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 王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基礎護理·
保溫護理對老年低體溫患者術后復蘇期的影響
鄧燕 王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探討麻醉復蘇期采用不同保溫措施對低體溫老年患者手術后的影響。方法 將150例全身麻醉的低體溫老年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調節室溫加蓋棉被的方法保溫;觀察組除以上護理措施外增加充氣式保溫毯包裹患者軀干部及雙下肢進行保溫。比較分析兩組低體溫老年患者復蘇期生命體征、復蘇時間、體溫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其他生命體征如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蘇醒時體溫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蘇醒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寒顫、躁動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保溫護理可以明顯提高全身麻醉低體溫老年患者的氧飽和度、體溫、蘇醒時間,并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保溫護理; 老年患者; 低體溫; 復蘇期
Warm-keeping nursing; Elderly; Hypothermia; Recovery period
圍手術期低體溫是手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50%以上的外科全麻手術患者可發生低體溫,尤其對于老年患者,其發生率可顯著升高[1]。低體溫可導致相應的并發癥,如術后寒戰、降低組織氧供、影響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抑制、傷口感染等的發生率顯著增加,從而影響患者術中、術后的護理難度[2]。既往研究[3]證實,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可明顯降低手術患者低體溫所致的并發癥。老年患者由于機體病理生理的差異,對麻醉藥的敏感性增高和代謝降低,更易發生圍術期的低體溫。因此,針對老年患者圍手術期低體溫的問題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關注。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保溫措施對全身麻醉老年低體溫患者麻醉復蘇期的影響,以提高患者手術效果及臨床預后。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術后進入麻醉復蘇室的低體溫老年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齡60~80歲,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75例)和觀察組(75例)。所有患者均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的分級標準分為Ⅰ~Ⅱ級,手術時間2~4 h。腹部手術類型包括:胃癌根治術、經腹直腸癌根治術、經腹結腸癌根治術。納入標準:(1)手術后入麻醉復蘇室,鼻咽溫度均低于36 ℃。(2)年齡≥60歲。(3)術前意識清醒,反應良好。(4)有腹部手術適應證。(5)采用靜脈復合全身麻醉。排除標準:(1)有發熱、感染及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2)麻醉前煩躁、不合作者。(3)有精神障礙、老年癡呆癥等因素影響完成觀察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質量、手術時間、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方案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麻醉復蘇室室溫控制在25 ℃左右,室內相對濕度在40%~60%,在手術結束后,所有入選患者均直接轉入麻醉復蘇室。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棉被被動保溫,棉被為純綿材質,重3 kg,覆蓋面積從患者頸部到雙足。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充氣式保溫毯(美國泰科醫藥公司)包裹患者軀干部及雙下肢進行保溫,加熱溫度為(39±2)℃,持續加溫1 h。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全身麻醉手術結束進入麻醉復蘇室后,常規監測生命體征,記錄并觀測兩組患者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氧飽和度等數據;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在復蘇期間的體溫、蘇醒時間;監測患者寒顫程度,采用wrench分級[4]分5級:0級:無寒顫;Ⅰ級:豎汗毛,外周青紫,但無寒顫;Ⅱ級:僅有一組肌群肌顫;Ⅲ級:有超過一組肌群肌顫,但未波及全身肌群;Ⅳ級:全身肌顫。同時進一步觀察躁動情況。

2.1 兩組患者麻醉復蘇期各生命指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復蘇期各生命指征比較±s)
注:1 mmHg= 0.133 kPa
2.2 兩組患者體溫、蘇醒時間的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體溫、蘇醒時間比較±s)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 例(%)
圍手術期體溫在36 ℃以下稱為低體溫,全身麻醉蘇醒期低體溫是由于麻醉和手術因素造成的一種常見的圍麻醉期并發癥[5]。低體溫對手術患者的影響包括: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體溫較低的患者相對于正常體溫者的圍術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了300%;腦血流量減少,出現意識障礙,判斷力損害和模糊;低體溫時兒茶酚胺下降,使機體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從而相對延長清醒和拔管時間[6]。據文獻報道[7],老年患者發生術中低體溫的比率為 50%~70%。因此,在麻醉恢復室對手術后老年患者集中嚴密觀察和監測,并進行保溫護理,直至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對減少術后意外和并發癥的發生,以及患者的臨床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老年患者由于肌肉變薄、皮膚血管收縮能力變弱、心血管儲備能力下降等自身原因及術中部分身體的暴露、輸入血液或者其他液體等因素造成低體溫。傳統的保溫方法是通過棉被保暖,這是一種被動的保溫方式。其保溫原理是將患者身體皮膚與外界冷環境隔離,從而減少熱量散失。被動保溫方式復溫作用緩慢,僅對室溫25 ℃以上的小手術患者有一定的作用,而對大手術特別是高危或老年患者,體溫甚至有降低趨勢。而充氣式保溫毯通過加熱對流空氣,持續主動地為患者體表提供熱傳遞。同時,充氣式保溫毯與患者皮膚接觸緊密、面積大,可顯著減少體表散熱,降低機體熱量的散失,從而有效地阻止了患者體溫的降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充氣式保溫毯組患者在麻醉蘇醒全過程中氧飽和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表明充氣式保溫毯有助于老年患者呼吸、循環系統功能的恢復。進一步對兩組患者蘇醒時體溫、蘇醒時間進行觀察的結果顯示:充氣式保溫毯組的老年患者蘇醒時體溫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蘇醒時間更短。兩組患者在復蘇時寒顫、躁動的發生也有顯著差異,充氣式保溫毯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實施保溫護理對低體溫老年患者麻醉復蘇期有一定的效果,不同的保溫護理措施可明顯提高麻醉復蘇期的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保證患者治療效果。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偏少,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采取多中心聯合的方式進行研究與探討。
[1] Baucom RB,Phillips SE,Ehrenfeld JM,et al.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during colectomy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J].JAMA Surg,2015,150(6):570-575.
[2] 曹巖巖,唐之音,趙柏松.Mistral-Air充氣加溫儀的應用對術后低體溫病人麻醉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2B):568-569.
[3] 馮星梅,夏引芳,王玉瑛,等.輸液加溫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2,12(3):22-24.
[4] 秦勤.充氣式保溫毯在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全麻蘇醒期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4,6(3):237-241.
[5] 孫積惠,黃靜,孫育紅.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手術患者術中體溫變化的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7):802-803.
[6] 史曉紅.母嬰皮膚早期接觸對新生兒體溫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7):1596-1598.
[7] Ozen Y,Aksoy E,Sarikaya S,et al.Effect of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imultaneo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Cardiovasc J Afr,2015,26(1):17-2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基金項目(編號:20130122)
鄧燕(1974-),女,新疆,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研究方向:麻醉護理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14.014
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