的渠道,脫離語言,思維就無法進行也不能表達。一個思維發達的人表達獨特見解,內容充實,使人感到才華橫溢。相反,思維貧乏的人,語言空洞,甚至會語無倫次,所以青少年應注重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培養,應多讀書,在書本中開闊視野,豐富思維。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解決問題是思維的一般形式。從發現到解決,一般要經歷四個環節,即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每個環節的實現都離不開知識經驗,因此,知識經驗是解決問題,進行思維的基礎[2]。
5.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青少年作為新時代的主人,信息渠道廣泛,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使我們養成了“有問題找百度”。青少年應從自身做起,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總結思考方法。與同輩群體及周圍群體多交流合作,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此外,家長也應采用民主式教育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多練,正確引導并培養學生進行歸納分析的能力,積極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如若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表現出優勢為:判斷力很強,非常有主見;處事靈活,不死板;對事物有更加客觀地認識;性格活潑開朗;做事嚴謹,不丟三落四。
[1]張曉靜,陳磊磊.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維方式的影響及創新路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9):254-255.
[2]陳數發.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思維力[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8(3):88-89.
孟洋洋(1992-),女,漢族,河南民權人,延安大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H319.9
A
1006-0049-(2016)20-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