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活血化瘀通絡藥在風濕病膏方中的作用初探

2016-02-05 05:36:32宋倩,劉健,周巧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6年5期
關鍵詞:血瘀

?

·綜述·

活血化瘀通絡藥在風濕病膏方中的作用初探

風濕病是侵犯關節、骨骼、肌肉的一組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慢性進行性病程,病情纏綿難愈,晚期易出現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特點,屬于中醫學痹證的范疇。本病西醫目前主要是通過非甾體類消炎藥消炎止痛、糖皮質激素控制病情、慢作用藥物延緩和阻止病情的發展,但此三類藥物均有明顯的副作用,患者往往難以耐受。中藥則能維持、增強療效,并可加快激素撤減速度,減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用量及毒副作用[3],現代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在風濕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膏方作為一種特殊的中藥制劑形式,以其具有藥物濃度高、藥性穩定、體積小、服用時無需煎煮、口味較好、便于攜帶的特點,在風濕病的中醫治療方面越來越受重視。關于膏方治療風濕病,導師劉健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將著重探討劉健教授膏方中活血化瘀中藥的使用。

1 膏方的歷史源流

膏方又叫膏劑、膏滋,以其劑型為名,屬于中藥八劑之一。膏方的制備主要是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與病情需要,選取適合的中藥飲片反復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后濃縮,并加入蜂蜜、阿膠或者龜板膠等制成的半流體狀劑型,主要用于滋補養生與調治慢性疾病[4]。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 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故俗稱膏滋藥。”[5]又云“膏方非單純補劑,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揭示膏方之本。關于膏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其中關于膏劑的記載如“馬膏”、“豕膏”,是以動物脂肪為基質,治療外科、傷科的疾病。膏方內服的最早記錄源于東漢末年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如《金匱·腹滿寒疝宿食病》篇中的大烏頭煎,其煎取方法就是現代一般制膏滋的方法。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載裴氏五毒神膏、蒼梧道士陳元膏、華佗虎骨膏等八方,既可外用以摩病處,又可內服。據《外臺秘要》記載,《小品方》有單地黃煎是最早的滋補膏方。唐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個別“煎”方已與現代膏方完全一致,如卷十六的地黃煎,是一首滋養胃陰,并清虛熱的膏方。明清時期,膏方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膏方的名稱,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以及用水多次煎煮,濃縮藥液,最后加蜂蜜的制劑方法,已基本固定下來,膏方數量大增,臨床運用也日益廣泛[6]。

2 風濕病血瘀機制的探討

根據風濕病的臨床表現,其可歸屬于中醫學痹證范疇,古代有論著如《素問·痹論》云: “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失于疏故不通”。清代名醫葉桂云: “大凡經主氣,以絡主血,久病血瘀。”據唐容川《血證論》記載: “血瘀積久,亦能化為痰水”和“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滯之故也”,由此可見,“血瘀”既可成為痹病發病過程中的主要發病因素,又可作為主要的病理機制而貫穿于整個疾病過程。常見的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白塞病等患者都有血液黏度的改變[7]。

2.1 風濕病血瘀證的中醫基礎 中醫認為痹證的發生是在素體虛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的基礎上,感受風、寒、濕、熱等邪,阻遏經絡、肌肉、關節之間,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無論是氣、血、陰、陽虧虛還是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人體均會導致血瘀的產生。

2.1.1 因虛致瘀 痹證為慢性疾病,病程多遷延綿長,勢必會引起正氣虛損,正氣虛損多表現為氣、血、陰、陽俱虛,進而引起各臟腑及四肢關節之虛損[8]。中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醫林改錯》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氣虛無力推動血行,氣滯則血行瘀滯,氣不攝血會導致出血,古語有云“離經之血即為瘀血”,如此則說明氣虛會致瘀。《景岳全書》云:“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壅滯。故氣血不虛則不滯,虛則無有不滯者。”可見血虛也是導致血瘀證的重要病機之一。久病脾胃不健,氣血生化乏源而致血虛,血虛則脈道失充而致瘀。氣屬陽,血屬陰,氣虛、血虛進一步發展則會導致臟腑陰陽虧虛,血猶舟也,津液水也,水津充沛,舟才能行,陰虛津虧,則血脈失去濡潤,津液虧耗,不能載血,血行不暢,塞而成瘀。陰虛火旺,虛火內生,損傷脈絡,迫血妄行而致瘀;陽虛則寒,易使脈道緊滯而致血瘀。誠如清代周學海在《讀醫隨筆》云:“陰虛血必滯”、“陽虛必血凝”。

2.1.2 因實致瘀 痹證中與血瘀有關的實邪無外乎風邪、寒邪、熱邪、濕邪、痰濁等。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常兼挾六淫之其他邪氣而致病,如風寒、風熱、風濕等。導致風濕病的關節疼痛多呈游走性。《靈樞·癰疽》云:“寒邪客于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脈不通。說明寒邪可導致血瘀。”血得溫則行,得寒而凝,說明寒邪可導致血瘀。寒為陰邪,具凝滯收引之性,一方面外感寒邪,血脈失于溫煦,血運不暢而致瘀,另一方面,血脈因感寒而攣縮拘急而加重血瘀。《圣濟總錄》云:“熱毒內瘀,則變為瘀血。”熱邪煎熬津液,血液黏滯不暢而致瘀。此外,熱盛還可以灼傷脈絡,迫血妄行,導致血液離經而致瘀。痹證血瘀與濕邪關系密切,清·唐容川《血證論》云:“夫水火氣血,固是對子,然亦互相維系,故水病則累血,血病則累氣”,“病血者,未嘗不病水;病水者,未嘗不病血”。濕為陰邪,易傷陽氣,阻滯氣機,氣機不暢會導致血瘀,濕性重濁粘滯,導致血行不暢,阻痹經絡,瘀于關節,發為痹證。另外,濕易困脾,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在體合肉,主四肢,若脾為濕邪所困,四肢肌肉失養而導致痹病的發生。如《金匱要略》云: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細者,此名濕痹。”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諸痰候》曰: “諸痰者,此有血脈壅塞,飲水結聚,故能痰也”,說明痰和瘀兩者同為病理產物,在痹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相互影響,既可因痰致瘀,又可因瘀致痰,而生頑痹,導致痹證日久難愈。

2.2 風濕病血瘀證的西醫機制 現代醫學認為血瘀證與閉合性損傷異常、微循環障礙、炎癥、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系統、局部缺血缺氧、動脈粥樣硬化、結締組織代謝異常、免疫功能障礙等有關。

2.2.1 血流動力學異常 閉合性損傷的異常是血瘀證一個重要的客觀指標,血瘀證的血液流變學改變表現出血液的“黏”、“濃”、“凝”、“聚”的特點[9]。血瘀證患者多有血流變性的降低和血粘度的增高。血液流變學是血瘀證診斷標準的實驗室指標之一,也是療效評定標準之一。

2.2.2 微循環障礙 微循環障礙是血瘀證另一個重要具體客觀指標。微循環障礙主要指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形態異常及功能紊亂,還包括淋巴微循環以及組織液流動性障礙[10]。經實驗研究發現凡存在血瘀證的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患者都有微血管的閉塞、管襟畸形、血流緩慢、血細胞聚積、血黏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等微循環障礙的表現。

2.2.3 炎癥 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血瘀證與炎癥有密切的關系,如血瘀證與C反應蛋白、血清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存在密切相關性;如CRP高者,炎癥局部釋放的某些血管收縮因子較多,或血栓形成過程中血小板釋放的血栓素A2 較多,從而加強局部血栓的形成。血清白介素-6能通過細胞信號轉導促進凝血和炎性反應。其致炎作用與JAK/STAT通路密切相關。TNF-α能促進內皮細胞黏附白細胞,刺激內皮細胞分泌炎性介質,激活凝血系統,抑制纖溶,增加炎性滲出及氧自由基的產生,從而促使炎癥的發生與發展[11]。

2.3.4 血小板活化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血小板活化與血瘀證有一定的相關性:當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害時,血小板易活化,活化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分泌、釋放功能增強[12],形成血小板小堆,與纖維蛋白交織形成血栓。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減少,造成血液循環和微循環障礙及相應器官和組織缺血[13]。因此血小板活化參與了血瘀證的發生與發展,是血瘀證產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

2.3.5 血液凝固系統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順序相繼激活而產生的凝血酶,最終使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的過程。有研究表明,血瘀證患者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含量增多,造成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強可能是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14]。

3 風濕病膏方臨床配伍的理論基礎和原則

3.1 風濕病膏方臨床配伍的理論基礎 風濕病的病因病機概括來說,正氣不足是其內因,是本;而風、寒、濕、熱、等外邪則是其外在因素,是標。具體來說主要為脾胃虛弱,濕濁內生;氣血不足,營衛失調;痰瘀互結,脈絡阻滯[15]。誠如《醫學原理·卷之十·痹門·治痹大法》云“痹證雖因風寒濕三氣而成,未有不由正氣虧敗所致,始則客于筋脈皮肉筋骨,久而不已,入于五藏則死矣。”《仁齋直指方》亦有云“痹,多由體虛之人,腠理空疏,為風寒濕三氣所侵,不能隨時驅散,流注經絡,久而為痹者是也。”臨床上風濕病往往纏綿難愈、反復發作,如何控制風濕病的進展,緩解患者的痛苦是一大難題。如《溫熱經緯·葉香巖外感溫熱篇》有“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之誡,慎防“死灰復燃”,也是此意。膏方是從整體觀念出發,采取辨證施治原則,研究滋補強身、抗衰延年、救偏祛病的中藥方劑,有效緩、穩定、持久的特點,通過調節以及調動人體內在功能,平衡陰陽,糾正臟腑的太過與不及,達到扶正固本和增強抗病能力的目的[16]。

3.2 風濕病膏方臨床配伍的原則 劉健教授依據風濕病的病因病機,對風濕病患者采用冬令進補膏方進行防治。風濕病膏方采用綜合處方,防治結合,寓治于防。根據風濕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風濕病膏方主要有四大組成部分:補益藥、固護脾胃藥、活血化瘀通絡藥、輔料。痹證日久損傷氣血,會導致氣血兩虧,終致氣血陰陽虧虛,劉健教授常用的補氣藥有人參、西洋參、太子參等,補陽藥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續斷、菟絲子、核桃仁等,補血藥如當歸、熟地、白芍、龍眼肉等,補陰藥如黃精、女貞子、枸杞子等。補益方劑常以四君子湯、四物湯、參苓白術散、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腎氣丸等為基礎。在補益的同時適當加入固護脾胃的藥物,如陳皮、茯苓、淮山藥、薏苡仁、山楂、建曲、炒二芽等,既可在助消化的同時防止補益藥物過于滋膩,也有助于膏方的吸收。由于風濕病患者在病程中存在著血瘀狀態,活血化瘀通絡藥的使用也尤為重要。活血化瘀既可防瘀血形成,又可祛已成之瘀,血為氣之母,營血充盈,一身之氣才有所依附,氣血方能流暢。輔料常選用阿膠、龜板膠、蜂蜜、木糖醇、黑芝麻、銀耳、蓮子、大棗等,既可有助于收膏,還有補益的作用,也可讓膏方有個好的口感,患者較易接受。

4 風濕病膏方常用的活血化瘀通絡藥的研究

劉健教授風濕病膏方中常用的活血化瘀通絡藥有:行氣活血藥、活血止痛藥、活血通絡藥、活血補血藥。行氣活血藥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能入血分,又入氣分,尤擅治療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所致的痛證,代表藥物有川芎、延胡索、郁金等。活血止痛藥多能辛散苦泄,主歸血分,尤擅通暢血脈,具有活血散瘀之功,擅治瘀血所致的痛證,代表藥物有當歸、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通絡藥能活血、舒筋絡、通經脈,尤擅治療血瘀所致的風濕痹痛,代表藥物有路路通。活血補血藥在活血的同時兼具有補血的作用,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代表藥物有雞血藤。

經過用頻繁分析法對劉健教授2015年底至2016年初門診所開膏方91副進行分析發現川芎(56.7%)、丹參(88%)、桃仁(85%)、紅花(85%)、雞血藤(77%)、路路通(37.4%)是劉健教授最常用的活血化瘀通絡藥。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謂川芎“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脈緩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生物堿(如川芎嗪),揮發油(藁本內脂、香燴烯),酚類物質,內脂素,葉酸,蔗糖等。其中生物堿和揮發油是研究的熱點。川芎嗪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的形成等。丹參味苦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絡、祛淤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之功效。其主要含有豐富的丹參酮A、丹參酮B、二氫丹參酮、隱丹參酮、水溶性成分丹參素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參酮等[17]。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能改善微循環,促進血液流速;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激活纖溶系統,對抗血栓形成;鎮痛、抗炎等作用。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本草經疏》謂桃仁“性擅破血,散而不收,瀉而無補”。桃仁中主要含脂質體、氰苷、氨基酸和蛋白質、揮發油、甾體和黃酮及其糖苷類化合物和微量元素[18]。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桃仁活血化瘀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促纖溶、改變血液流變等途徑來實現的[19]。裴瑾等[20]研究表明桃仁油能明顯降低模型動物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降低紅細胞比容及纖維蛋白原,明顯擴大動物耳廓微動脈、微靜脈口徑,增加毛細血管開放量。紅花性辛、溫,歸心、肝二經,具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謂紅花為“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紅花的主要功效即是活血化瘀,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紅花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等作用,紅花的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凝血系統實現的[21]。雞血藤苦、微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之功效。現代藥理學證明,雞血藤具有促進造血功能、抗腫瘤、抗病毒、免疫調節、抗血栓形成、對酪氨酸酶雙向調節、抗炎、抗氧化、鎮靜催眠等藥理作用[22]。路路通苦、平,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活絡、利水、通徑之功效,既能祛風濕,又能舒筋絡,通經脈,如《本草綱目拾遺》云:“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其性大能通十二經穴……”。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路路通具有保肝、抑制關節炎腫脹、消炎等作用,是風濕病血瘀證常用的中藥。

5 風濕病膏方應用案例

病案一:女,64歲,類風濕關節炎病史13年余,患者關節腫大、僵硬、變形、刺痛。關節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質量著,屈伸不利,面色黯黧,偶有心慌胸悶、乏力。舌質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辨證為痰瘀痹阻型痹證。擬化痰行瘀,蠲痹通絡方如下:黃芪150 g、太子參150 g、當歸150 g、丹參150 g、桃仁150 g、紅花150 g、川芎150 g、雞血藤150 g、路路通150 g、白芍10 g、薏苡仁300 g、茯苓200 g、半夏100 g、陳皮150 g、谷芽150 g、麥芽150 g、神曲150 g、甘草50 g、阿膠200 g,西洋參100 g、核桃仁100 g、木糖醇100 g、銀耳100 g、大棗100 g。

按:膏方中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雞血藤、路路通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陳皮、半夏健脾化痰,薏苡仁、谷芽、麥芽、神曲健脾和胃,黃芪、太子參、阿膠、西洋參、大棗、核桃仁補益氣血,甘草調和諸藥,木糖醇、銀耳收膏。

病案二:女,84歲,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干燥綜合征,病史已有十年余,患者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口干唇燥,口瘡唇瘍,目干淚少,進食干食需飲水下之,腮部腫脹難消,刺痛陣發,面色晦暗。納差,形體消瘦,乏力、盜汗,大便干結,舌暗,有瘀斑,脈細澀。診斷為:燥痹,辨證為氣滯血瘀證。治宜行氣活血、潤燥通絡。擬方如下:太子參300 g,生地150 g,熟地150 g,地骨皮150 g,銀柴胡150 g,黃精150 g,麥冬150 g,玄參150 g,五味子150 g,烏梅150 g,南沙參150 g,北沙參150 g,薏苡仁300 g,山藥300 g,茯苓150 g,佛手150 g,郁金150 g,谷芽150 g,麥芽150 g,神曲150 g,丹參150 g,桃仁150 g,紅花150 g,雞血藤150 g,甘草50 g,阿膠200 g,西洋參100 g,核桃仁100 g,木糖醇100 g,銀耳100 g,蓮子100 g。

按:膏方中補益藥物如太子參、西洋參、阿膠、熟地、生地、黃精、麥冬、玄參、南沙參、北沙參、山藥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薏苡仁、茯苓、谷芽、麥芽、神曲益氣健脾,防補益藥物滋膩礙胃;五味子、烏梅益氣生津;地骨皮、銀柴胡清虛熱;郁金、丹參、桃仁、紅花、雞血藤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郁金、佛手同用疏肝理氣;蓮子具有益腎固精、清心瀉火的作用,甘草調和諸藥;輔料用阿膠、木糖醇、銀耳收膏。患者服用該膏方兩月后,訴諸癥好轉,遂再次求之以鞏固療效。

6 總結

綜上所述,膏方中活血化瘀藥具有治療風濕病的理論基礎,且能改善風濕病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治療風濕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進一步研究并靈活應用于臨床。

[1] 章平衡,劉健,談冰,等.膏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概況[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5):65.

[2] 方利,劉健,章平衡,等.膏方治療風濕病優勢探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4):54.

[3] 宋倩,劉健.成人still病風濕熱痹型3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11):1588.

[4] 談冰,劉健,章平衡,等.膏方治療骨關節炎的概況[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7):52-54.

[5] 呂曉恩,陳湘君.中醫膏方源流及臨床運用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0):214-215.

[6] 華浩明.膏方的歷史源流初探[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13(4):248-249.

[7] 馬武開,鐘琴,劉正奇,等.毒蘊血瘀理論在風濕免疫病臨床中的應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6(6):38-39.

[8] 張凱,范為民,胡怡芳,等.從瘀論治痹證[J].光明中醫,2015,30(2):253-253.

[9] 張長軍,陶慶春.臨床相關檢驗指標在血瘀證辨證分型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2):1743.

[10] 王玉惠,胡繼鷹.中藥干預微循環障礙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8):53.

[11] 馬曉娟,殷惠軍,陳可冀.血瘀證與炎癥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7):669-670.

[12] 胡文娟,張秉韜,吳銳.炎癥損傷、血小板活化與血瘀證的關系[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52(4):81.

[13] 章平衡,劉健,談冰,等.中醫活血化瘀通絡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血瘀證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6):659.

[14] 張菀桐,褚瑜光,胡元會,等.冠心病血瘀證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參數相關性分析[J].中醫雜志,2015,56(16):1392.

[15] 劉健,徐桂琴.風濕病滋補膏方臨床配伍應用探討[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449-450.

[16] 陶國水,查名寶,孔令晶,等.中醫膏方源流考辨與調治惡性腫瘤特色優勢探討[J].四川中醫,2014,32(7):53-55.

[17] 羅彩蓮.丹參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11-12.

[18] 林小明.桃仁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蛇志,2007,19(2):130-132.

[19] 汪寧,劉青云,彭代銀,等.桃仁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2,21(3):63-64.

[20] 裴瑾,顏永剛,萬德光,等.桃仁油對動物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的影響[J].中成藥,2011,33(4):587-589.

[21] 陳夢,趙丕文,孫艷玲,等.紅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2,5(7):557.

[22] 符影,程悅,陳建萍,等.雞血藤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1,42(6):1229.

宋倩1,劉健2,周巧1,黃旦1

(1.安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膏方歷史悠久,屬于中藥八大劑型之一,近年來,膏方因能“補益扶正”,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作用,不僅有利于亞健康人群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處于穩定期的慢性病患者扶助正氣、祛邪祛病[1],逐漸成為治療慢性疾病的熱點。本文根據導師劉健教授應用膏方治療風濕病的用藥特點,探討活血化瘀通絡中藥在膏方治療風濕病中的作用。

風濕性疾病;活血祛瘀劑 ;活血通絡;膏劑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erbs of promoting blood flow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rheumatism cream formula

SongQian*,LiuJian,ZhouQiao,HuangDan

(*GraduateStudentsDepartment,Anhu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fei230038,China)

LiuJian,Email:liujianahzy@126.com

The cream formula has a long history,which is one of the eight dosage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ream formula can strengthen the immune system, improve cells metabolism,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Also,it will significantly prevent the disease onset and inhibit the disease from exacerbating.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sub-healthy people, but also to patients of chronic disease in stable stage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rb o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in treating rheumatism according to Professor Liu Jian's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the rheumatism medication.

Rheumatic diseases; Blood act stasis remov agents;Activat blood dred collater;Unguentum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痹病學建設項目(國中醫藥發[2009]30號);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風濕病科建設項目(財社[2013]239號);安徽現代中醫內科應用基礎與開發研究省級實驗室建設項目(科條[2008]105號)

宋倩,碩士在讀,Email:1960583127@qq.com

劉健,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liujianahzy@126.com

R593.2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6.05.029

2016-02-20)

猜你喜歡
血瘀
張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臨床經驗
話說血瘀證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當歸干預血瘀證大鼠血漿代謝組學研究
血瘀體質知多少
基層中醫藥(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脈血康膠囊聯合雌孕激素治療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經過少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8:31
心痹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水停證的臨床觀察
從痰、血瘀探討COPD炎癥與高凝狀態關系
中醫特殊診法在血瘀證辨證中的運用
鎮腦寧神膠囊治療血瘀質型偏頭痛80例
中醫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三芪湯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氣虛血瘀型)45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色视频国产| 日本a级免费| 国产精品护士|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韩欧美91| 黄色国产在线| 日本免费精品|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第九页| 有专无码视频|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最新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五月天在线网站|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91视频国产高清| 人与鲁专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a|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久草视频| 久久精品91麻豆|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色综合成人| 激情乱人伦|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日韩欧美网址|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欧类av怡春院| 亚洲成人www|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视频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