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266555)
?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基礎》教改探索
李海英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266555)
摘要:文章根據多年職業教學經驗和示范性院校建設中的探索,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結合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整合內容,以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注重過程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關鍵詞:工作過程;行動導向;過程考核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械、近機械行業的必備知識,它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今后的工作實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高職機械設計課更應強調其實踐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的全過程考慮和從人才培養模式出發,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整合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整體素質。在我院示范性院校的建設中,提出并實踐了“實境與耦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模式下的教學過程應是全面促進學生職業素質提高的過程。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針對《機械設計基礎》課從課程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改進、考核制度的完善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依據學科體系課程內容的編排呈現的是一種“平行結構”的形式,常常會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的分割,而針對行動順序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傳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工作過程導向的目地就在于克服學科體系結構化內容的學習而有利于與工作過程相關內容的學習。圍繞著機械設計從選擇材料毛坯、設計尺寸結構、強度校核這一工作過程,課程組自編了講義內容,內容涵蓋力學基礎理論、零件材料毛坯、常用機構和傳動方式、零件強度設計等,課程內容的整合也有利于我們把握理論知識適度、夠用的原則。機械行業的技術飛速發展,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科的發展動向,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把這些“新”的知識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
基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智力類型,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情境中“做”的行動,即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1]。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教、學、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學才是真學,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職業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學、做事和技能結合在一起。”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生不再只是“教”的受體更重要的是“學”的主體,教與學的雙方是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統一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向導,為不熟悉相關知識的學習者們充當有豐富知識的引導者,由學習者自己完成學習的過程。針對講義內容,課程組討論、確定學習領域標準,教師為本學期教學內容制定若干個學習情境,圍繞著具體的教學情境展開學習,通過創建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和相關知識的講解,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項目教學法、引導文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機械設計的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的講解速度與學生思考的節拍相吻合,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但效率低;和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的生動、立體感強、高效率是其它教學工具無法替代的,我們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畫、圖片,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常用機構的運動、傳動方式的運行,以達到文字解釋和實物動作的統一。也可以利用一些實物教具和模型,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深度。把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的最好效果。
在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中,多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思考、探索,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是學生實現這一過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整合,對教學方法進行指導,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傳授必須的理論知識,訓練基本技能。行動導向教學法有這樣幾個原則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教學的過程是推動和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給出完整的答案;提出問題并盡可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有限地給出任務;允許提出多種建議,而不是尋求唯一答案等。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及今后服務于社會,我們的學生他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會游離于團體和社會以外,在分組進行的項目完成中,同學們的分工協作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他們今后走向社會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一個新的集體中,適應環境,實現自身價值。
考試具有顯示、反饋和導向功能,直接影響到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考核制度應和教學方法相互協調、互相促進。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持續地進行評估,才能對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表現給出更準確的衡量。在近幾年的考核中學院實行過程考核制度,加大對學生平時檢查、監督的力度,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平時老師布置項目的完成情況、中間進行的過程考核的成績給出學生一個學期的最終成績。改變了傳統考核中期末一次考試定成績的方式,使學生成績的評價體系更能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持續地實施評估,也便于對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教師對知識掌握情況可及時作出反應,這種過程考核的方式也督促我們的學生平時的每一次課都要用心盡力,知識掌握更扎實,改變了以往有些自我約束較差的同學學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狀況。此外還可以通過以證代考來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如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等方式的利用。
隨著教學硬件設施的完善,電子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室的開放,我院的機械設計基礎課作為院級精品課正在積極準備成為省級精品課,教學中的疑難、典型案例的講解等都可以放到網上,以方便學生課外的學習。當學生在課后練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網絡輔助自己完成,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針對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相關內容的重復訓練。
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人的社會活動,高職教育更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的。人才培養的過程主要是通過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學觀念、教學思想的改革。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硬件的配合、考核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措施才會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45X(2016)04-0281-02
收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簡介:李海英(1970-),女,山東青島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機械設計領域的研究。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Machine Design Foundation based on Work Course
LI Hai-ying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 Shandong 26655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rovides the curriculum content based on work course,action-oriented teaching,and assessment method stessed on learn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pra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from profess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institution,vocational training goals,and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practice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Key words:work course;action-oriented;assessment method stessed on learn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