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
網絡謠言傳播特點及其應對方法
陳佳鈺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隨著網絡的普及,方便了我們信息的傳播,同時謠言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文在新媒體語境下對于謠言傳播特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辦法規制。
網絡;謠言;傳播
(一)傳播媒介方面
與傳統謠言相比,網絡謠言主要通過文字、圖片、符號等進行傳播,這一媒介特征口頭謠言傳播更有理性。
1.可保存。與在傳播過程中普遍會發生刪減、強調和同化效應的傳統謠言相比,網絡謠言傳播具有可保存性好的優點,在傳播過程中不會發生損耗和變異現象。
2.具有邏輯思維。文字表達比口頭表達更具有邏輯思維性,文字的最后形成是包含著思考和斟酌,這種思考和斟酌是與傳統謠言傳播中的群體心理相反。
3.易被接受。網絡謠言比傳統謠言更容易被接受,因為網絡謠言的受眾人群廣泛和多元化,容易發生爭議和討論,而傳統謠言的受眾則比較趨向一致和走極端。
(二)傳播方式方面
強調證據是網絡謠言相對理性的特征。發布者為了讓別人相信網絡上發布的沒有得到權威機構證實的信息,會想方設法的提供相關的證據資料也證明其真實性。這些證據比如有引用、假托權威信息來源、視頻、圖片材料、傳播者本人的具體身份或者聯絡信息、事件的詳細情節、而傳統謠言的可靠信息來源往往是如“內部人士透露”、“權威人士說”等,口頭傳播的遺忘性使這種模糊的消息來源可以被接受。但是網絡謠言在引用消息來源時,一般都比較具體比如視頻和圖片資料,因為過于模糊的信息通常不會被認可。
(三)傳播目的方面
一些網友將謠言上傳網絡本身就是抱著求證的心態,不僅要傳遞信息,更在意引發討論。在多元的信息和討論中,人們也能相對保持理性的態度。
為了防止謠言對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如何對謠言進行規制就變得至關重要。由于謠言的出現取決于大量偶然因素,因此人們至今仍然未找到有效控制謠言的神奇秘方。社會管理失范、政府誠信的缺失、貧富差距大、利益訴求的渠道不暢通、社會壓力大等謠言盛行中的必然因素,這為我們研究謠言的滋生、傳播規律提供了必要條件,從而發現有效規制網絡謠言的方法。
(一)及時公開事實真相
謠言的產生往往是由于官方在事情發生以后習慣性地保持沉默,導致民眾無法從權威部門獲取想知道的、想了解的真實信息,于是,他們就對事實情況憑個人主觀意志、經驗去臆造、猜測,從而構成了謠言的雛形。因此,要及時地讓民眾了解事實和真相是預防謠言產生的關鍵。政府對事實真相公布得越快,渠道越暢通,人們了解得越多,對官方新聞真實性的認可度就越高,謠言就越不會有機可乘。
(二)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事實證明,謠言的傳播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在動蕩的社會局面下,人們因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他們更容易相信并散播謠言。這時如果危機出現,或者擔憂的事情已經發生,謠言也會隨之產生。所以,在經濟飛速發展又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應該努力保障健康、平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給公眾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讓人們在社會中具有安全感,就能對謠言的產生起到一些遏制作用。
(三)健全法制,加強制度管理
政府應該要完善關于網絡傳播相關的法律制度,并且加強制度上的管理,做到讓法律約束謠言,讓人們心中有恐懼,而不是肆無忌憚地可以任意妄為,讓人們清醒地意識到傳播謠言和制造謠言是違法行為。
(四)傳統媒體發揮其權威性
謠言的產生一般是基于對某一事件官方保持沉默,或者是對官方的回答不信任。要防止謠言產生,就必須確保公眾對官方正式渠道所發布信息的信任,而作為政府喉舌的所有傳統媒體就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杜絕虛假新聞,從而保持自己的權威性。如何保持權威性,首先自己在報道時,要引用真實的來源信息,一定要對自身的報道有嚴格要求;其次傳統媒體對網絡動態也要有及時的關注和回應。遏制網絡謠言除了政府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監管外,還是需要傳統媒體進行報道,發揮自身的權威性,給出真實可靠的信息。
(五)網民提高自身媒介素養
網絡謠言的傳播具有理性特點,但是要發揮出這樣的特性,網民需要有理性思考和對謠言的防范意識。要破除網絡謠言,就要求網民通過證據、邏輯分析和公開資料,從而找出謠言的破綻,并最終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
(六)網站運營商要增強管理
網絡運營商需要技術管理和監測,尤其面對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的事件,運營商更要及時對謠言進行處理,避免廣泛傳播。而且對于網站的管理,也可以發動網民參與其中。只要發現有謠言貼,這些可以擁有管理權的網民,可以直接處理,這樣也為塑造網絡上的公民意識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1]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6.
[3]黃志勇.信息暴力與媒體責任[J].記者搖籃,2008(2).
G206
A
1006-0049-(2016)18-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