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暉
(北京物資學院圖書館,北京 101149)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探析
徐健暉
(北京物資學院圖書館,北京 101149)
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是新形勢下賦予地方高校圖書館的職責,也是地方高校圖書館謀求自身發展難得的機遇。在分析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城市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的必要性及有利條件的基礎上,提出成立城市副中心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聯盟、打造區域特色信息資源庫,提供個性化服務、轉變服務意識,加強對外宣傳、構建地方文化文獻館藏方面的針對性措施,為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保障。
高校圖書館 區域經濟文化 服務途徑
在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會議上,中央把北京副中心建設納入到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的提出使得通州即將成為北京的第二個中心,并且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節點。到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遷入工作將取得實質性進展,遠期將會帶動近40萬人遷入通州。位于通州地區的市屬高校圖書館與區屬高校圖書館,應抓住難得機遇,利用自身優勢,成為政府決策的智囊庫,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助推器,滿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需要,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發展。
1.1 地方高校圖書館的職責要求
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表示:“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資源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地方高校由地方政府投資創辦,其辦學特點是“地方投資、地方管理、服務地方”,其辦學理念是“人才培養以地方為本,科學研究以地方為源,服務社會以地方為終”。由此可見,其辦學特點與理念也決定了地方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好本校教學科研的同時,也要加強為地方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服務[1]。
1.2 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
今后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該地區勢必會云集大量的企事業單位及人員,這些單位與人員對國內外最新科技、市場和文化信息是有需求的,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但由于條件所限,單位及個人不能及時、準確地找全所需信息資源,僅依靠公共圖書館顯然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因此,作為地方政府投資建立的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分擔起為區域經濟與文化發展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責。
1.3 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區域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同時也會促進自身的建設。首先,在服務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時,可以使高校圖書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了社會效益,使圖書館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其次,高校圖書館為區域經濟文化提供服務,也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使政府、社會各界進一步重視高校圖書館,加大對教育事業的經費投入,改善圖書館自身條件。
2.1 信息資源優勢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文獻資源中心與信息傳遞中轉站,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文獻資源具有學科門類齊全、質量上乘、專業程度高、系統性連續性強的特點。得益于近年來政府對教育領域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圖書館在購置文獻資源的費用上也大幅上升,與公共圖書館相比,高校圖書館每年的文獻資源經費都比較有保障。而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也隨之多樣化,在保障提供紙質文獻資源的同時,還增加了豐富的電子資源。
如筆者所在的北京物資學院圖書館,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物流學科為特色,以經濟學科為基礎,以管理學科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關學科為支撐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館藏資源體系,館藏紙本資源總量為1120754冊,其中紙本圖書1082320冊,合訂期刊31777冊。數據庫品種32種,其中中文數據庫23種,外文數據庫9種。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內容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獻信息基礎。
2.2 人力資源優勢
近年來,地方高校圖書館紛紛加大引進高學歷人才與專業人才,以適應高校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與轉型的步伐。地方高校圖書館擁有一批受過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網絡信息等專業教育的館員隊伍,他們不僅擁有扎實的圖書情報理論知識,也對網絡技術的運用有著實踐能力;能熟練運用檢索工具對所需的信息知識進行檢索與整理,可以篩查、歸納區域內政府與企業所需的信息,這對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加大引進人才充實館員隊伍力度的同時,地區高校圖書館還著重對現有館員進行培訓,完善其知識結構,以便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地方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優勢為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卓越的智力條件。
2.3 技術設備優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終端平臺的普及,各種高新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之中,使得原來單一、簡單的服務方式向多樣、復雜的服務模式發展。正是有了新技術設備在圖書館日常工作環節的運用,使高校圖書館形成了完備高效、復合多樣的服務方式。高校圖書館本身變成集科技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為一體的教輔平臺。計算機、多媒體、信息網絡等技術得以廣泛運用;高校圖書館采用的圖書自動管理系統,實現了文獻資源的集成化管理;多媒體教室的建立改平面教學為立體教學,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高校圖書館在技術上的應用已經超過公共圖書館。技術設備優勢為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3.1 成立北京副中心地區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聯盟
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要想使地區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實現資源共享,建立高校圖書館聯盟是當務之急[2]。
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聯盟發展迅速,例如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在加強了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整體化建設的同時,又進一步推進了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共享工作,對北京地區的經濟發展、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了文獻信息支持,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其他地區的高校圖書館聯盟:如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長三角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以及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都為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
通州區地處北京東部,與海淀區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相比,通州地區高等學校的數量較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通州地區原有的市屬院校與新建的區屬院校在經費投入力度逐年加大,隨著經費的增加,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層次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在通州區域內有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通州分校、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等高等院校。幾所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基本涵蓋了高校通用學科,每所學校又結合自身特點,發展重點學科:比如北京物資學院以經濟、金融和物流等學科見長,其圖書館對于經濟金融類文獻資源每年購置量所占比例較大,北京物資學院圖書館還專門建立了物流文獻特色庫。區域內其他高校圖書館館藏也各具特色,如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館藏文獻主要以財政、貿易等經濟類文獻和管理類文獻為主;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則以經濟管理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等多種類型的館藏文獻。
這些高校重點打造的學科正是北京副中心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建立北京副中心高校圖書館聯盟不僅可以實現這一區域范圍信息資源的共享,還可以促進高校圖書館事業的迅速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服務。
3.2 打造區域特色信息資源庫,提供個性化服務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不同的歷史背景造成了地方高校圖書館在各自學科收藏方面有所側重。而信息資源“專業化”將是今后圖書館吸引用戶的主要模式,要從館藏信息資源中開發特色服務。高校圖書館應隨時了解讀者需求,根據需求對現有館藏信息資源進行合理搭配,不斷調整豐富自身的館藏資源,根據所處區域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區域資源特色;根據區域社會讀者需求的不同,形成定點、定向、定題的服務特色[3];關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熱點及重點問題,完善相關的信息,跟蹤科研項目、重點課題,逐步形成有區域特色并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館藏結構,形成有本區域特點的“區域信息數據庫”,為本區建設提供信息支撐[4]。
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著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特殊的信息需求,使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成為必然選擇[5]。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大批企事業與行政機構遷入通州,各類人員對于文獻信息的需求也會呈現出內容需求多樣化、時間需求分散性的特點。針對其特點,高校圖書館可以采用信息定制推送等形式實現個性化服務。信息定制推送服務可根據用戶的專業和研究方向主動為用戶傳遞選定信息。信息定制推送服務可以針對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人員提供館藏各類文獻信息的檢索與咨詢,主要通過用戶填寫定制預約表單、用戶收取定制信息、用戶調閱推送信息來實現。整個過程完全由系統自動為用戶完成,可以實現自動為用戶篩選、發送、服務等環節,還可以為用戶自主設定所跟蹤的學科領域的專題,自動獲取圖書館收藏的最新相關專題信息。
3.3 轉變服務意識,加強對外宣傳
通州區目前較大的圖書館只有通州區圖書館一家,在面對眾多行政機構與企業遷入通州,大批人員進駐副中心的形勢下,其面臨的服務缺口還很大。因此,為這些人員提供服務就成為地區高校圖書館不容回避的責任。
而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一直為高校師生服務,開展面向校外人員的服務與目前自身熟悉的服務內容和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要求高校圖書館在觀念上不能循規蹈矩,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更新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在滿足本校師生需要的同時,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服務,為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發揮自身資源優勢。
在開展對副中心內企事業或人員進行服務時,高校圖書館必須改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高校圖書館應及時與區域內企事業單位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合作,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媒介進行宣傳推廣活動,讓其了解高校圖書館可以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吸引更多用戶來館體驗,以此來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創造區域經濟主體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有利條件。
3.4 構建地方文獻館藏體系
地方文獻作為祖國文化的瑰寶,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點,更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6]。地方高校圖書館構建地方文獻館藏對該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第一,它可以為地方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決策、規劃提供借鑒作用;第二,為地方的經濟建設提供重要的信息資源,積極推動地方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文素質綜合發展;第三,為編纂地方志提供翔實的原始資料;第四,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參考資料,促進科教事業的發展[7]。
而在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這一過程中,帶動副中心文化旅游功能發展,正可以充分體現通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在2014年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提交的“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項目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而通州作為大運河的源頭,其文化歷史悠久,民間藝術豐富多彩。通州地區高校圖書館應以副中心建設為契機,收集、整理本區域的地方文獻,這樣既豐富了館藏資源結構,形成了自己學校的特點,又保持重要文獻的完整性與連續性,彰顯出該地區歷史文化的傳承。同時也為本地區創新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了歷史借鑒和決策依據,以此促進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
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北京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是發揮其高等教育職能的充分體現,地方高校圖書館在為本校師生服務的同時,正逐漸成為向現代經濟社會開放的信息文化中心,這是社會發展進程中賦予高校圖書館的新的歷史任務。高校圖書館有責任擔當為本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提供所需信息的使命。高校圖書館以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與技術設備方面的優勢作為保障,結合各自特點,積極參與到副中心區域經濟文化建設,使其豐富多樣的文獻信息資源得到更為廣泛的利用、發揮更大的作用。
[1]黎梅,等.地方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策略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3(3):66-69.
[2]金玲.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72-74.
[3] 袁豪杰.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區域經濟信息資源共享探索[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2):24-27,52.
[4]張紅霞,葉春光.高校圖書館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策略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1):51-53.
[5]龔光麗,李昌彩.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實現[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09-111.
[6] 路程,姚秀敏,樊會霞.農家書屋聯盟在書屋文獻資源建設中的保障作用探討[J].圖書館學研究,2014(6):83-85,87.
[7] 蒙秀艷.論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色館藏的構建與區域經濟的發展[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4):41-44.
徐健暉男,1983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
G251
2016-10-31;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