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強
(臨沭縣曹莊鎮中心中學,二級教師 山東 臨沂 276700)
淺析中學語文學習興趣的的培養途徑
王龍強
(臨沭縣曹莊鎮中心中學,二級教師 山東 臨沂 276700)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改革理念深入教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建立在對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的關注上,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亦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作為一個教師,一定要不斷的學習、積累、反思、創新,將教學變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催化劑,使學生不管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對學習充滿興趣。
中學;語文;興趣;培養途徑
對于教育教學,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盧梭曾坦言:“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初也是最強勁的內在動力,一旦這種動力被啟動,學生的知識面便得以自覺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因此,興趣的培養在教育教學中,尤其在今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改革教學中重要性。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素養。語文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后“厚積”而在課堂上能夠“薄發”,換言之就是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語文施教能力。具體而言,語文教師應具備兩大功力,即過硬的“嘴”功和過硬的“手”功,充分發揮“導教”、“導學”的作用。過硬的“嘴”功表現在教師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和朗誦、演講的技能水平上,規范的教學語言不僅對學生語言表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能教育學生養成規范用語的習慣。語文教師的“嘴”功還表現在詩文的朗誦和演講水平上,一次感情充沛、情思飛揚、氣勢宏大的朗誦和演講能體現一名教師深厚的語文功底,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標榜,令其佩服和敬仰,從而潛意識的喚起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其次是“手”功,“手”功體現在寫的能力上,“寫得一手好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板書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要寫好“下水”作文,改好學生作文等。國運興亡系于教育,教育興亡系于教師。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教師的素養。當今社會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語文學習的基本性質也決定了語文教師的“一身多能”,語文教師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傳授者和語文能力的訓練者,而且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美好靈魂的塑造者。要成功地扮演這些角色,就必須具備上述基本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所謂的激勵,便是我們通常說的表揚。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人有五大需求,首先是生理需求,即最基本的吃飽穿暖等;其次是安全需求,即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第三是社交需求,即人是群居動物,溝通也是一種本能;第四是尊重需求,即自尊心、人格尊嚴;第五是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可以看到,人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這種精神層面的需求被列入了人類五大需求當中。因此,一次恰到好處的有效的贊揚能夠對學生起到難以想象的激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表揚可用于多方面,它是對學生正確行為的肯定與反饋,恰當的表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總體來看,課堂教學中應該盡量多用表揚,尤其是對那些低年級學生和后進生。但是,表揚的方式比表揚的次數更重要,當表揚是針對某一行為結果,并且具體可信時,表揚就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激勵因素。當老師對一個學生的正確行為做很細致的分析、表揚時,這個學生將有更大的興趣去繼續做類似的事。如果老師只是粗粗的提一下學生的正確行為,那么這個學生可能會這么想:“我那么努力地做了這么久的事,老師就只是說了一句話還有啥勁兒呢。”所以,他就不再會對類似的事產生多大的興趣了。同時,老師在表揚一個同學時一定要真誠,讓學生相信老師的表揚是出自真心的,不要讓學生覺得老師表揚所用的語詞與聲調、姿勢以及其他一些非言語的表現不一致。
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于“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提高語文能力的突破口在于閱讀。然而,在現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大背景下,低年級學生升學壓力減退,學習動力不足,課外閱讀只是個別學生的興趣愛好,卻沒有形成樂于閱讀的風氣。學界曾有專家斗言:“讀遍中國四大名著,寫好高考作文沒問題。”閱讀能增強預感,培養思維,提高語言文學的感受力,因此,廣泛的閱讀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最大的法寶。教師良好的閱讀指導、名著導讀能力可為學生做良好的牽引,指明閱讀的方向和以積極的心態進行閱讀,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指導學生勤于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并為學生提供讀后感心得分享和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活,在感知中分享,在分享交流中得到肯定,以達到眾人相互激勵,是學生閱讀的興趣日益高漲并形成讀書的風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萌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其在自覺的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以達到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不再是過去課堂上的主宰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想教學活動積極順利一改被動的狀態,就必須認真踐行“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的新課改理念,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教師在課堂內得以解放,學生真正得到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1]楊宏光.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2]胡海容,徐文華.理想與現實之間:大學生的興趣教育問題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
[3]王柏勛.王松泉語文教學情趣觀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