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偉
西安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4
?
法治視域下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的路徑研究
林偉
西安科技大學,陜西西安710054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愈加重要,本文闡釋了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內涵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以“注重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注重安全、法治意識的培養、注重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環境的建設”為核心的教育路徑。
安全;法制;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問題做了重要論述,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并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法治意識的水平,對全面貫徹落實法治國家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大學生的安全教育也呈現參差不齊,其安全意識淡薄凸顯,安全是學校、社會穩定發展的保障和基石,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則是以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為依據;因此,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是一個有機整體,要發揮其教育效能,必須將二者結合,拓展途徑,因材施教,才能保障效果。
大學生安全教育要以提升安全意識為核心,以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為依據,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財產安全、信息文化安全以及國家安全為主要內容,要通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引導,安全教育既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也是保障學校、社會穩定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法制教育要以提升法治意識為核心,要從法律意識逐步上升到法治意識,要以法治心理、觀念以及理論為內容,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維和行為,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
(一)教育體系不健全,教育形式單一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較短,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理念以來,雖然法治建設取得一些成就,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社會環境的間接影響,也使得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有所滯后,負面的效應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而使得法治的意識觀念沒有走向正規;高校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將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結合,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但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教學內容單一。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從教育體系上講,課堂教學內容不夠系統、深入,教育結合的方式比較零散,通常是遇到問題談問題,缺乏整體布局,教育的形式多以主題班會形式體現,同時,教育缺乏系統和計劃性。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的環境有待改善
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思政課大部分教師為非法律專業背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往往由思政課的教師擔任,部分學校由輔導員擔任,缺乏法學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同樣,安全教育也更多是由輔導員進行引導教育,缺乏專業背景是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的一道屏障;同時,參與到安全教育教師的數量不多、質量不高,這也使得學生安全意識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做到內化。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的教育環境十分重要,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環境的共同培育,現實是這三個教育環境脫節,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學生家庭環境不同,學生建立意識的程度差異明顯,學校連接家庭、社會的中軸紐帶作用發揮欠佳,也使得學生的意識差異化顯著。
(一)注重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是貫穿于大學四年,是全程、全面、多元的過程,其教育內容上應該豐富、生動,更要突出時代特征,注重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結合,學科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要注重第一課堂教學與學生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可以舉辦安全、法治專題講座、安全法治為主題的辯論賽、模擬法庭等活動,同時,課堂的講授,要更多以視頻、案例的形式呈現,從分析經典案例說起,扣住學生思想的脈搏,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加大教師的引進力度,教師也要以學校教改項目為契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討出更適合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的模式;方式上還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多種形式、風格的宣傳引導,以學生為本,制作出新形勢下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教育產品,從教育內容和方式上更加貼近學生,進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育的實效性有所提升。
(二)注重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環境的建設
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安全、法治意識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國家對依法治國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整個社會的風氣有所好轉,有法可依、依法執政的社會環境在得到一定優化,通過媒體等的多方面報道,大學生們已經感受到了依法治國的實效性,這也為樹立法治意識、安全意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通過學校的教師、輔導員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安全、法治意識的培養工作,家長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會間接對學生意識觀念形成起到促進作用;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更應該按照學校章程、制度,依法辦學,切實保障每個學生的合法權利,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更利于學生法治意識的養成,校內更要加強安全文化、法治文化的建設,通過各類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共同營造,學生的安全、法治意識必將有所提升。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編寫組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圍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柯王,李文.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的內涵和功能探析[J].求索,2011.
[4]林國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培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及其時代價值[J].教育探索,2014(1).
[5]韋慶辛.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2).
D922.16
A
1006-0049-(2016)18-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