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鄭雷蕾,宋錦璘,鄧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口腔疾病與生物醫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1147
利用MOOC進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的探索
吳艷,鄭雷蕾,宋錦璘,鄧瀟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口腔疾病與生物醫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401147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的發展給臨床醫學教育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MOOC促進臨床醫學教育的改革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該文從MOOC的特點著手,探討如何利用MOOC進行臨床醫學教育改革,包括MOOC對臨床醫學教育觀念、資源的整合、臨床培訓及醫學人文教育等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為MOOC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普及做了初步探索。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臨床醫學教育;教育改革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OC bring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How to apply MOOC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apply MOOC for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includ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OOC o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resource integration,clinical training and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which provid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MOOC in the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早由曼妮托巴大學的George Siemens 和Stephen Downes博士在2008年初次在網絡開展[1],之后,MOOC發展迅速。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大量國際頂尖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在該平臺提供免費學習課程[2]。2013年,清華大學加入edX,成為edX首批亞洲高校成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則加入另一MOOC課程提供商Coursera[3],中國許多知名大學開始提供MOOC課程[4-5]。
MOOC具有開放自主性、大規模兩大特點。開放性即課程面向大眾,學習者不受學習基礎及地域限制,學習者只要能聯入互聯網,便可自主進行課程學習。同時,MOOC課程對參加人數不設限,可容納幾萬人同時進行一門課程學習,因此,其具有大規模的特點。
由于臨床醫學教育要求學生與老師間有直接反饋,同時對學生的操作有較嚴格的要求,因此,有學者認為,臨床醫學不適合進行MOOC教學。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醫療關系的緊張及病人對隱私的重視,醫學院能提供給學生觀察和跟蹤整個疾病治療過程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如何為更多未來的醫學工作者提供系統、完整的臨床醫學教育是日益嚴重的問題[6]。馬修·霍韋[7]及理查德·海勒等[8]認為,MOOC更適宜臨床醫學的繼續教育課程,因為醫生可以隨時學習感興趣的領域,方便、及時、快捷地學習更新知識[9]。因此,如何進行臨床醫療教育改革,使其適應當今醫學教育的需要,是醫學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文就如何利用MOOC資源進行臨床醫學教育進行探討。
首先是教育公平化觀念的改革。不同醫學院由于地域、經濟、師資力量等影響在教學質量上存在巨大差異,資源欠缺醫學院的學生無法享受到優質的大學教育。MOOC的開放性則最大程度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和平等性。
其次是教學理念的改革。MOOC在臨床醫學領域處于起步階段,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MOOC給醫學教育系統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目前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我國前期的網絡醫學教育(如國家精品課程)大多是將授課幻燈和教學大綱保存在網站上,并無與參與學習者的互動。這種學習模式資源更新緩慢,且學生容易覺得枯燥。如果能借助網絡平臺采用以疾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MOOC條件下模擬臨床環境,讓學生在臨床問題的情景中進行學習,這可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環境,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以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同時在MOOC工作環境下,教師可以采用更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使培養出的醫學生有更好地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部背書的機器。
另一方面則是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重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溝通工具及信息來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成為教育的一大課題。而MOOC本身是以網絡為基礎設置的,其課程資源制作、課程講授、課后評價及師生交流等都在互聯網上開展。信息技術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大大豐富了課程本身,同時,也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MOOC的發展,無疑對醫學院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從思想上進行創新,同時在課程視頻、相關背景知識、學習情景設置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選取優秀的教學團隊和資源,借助于學校已經搭建的網絡教學平臺或精品課程平臺,對資源進行整合后在MOOC平臺上重新發布。其中,教學團隊的選擇和建設非常重要。首先必須考慮教師是否有從事網絡教學的經驗,其次在MOOC教學開始前必須對教學的整體設計做全面規劃,包括教學所需資源文檔的數字化,必須的支撐材料的準備,教學內容發布,進度控制等。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MOOC的理念和互聯網的工作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程之中,而打破傳統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簡單的教學關系。例如,學生可以在臨床操作前觀看教學視頻,在對某種疾病或具體操作技術有一定的條件下參與到臨床實習教學之中。這也是對臨床醫學教育方式的改革,通過學生提前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真正帶著問題來進行課堂學習,同時,MOOC可以提供學生更多專業相關的擴展知識,學生可以在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拓展學習,這對于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知識的擴展都有很大幫助。
臨床醫學教育是技能教學,學生的操作能力是醫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習操作貫穿整個醫學教學過程。學生只有通過一定量的實習操作練習,才能獲得必需的綜合技能,而由于倫理學、實習條件、實習成本及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動手及實踐能力不夠,造成學生臨床思維欠缺,專業技能不夠熟練等問題。而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MOOC的出現則為臨床醫學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
例如可以綜合多地區多學校的實驗優勢,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設基礎操作技能(如原代細胞取材,細胞培養,病毒感染)和臨床基本技能操作(如心肺復蘇、腰椎穿刺、氣管切開)的相關操作課程,讓學生在熟悉虛擬實驗操作尤其是實驗操作規范后再進行實際操作,這不但可以節約實驗資源,同時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MOOC教學的另一大優勢是利用公共網絡平臺進行臨床思維的仿真訓練,如呼吸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代謝循環系統疾病等造成的急診等情景的臨床思維訓練。同時,學生可以在此平臺進行多種治療方法的嘗試,拓展其思維,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
現代醫療觀念已從傳統的醫學-生理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現代醫學開闊了空間,關注心理和社會因素,注重技術和服務的共同進步。而在醫學學科高度分化的同時又出現了大量交叉學科,一些以綜合為主的新學科也相繼誕生,如環境醫學,醫學美學,生物信息學等。因此,如何在這樣的醫學模式下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求對學生的醫學技術進行相關教育和指導,同時,對于醫學相關的人文及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習也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認為,在現代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是相對缺乏的,科學與人文斷裂的情況一直存在。MOOC具有低門檻的優勢,其為醫學生及醫務工作者提供了適合自身情況和發展的便捷途徑。
MOOC上有大量藝術、文學及相關人文學科的課程,醫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學習,這些課程均是由該領域頂級的老師進行授課,講授方法多樣,并且借助網絡平臺便于有相同興趣的同學共同學習交流,在豐富醫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余提高了他們的人文素養,對醫生學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MOOC的快速和大規模發展給臨床醫學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應該結合中國醫學教育的特點,借助中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平臺的成果,從教育理念、教學體系等方面真正推動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改革,促進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出更多國際一流的醫學家,充實我國醫療事業人才隊伍,為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1]Liyanagunawardena TR,Adams AA,Williams SA.MOOCs: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2008-2012[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3,14(3):201-227.
[2]王蓉.國外慕課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4(13):19-23.
[3]陳穎,陳獻輝.對MOOC教學的探討[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2):136-139.
[4]苗忠義.慕課(MOOC)對大學教育影響淺析[J].陰山學刊,2014,28(4):84-86.
[5]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9-34.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The Lancet,2010,376 (9756):1923-1958.
[7]Matthew BH.MOOCs 101:An Introduction to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14,33(1):85-91.
[8]Heller RF.Learning by MOOC or by crook: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re a new way of learning and offer potential in the health field[J].MJA,2014,200(4):191-193.
[9]Liyanagunawardena,T.R.and Williams,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on health and medicine:review[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4,16(8):e191.
Exploration of MOOC for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WU Yan,ZHENG Lei-lei,SONG Jin-lin,DENG Xiao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Oral Disease and Biomedical Science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147 China
R-4
A
1672-5654(2016)06(b)-0114-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7.114
2016-03-16)
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OOC環境下口腔臨床醫學研究生課程設計改革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yjg143007);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口腔正畸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改革研究(yjg133039)。
吳艷(1984.2-),女,重慶銅梁縣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教學。
鄧瀟(1982.3-),男,重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教學,E-mail:sxw.s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