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黎黎
(黑龍江省水文局,哈爾濱 150001)
水功能區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
齊黎黎
(黑龍江省水文局,哈爾濱 150001)
文章根據2011-2015年黑龍江省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資料,對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進行了水質現狀達標評價及達標趨勢分析,從年際水質達標狀況、年際現狀水質類別變化情況兩個方面展開了評價分析,結論表明2011-2015年度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有整體向好趨勢,科學反映了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情況,并結合評價結論對黑龍江省水功能區監督和管理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水功能區現狀;水質評價;水質變化;趨勢分析;黑龍江省
水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水資源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科學合理地評價水功能區水質狀況,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工作,是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社會大眾認識水環境重要信息來源[1]。本文根據2011—2015年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監測資料,對其進行了水質現狀達標評價及變化趨勢分析,并對黑龍江省水功能區監督和管理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土地總面積47.3 萬 km2。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9月,農作物生長環境良好。
根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年),黑龍江省共監測評價國家重要水功能區116個,水功能一級區49個,水功能二級區67個。一級區中,保護區19個,保留區13個,緩沖區17個;二級區中,飲用水源區13個,工業用水區8個,農業用水區24個,景觀娛樂用水區2個,過渡區20個。依據《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等對全省水功能區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化學需氧量等共計18項的監測項目進行評價。
2015年度對全省境內列入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的116個水功能區進行了水功能區水質現狀達標評價及現狀水質類別評價。
2015年全年共監測國家重要水功能區116個,評價河長8499.3 km,達標水功能區48個,達標率為41.4%,達標河長2781.8 km,占評價河長的32.7%。其中,水功能一級區49個,評價河長4882.0 km,達標水功能區為19個,達標率為38.8%;達標河長1585.0 km,占評價河長的34.5%;二級水功能區67個,評價河長3617.3 km,達標水功能區為29個,達標率為43.3%,達標河長1196.8 km,占評價河長的33.1%。未達標水功能區主要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化學需氧量[2]。
2015年全年水質類別評價無Ⅰ類水質,Ⅱ-Ⅲ類水功能區81個,占評價總數的69.8%,評價河長5623.2 km,占總評價河長的66.2%;Ⅳ類水功能區29個,占評價總數的25.0%,評價河長2699.1 km,占總評價河長的31.8%;Ⅴ類水功能區2個,占評價總數的1.7%,評價河長32.6 km,占總評價河長的0.4%;劣Ⅴ類水功能區4個,占評價總數的3.4%,評價河長144.4 km,占總評價河長的1.7%,具體見表1。

表1 黑龍江省2015年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情況統計表
3.1 水功能區年際達標狀況評價變化趨勢
以2011—2015年度黑龍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監測資料為基礎,依據《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的要求對黑龍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進行水質達標情況評價。2011年度評價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102個,達標水功能區39個,達標率為38.2%;2012年度評價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116個,達標水功能區51個,達標率為44.0%;2013年度評價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116個,達標水功能區41個,達標率為35.3%;2014年度評價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116個,達標水功能區46個,達標率為39.7%;2015年度評價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116個,達標水功能區48個,達標率為41.4%。2011—2015年度水功能區達標率在35.3%—44.0%之間,總體呈現不穩定上升趨勢,見表2及圖1。

表2 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狀況年際變化表

圖1 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狀況評價變化趨勢圖
3.2 水功能區年際現狀水質類別評價變化趨勢
以2011—2015年度黑龍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監測資料為基礎,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要求對黑龍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進行現狀水質類別評價。2011-2015年5a水質類別個數比例見圖2,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個數比例呈現非穩定性增長趨勢,2011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62個,占評價總數的60.8%;2012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72個,占評價總數的62.1%;2013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62個,占評價總數的53.4%;2014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76個,占評價總數的65.5%;2015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81個,占評價總數的69.8%;劣Ⅴ類水質水功能區個數比例呈持平且略有下降趨勢,由2011年的5.9%下降到2015年的3.4%,總體水質狀況有向好趨勢。

圖2 黑龍江省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現狀水質類別評價變化趨勢圖
4.1 結論
1)2011—2015年度水功能區達標率在35.3%—44.0%之間,總體呈現不穩定上升趨勢。
2)2011—2015年Ⅰ-Ⅲ類水質水功能區個數由62個增加至81個,Ⅰ-Ⅲ類水質比例呈現非穩定性增長趨勢,劣Ⅴ類水質水功能區個數比例呈持平且略有下降趨勢,總體水質狀況有向好趨勢[3]。
3)2011年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38.2%,2012年水功能區達標率44.0%;2013水功能區達標率35.3%,2014年水功能區達標率39.7%,2015年水功能達標率41.4%,均達到了全省年度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控制目標。
4.2 建議
1)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以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為抓手,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管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支持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4]。
2)采取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手段,進一步加大點源治理力度。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加大回收處理率和中水使用率;加強入河排污口審批制度,逐漸步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等[5]。
3)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地區不合理養殖、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水土流失等因素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等一系列問題對水質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農田化肥、農藥的施用,加強畜牧養殖場的管理調整,加強灌區的管理,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力度[6]。
[1]高宇峰,王曉娜.四平市水功能區影響因素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19):69-70.
[2]姚杰.寧波市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及限制排污總量研究[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6(10):54-56.
[3]杜芙蓉.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保護水環境[J].江蘇水利,2016(10):49-52.
[4]楊明非,王文海.徐州市水功能區質量評價與保護對策[J].治淮,2013(01):23-25.
[5]韓燕,張爽娜,李海濤.衡水市水功能區排污現狀分析研究[J].地下水,2011(02):71-72.
[6]蔡浩,王連民.關于泰州市水功能區管理的調查與思考[J].江蘇水利,2008(11):92-94.
1007-7596(2016)11-0016-03
2016-10-25
齊黎黎(198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
X82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