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丹 張 焱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67)
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研究
——以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為例
孟志丹 張 焱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67)
文化志愿服務已成為公共圖書館發展中一支重要的輔助力量。以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為研究對象,選取一年的時間為研究節點,采取數據分析、文獻查閱、人員采訪等研究方法,探索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的基本規律。
公共圖書館 文化志愿者 服務時間
2015年8月22日,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一期試開放,根據《遼寧省文化廳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暫行)》等相關規定,結合新館的實際工作,招募了圖書館文化志愿者。一年以來,遼寧省圖書館通過完善機制、統一指揮、充分保障、及時鼓勵等措施,積極調動志愿者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和幫助志愿者奉獻參與,協助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工作,受到廣大讀者廣泛認可與好評。志愿者自身也在參加圖書館文化服務期間,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實現了社會價值、提升了社會實踐能力。筆者以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為研究對象,采取數據分析、文獻查閱、人員采訪等研究方法,探索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的基本規律,以期為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管理和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從2015年8月22日新館試開放起,至2016年8月21日的一年觀察期內,遼寧省圖書館共組織志愿服務活動215次,志愿者提供服務時間9045小時,參與志愿服務1809人次。其中,個人年均服務時間34.11小時,個人累積服務時間最長146小時,最少時間0小時,個人服務累積次數最多的為38次,最少0次;團體年均服務時間50小時。
1.1 志愿服務時間的總量分析
由圖1可以發現,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的總量在一年內呈現波動性特征,最低值在200小時以下,最高點達到1200小時,最大振幅超過1000小時,最低值與最高值間隔3個月。

圖1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統計(單位:小時)
總量波動分析:受氣候條件影響,全年志愿服務時間最低點出現在一二月份。受圖書館工作特性影響,全年服務時間的最高點出現在5月份,全國范圍內開展“全民讀書節”等系列主題活動對志愿服務時間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除去氣候因素的影響,其他各月份志愿服務時間能夠保持在平均500小時以上,體現出遼寧省圖書館長期開展的“老年人學電腦”“英語角”“手語世界”“對面朗讀”“少兒活動”等常規服務,形成了對志愿服務時間的穩定需求。
1.2 志愿服務時間的密度分析
筆者把一個階段內圖書館平均每次志愿活動接受的總服務時間,稱為志愿服務密度。圖2中折線代表各月份志愿服務密度的平均密度。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密度在一年內呈現波動性特征,最低值在20小時,最高值達到60小時,最大振幅40小時,最低值與最高值間隔5個月。

圖2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密度(單位:小時/次)
志愿服務密度波動分析:透過圖2可以看出,5月和7月、8月遼寧省圖書館志愿服務密度最大。這是由于在此期間遼寧省圖書館開展了新館開館、全民讀書節等少批次、大批量的志愿服務。1月、2月,活動規模相對較小,即便如此,志愿服務密度依然保持在20小時以上,說明常規志愿服務活動穩定、持續。
1.3 志愿服務時間的周期分析
通過圖3可以看到,志愿服務時間的周六、周日占比分別為32.3%和26.4%,合計超過總服務時間的半數以上,接近六成。而周一至周五的服務時間占比分別從6.2%至8.7%不等,合計不到總數的四成。志愿者服務時間呈現出周末多,工作日少的特征,這與圖書館遵循讀者作息時間開展各項文化服務活動具有相關性。

圖3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一周服務占比(單位:%)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一年中,遼寧省圖書館針對文化志愿者采取的集中培訓、后勤保障、表彰激勵等管理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為圖書館各項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時間供給,既滿足了大型綜合活動對志愿服務時間的大量、集中需求,也滿足了經常性、周期性工作對志愿服務時間的穩定、持久、高質量需求。
2.1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平均服務時間與現行標準的比較
目前,遼寧省圖書館依據《遼寧省文化廳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暫行)》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管理工作,因此有關文化志愿服務的時間標準依照該辦法執行。

圖4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與現行標準比較(單位:小時)
通過圖4可以看出,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人均服務時間滿足了最低標準,處于一星級志愿者標準和二星級志愿者標準之間。
2.2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比較
從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看,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時間并沒有統一的統計標準和體系,因此筆者僅就可查到的數據與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進行對照比較。
2.2.1 與國內的比較。深圳市寶安區2014年9月有建檔持證義務館員328名,過半數志愿者較少參與活動,甚至有近50人幾乎從未提供服務。由此推算,該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提供零服務比例約為15%。從統計數據看,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約50%未能達到省文化廳劃定的20小時基本服務時間標準,約有4%志愿者提供了零服務,與深圳市情況基本一致。
2.2.2 與國外對照。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2007年有481名志愿者工作19052小時,由此我們推算每人每年服務時間達到39.5小時,這與遼寧省圖書館一年內的平均服務時間34.11小時基本相當。
2.2.3 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衡量標準的比較。通過表1對比發現,遼寧省圖書館目前采用的評價標準與國內多數同類評價標準相比,具有指向明確、操作性強的特點。

圖5 國內部分地區星級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標準(單位:小時)

表1 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標準比較
圖5是從表1當中抽取出來采取星級志愿者嘉許制度的3個省級文化志愿者管理規范,比較發現,遼寧省圖書館采用的星級標準鼓勵的初級門檻最低,高級門檻與其他省市水平相當,制度設計更加有利于激發志愿者對服務的參與性和服務時間的付出。
通過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與當地適用標準的比較,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與國內外圖書館的比較,以及當地適用標準與國內各地的比較,我們認為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超過當地現行標準,達到了國內外較高水平。
按照《遼寧省文化廳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暫行)》的嘉許標準,志愿者根據服務時間的長短分為一星至五星5個級別。通過對各星級志愿者的分析,我們發現遼寧省圖書館培養鍛煉出一批成熟的、能夠勝任文化志愿服務各項任務的骨干志愿者隊伍。一是出現一批人均服務時間較多的星級志愿者,二是星級志愿者付出的服務時間總量占比較大。

表2 各等級志愿者人員分布情況
表2中按照服務時間列出了各等級志愿者群體,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各等級志愿者群體的特點:一是三星級志愿者嶄露頭角,人數達到5.77%;二是一星級以上志愿者人數超過總人數的1/3,達到36.54%;三是合格線以上志愿者人數與合格線以下志愿者人數各占一半。和遼寧等省都以小時為單位對志愿者服務開展星級評定,浙江以工作日為單位開展榮譽館員評定,這種情況不利于各地公共圖書館就文化志愿者工作開展交流、學習和提高。文化志愿服務團隊嘉許機制有待建立。

圖6 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占比
4.2 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4.2.1 志愿服務工作信息化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應獲得準確數據信息的支撐,常規管理狀態與當前志愿者工作的快速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4.2.2 志愿服務服務時間冗余和不足現象同時并存。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在總量上滿足了圖書館需求,但內部利用效率不均衡。有針對性的新興的知識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有待加強。
通過圖6可以看出,在志愿者總服務時間中,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志愿者分別提供了23%、27%和23%的占比,合計占比73%。結合表2我們認為,服務時間占總人數約1/3的星級志愿者提供了接近3/4志愿服務時間,星級志愿者是志愿服務隊伍的主力軍。
星級志愿者的大量付出得到了遼寧省圖書館的肯定,在2016年“優秀文化志愿者大會”上,15名文化志愿者獲得“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4.1 志愿服務時間管理機制需要繼續完善
4.1.1 地方管理辦法應當與文化部規章進一步銜接
2016年7月文化部印發的《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從維護志愿者權益、鼓勵志愿行為的角度,將志愿服務時間列入志愿者權利章節,志愿者“享有根據自己的意愿、時間和能力提供文化志愿服務的權利”。各省現行的管理辦法已經不能適應這一新形勢的發展,如遼寧、湖南等多把一年內完成20小時志愿服務時間列入志愿者義務章節,志愿者一旦不能完成20小時的最低服務時間,將失去志愿者身份。因此,完善地方管理辦法以適應新的政策,是擺在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4.1.2 志愿者嘉許體系標準需要得到統一
4.1.2.1 志愿服務時間的價值評估需要進一步明確標準。一些知識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工作付出的時間具有非標準化特征,比如文案撰寫、創意提供、藝術創作、教學備課等在圖書館以外的地點完成,在館服務時間難以直接衡量服務價值,影響了對志愿者貢獻程度評價的準確性。
4.1.2.2 個人志愿者嘉許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個人志愿者嘉許標準各地不統一,如前文圖5中列舉的湖南、廣東
5.1 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的頂層制度設計
5.1.1 各地方應當完善文化志愿者管理政策。根據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及時修訂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規定,特別是要打破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的最低標準這個門檻,讓更多有志愿服務愿望和能力的讀者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獲得更多志愿服務時間。
5.1.2 完善志愿服務評價標準。對文案撰寫、創意提供、藝術創作、教學備課等知識密集型志愿服務給予認可,嘗試知識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與勞動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的對比系數;建立獨立于勞動密集型之外的知識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的考評體系;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知識密集型文化志愿服務考評體系;建立與個人志愿服務密切關聯的團體文化志愿者服務時間考評體系。
5.2 提高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時間的日常管理水平
5.2.1 形成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時間統計調研機制。建立圖書館文化志愿者電子注冊、電子簽到、電子計時、電子評價、電子統計、電子反饋的大數據系統,讓志愿者工作數據活起來,讓數據成為評價志愿者工作貢獻的依據,成為彰顯志愿者工作業績的依據。
5.2.2 建立志愿服務時間供需調節機制。通過增加登記志愿服務人數、鼓勵并提高志愿服務出勤率和單次服務時間。同時,根據圖書館志愿服務時間需求招募和管理志愿者,合理分配志愿服務時間,避免各部門之間的服務時間冗余或短缺。
5.2.3 擴大高質量的志愿者隊伍規模。采取基層圖書館推薦、簽訂文化志愿服務協議、豐富志愿服務嘉許措施等辦法,推動高技能、高素質的志愿者在縣、市、省乃至國家圖書館之間的流動。
5.2.4 發揮志愿者引領帶動作用。落實文化部和各地區文化志愿者嘉許制度,及時兌現獎勵措施,肯定志愿服務時間付出。同時加大對志愿者的培養力度,通過異地學習、拓展訓練、業務培訓等方式,提高其工作能力,激發其工作熱情,進一步發揮其主力軍作用。
[1] 王筱雯.愿與春潮波涌的事業長相伴——圖書館管理工作從業所感[J].圖書館,2014(6).
[2] 付翠陽.關于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志愿活動的思考——以寶安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4(5).
[3]吳迪.海外圖書館志愿者的經驗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09(1).
[4]遼寧省文化廳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暫行).
孟志丹女,1972年生。本科學歷,研究館員,社會活動部主任。
張 焱遼寧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
G252
2016-10-18;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