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綜述*

2016-02-11 16:21:36卞建林汪海燕等
中國司法 2016年10期
關鍵詞:程序制度

卞建林 汪海燕等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綜述*

卞建林汪海燕等

由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主辦、遼寧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6年年會于8月13日-14日在沈陽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研究院所、司法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20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與會代表圍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會議主題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要義和要求、庭審實質化與庭審方式改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設計、刑事速裁程序的立法問題和統一證據標準研究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現將討論的重點問題及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與庭審實質化

(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含義與要求

有學者指出,我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西方意義上的“審判中心主義”不同,其目的是解決冤假錯案問題,實質上強調的是庭審的實質化。也有的學者指出,要準確解讀中央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問題,最好把與以審判為中心相矛盾的內容列舉出來。大多數學者認為要破除“偵查中心主義”,確立“審判中心主義”,需要否定起訴和審判對偵查結論無條件認可的錯誤做法。有學者進一步指出,這并不是否定偵查對審判的決定和影響作用,偵查證據不充分仍然可以決定和影響審判結果,只不過這個審判結果應該是無罪判決。要想偵查結論獲得審判機關的支持,就必須要提高偵查的充分性和質量。

有代表認為,下一輪改革需要法官介入到審判之前的偵查、起訴程序之中,介入審前程序的法官(或者說是偵查法官)可以比照執行(特別是民事執行)中的執行法官,與全面改革后庭前會議中的庭前法官、庭審法官、執行法官并列,對程序性請求和程序性爭議行使裁判權。這一改革取決于三個原則:(1)司法最終裁決原則的要求,審判之前的程序中被追訴人權利也同樣需要裁判權救濟;(2)三機關制約原則中制約的雙向性,需要審判前程序設立裁判權制約偵查權、起訴權;(3)《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的職權原則,說偵查由公安機關負責,并不是說偵查階段由公安機關完全支配,偵查中涉及到的程序性糾紛的解決,同樣需要偵查法官行使裁判權。

部分與會學者認為我國目前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制度改革”面臨三大困境。其一,體制的困境。即在現行體制下,刑事訴訟很難實現技術上的“控辨審”三角構造,后一個程序往往成為前一個程序結論的確認和合法化程序。在這個意義上,控辯平等是不可能實現的,積極適用不起訴也很難實現。公安機關處于維護社會秩序、打擊犯罪的最前線,擁有優勢性的權力和地位,這種情況下很難實現“以審判為中心”。與會代表認為,要進一步打破地方上仍存在的政法委書記由公安局長兼任的慣例,至少應該實現公安局長與檢察長、法院院長平級,也要建立和完善對法官的彈劾機制,現實中檢察院對法官的調查,啟動機制上缺乏嚴格的限制條件,最終使審判中心主義無法保障。其二,制度的障礙。有學者認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背景是“冤假錯案”的頻頻上演。這里存在三個制度上的難題:一是一些原本無罪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可能成為逼迫嫌疑人認罪的誘餌;二是非法證據排除實踐中只限于“刑訊逼供”,而“威脅、引誘”難以認定和排除;三是鑒定中的簽字人有時非鑒定人本人,而鑒定人與專家輔助人的“熟人”關系,則往往造成難以有效對抗。其三,組織保障與員額制改革的問題。有學者認為,一方面,人財物的省級統管,強化了法院相對于外部的獨立性,但卻弱化了上下級法院間內部的獨立性,審級制度面臨威脅。另一方面,員額制的改革導致“案多人少”現象進一步加劇。同時,對于司法輔助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等也不容忽視。

還有學者指出,學術研究不應簡單地停留在對于官方文件的詮釋或解讀,而應回到司法運行本身中尋求答案。在此基礎上,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在宏觀司法體制層面、中觀制度設計層面和微觀司法實踐層面,通過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和自下而上的潛移默化,求其上,取其中,保其下,司法改革才能穩步前進。

(二)“以審判為中心”與“庭審實質化”的關系

有學者認為,審判是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的中心。相對于偵查、審查起訴、執行等程序,審判是定罪量刑的最關鍵和最重要的環節。偵查、審查起訴等審前程序的開展最終是為審判順利進行而做準備的。不能將偵查和審查起訴中帶有明顯傾向的意見簡單地、不加甄別地轉化為法院對被告人的有罪判決。“以審判為中心”就是要改變“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庭審是整個審判活動的中心,必須實現庭審的實質化,力戒庭審的形式化,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需要徹底改變“以卷宗為中心”的審理模式,特別重視一審庭審的實質化。

有學者認為,審判中心主義不是庭審中心主義或者庭審實質化。繁簡分流是我國審判改革的目標,在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廣后,60%的案件不需要開庭審理,因此,“審判中心主義”不是“庭審中心主義”。對此,有學者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庭審中心主義”或者“庭審實質化”仍應是“審判中心主義”的實質,最起碼那些開庭審理的案件必須要做到庭審實質化,以庭審為中心。

部分學者認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要求實現庭審的實質化,防止庭審走過場。這就要保證審判資源能夠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有限的司法資源用來處理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需要強化庭審質證,勢必要求提高司法效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制度創新可以作為提高司法效率的一個出路。對于輕微刑事案件,只要是被告人認罪認罰,就應適當分流。

(三)“庭審實質化”的基本要求

針對庭審實質化問題,與會學者主要從庭審實質化的適用范圍、庭審實質化的適用前提以及庭審實質化的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有學者認為,庭審實質化的適用范圍當然包括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實質化,但是鑒于司法資源的有限性,最主要的適用對象還是普通程序,尤其是一審普通程序的實質化,其重心應是一審庭審中對于案件事實的調查核實程序。

有學者認為,庭審實質化的適用前提是,進一步壓縮案件數量,即實現程序分流。美國的辯訴交易分流了大量案件,法官從而有耐心、有時間去審理分流后那極小的一部分案件。但在我國卻面臨諸多困境:一是控方缺少與辯方交易的籌碼;二是控方證據不足時,辯方不愿與之交易;三是司法傳統和社會觀念不允許控辯交易。因此,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切入:一是對于認罪與非認罪案件作程序上的區分,適度擴大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二是完善簡化簡易程序的適用方式;三是強化不起訴制度。

關于庭審實質化的內容。在制度設計層面:一是完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該制度是庭審實質化的前提。新刑訴法中對于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強制出庭作證的特權的規定,有待商榷。二是改進法庭調查訊問程序,法庭調查程序不應成為單純的控方指控程序,辯方也應切實參與其中。三是建立控辯對抗平衡機制,控辯雙方在獲取證據、訴訟地位等方面,均應做到平等,這樣才能確保庭審實質化。有學者認為,庭審實質化的關鍵是法院庭審過程中杜絕形式化,最直觀的表現在于能否真正實現充分辯護和有效辯護。

實現庭審實質化,應改變書面審的方式。有學者認為我國刑事案件書面審判方式的體制成因復雜,包括公檢法機構體制上的同一性形成的相互認同、我國刑事訴訟的職權主義結構、刑事司法的政策導向、刑事司法組織體制和活動方式的行政化等方面的因素等。應當針對上述體制性成因對癥下藥,實現以直接言詞原則為導向的刑事審判方式改革。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速裁程序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有代表認為,以審判為中心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相互配套的,通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使復雜案件進行實質審,同時,輕微案件進入認罪認罰機制得以迅速及時解決。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寬一面的體現。該制度雖然已實行于現有刑事司法中,但需要進一步制度化、體系化。該制度原則上適用于包括可能判處死刑在內的所有案件,貫穿于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其證明標準應堅持“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在辯護權保障上,應當將所有認罪認罰案件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有代表提出,認罪認罰從寬有協商的意思,即被告人承認被指控的罪行,同意控方的量刑建議。認罪認罰從寬是包括所有案件的。但具體案件適用什么程序,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而適用簡易、普通、速裁程序中的一種程序。在程序種類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并不創設新的程序。有代表則提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由一系列具體法律制度、訴訟程序組成的集合性法律制度,其集實體與程序于一體,旨在鼓勵和保障確實有罪的被追訴人自愿認罪認罰而獲得從寬處理和處罰。

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部分學者提出,認罪認罰從寬涉及到實體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一家單獨制定量刑指導意見不太合適,而且,量刑指導意見的操作幅度太大,由檢、法兩機關共同制定比較妥當。此外,檢察官的量刑建議要對法官的量刑具有指導性,否則檢察機關向被告人承諾的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議,就可能會“打白條”,造成被告人對檢察機關的誠信危機,不利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推行。如果說認罪認罰從寬實體上是通過刑罰減輕、從輕來實現的,那么從“程序上”該如何理解?有的地方認為是“程序從簡”,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這種“程序從簡”是不是被追訴人所樂于接受的?是不是以犧牲被追訴人的訴訟權利為代價的?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有代表從偵查機關權限、證明標準、律師辯護三個方面對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進行了探討:(1)如果輕微刑事案件通過認罪認罰處理程序來解決,公安機關的權限范圍不應包括撤案。(2)不應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來獲取被告人的口供。我國與當事人主義模式國家不一樣,因為我國相關的保障機制尚不完善,在案件本身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去吸引被告人認罪認罰,有可能造成冤假錯案。(3)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不需要每一個案件都建立強制辯護,建立值班律師制度就可以滿足辯護權保障的需要。也有代表提出,在構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應當注意相關底線要求:(1)以被告人認罪的自愿性和明智性為底線;(2)防止“強迫認罪”,以免造成冤假錯案;(3)避免“以錢買刑”,引發新的司法腐敗。

有與會代表比較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美國辯訴交易之間的區別:(1)辯訴交易中檢察官的裁量權非常大,且包括了罪數的交易,我國不允許對罪名進行協商,僅是因為被告人認罪悔罪,所以給被告人從寬。我國不能違背事實進行協商;(2)在美國,只要進行了控辯協商,著重審查的是交易的合法性、自愿性,但對案件的具體內容就無需審查。我國顯然與此不同。

有代表對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議:(1)改革規范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體文件的制定范式,提高其法律位階和透明度;(2)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作為“應當”型的法定情節;(3)構建科學合理、相互銜接的認罪認罰案件的訴訟程序;(4)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量刑協商程序、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的選擇權。

(二)速裁程序

速裁程序試點改革是近年來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大亮點。有代表提出,放眼域外,速裁程序有兩種模式:命令模式和協商模式。命令模式是在事實清楚的輕微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接受處罰建議,法院以不開庭方式審理,被告人沒有上訴權。另一種是協商模式,法官是中立的接受者。我們現行的速裁程序屬于命令模式,但仍然要開庭,被告人還可以上訴。我國立法應吸收協商模式的內容;對于輕微刑事案件,經過被告人同意后的認罪認罰,可以設立處罰令程序直接處理。

關于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之間的關系,有代表提出,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實際上可以把速裁程序作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的一個部分加以設置。但也有代表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范圍更大,既包括程序,也包括實體。以后立法還可以考慮擴大速裁程序案件的適用范圍,不一定僅適用于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關于簡易程序與速裁程序的關系,有代表從數據上判斷,在我國刑事案件的數量方面,偵查階段的壓力比審判階段肯定更大。化解審判階段案件的壓力,通過現有的簡易程序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增設其他程序。因為簡易程序本身就包含了對程序的簡化,包括了速裁程序的適用空間。也沒有必要重新建構一個全新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有代表認為,簡易程序需要有法庭辯論環節,而以后的速裁程序是不需要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程序。從這個意義上看,速裁程序可以被稱之為一種獨立的訴訟程序。

有學者提出,刑事速裁程序的價值根據不在于效率,而在于其通過“認罪認罰從寬”實踐所表達出來的融實體與程序于一體的“協商性”“交易性”,以及由此對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建設與發展可能帶來的轉型機遇。有學者在實證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當前要強化我國速裁程序的程序正當化建設:保障被告人的知情權和自愿選擇權,同時保障律師辯護權乃至強制辯護權。在立法完善方面,將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的輕微刑事案件設定為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將現行速裁程序開庭審理的做法改為書面審理。

對于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部分代表認為,無論是普通程序,還是簡易程序,都應當實行統一的最高證明標準。因為刑事訴訟的裁判必須建立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否則,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這是我們不容放棄的底線。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對于不同訴訟程序的證明標準,雖在法條表述上,仍可統一沿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在實踐中,要通過程序的簡化和證據規則的配置作適度降低。因為速裁程序審理的重點,是被告人的自愿性,只要被告人的供述是自愿的,就應推定其口供的真實性。另有學者補充認為,任何簡化了的程序,都是以一定程度上的證明標準的降低為代價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對于速裁程序適度降低其證明標準不應有太多的爭議。可考慮表述為“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充分”。

三、刑事證據制度

(一)證人出庭作證

多數代表認為,進一步完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等的出庭作證制度,是實現庭審實質化的前提和基礎。

關于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有代表認為,2012年修改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人出庭范圍有缺陷。因為法官認為證人有出庭必要的,才會通知證人出庭。對于哪些情形證人必須出庭,立法并不是很明確,由此導致實踐中,證人出庭范圍的隨意性很大。最高檢作過調查,新刑訴法實施以來,證人出庭率并沒有呈現太大的變化。

有代表指出,應對法官決定證人出庭的權力作必要的限制。正因為立法對證人出庭的范圍不是很明確,從而法官對證人出庭擁有近乎絕對的裁量權。實踐中一些法官往往會基于對“證人出庭可能會改變先前證言”的擔心,不太愿意讓證人出庭。甚至在律師提出證人出庭的申請,而法官認為不需要的,無需解釋理由。因此,有學者指出,在制度設計中,只要符合“證人對定罪量刑有重要影響、控辯雙方對證人證言有異議”這兩個條件的,法官就應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還有代表指出,應當強化證人出庭作證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將實現證人出庭的責任向公訴方加重“砝碼”,即將公訴機關是否向法庭提交應當出庭的證人,視為其證明責任是否履行完畢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證人出庭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保護。

(二)交叉詢問與質證程序

有代表指出,完善交叉詢問和有效質證,是實現庭審實質化的關鍵與核心。首先,應完善交叉詢問規則。我國刑訴法和司法解釋在這方面的規定過于簡單,無法實現交叉詢問對證人證言真實性的發現功能。其次,保障控辯雙方平等的質證權。法庭調查程序不應成為單純的控方指控程序。因此,應適度限制檢察官的批量舉證行為,保證辯方對于控方證據有有效質證的權利。再次,建立直接言詞原則或傳聞證據規則。有學者指出,相關證據都必須在法庭上以言詞方式舉證,并給予對方充分的質證權利和機會,法院的判決也必須建立在當庭質證的基礎上,未經當庭以言詞方式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裁判的依據。

(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關于非法證據的排除,主要集中在威脅、引誘、欺騙的證據要不要排除及如何排除的問題上。對此,有來自辯護一線的律師表示,實踐中非法證據的排除,主要集中在“刑訊逼供”等以“肉體折磨”的方式獲取“口供”層面,而對于以“威脅、引誘、欺騙”等“心理上強制”的方式獲取的證據,則一般不予排除。如偵查機關對職務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采用“交代了就沒事了”“不交代就要刑拘”等欺騙和威脅的方式獲取的證言,實踐中很難排除。

對此,有代表認為對于通過這些方法獲取的證據的排除與否,可從兩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從實體層面的真實性角度考量;二是從程序層面的正當性角度考量。

此外,還有學者指出,我國當前的庭前會議決定效力不足,應當賦予其在發現非法證據時,可以以決定的形式加以排除的權力。

(四)證明標準與疑罪從無

有學者分析了我國古代的證明標準和疑罪處理原則的演變,認為我國古代曾經存在“疑罪從無”的思想,但在法律層面上卻只規定采取“從輕”“從贖”的方法處理疑罪。《刑事訴訟法》在1996年修改時就借鑒了國外經驗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制度,但實踐中仍然存在“疑罪從輕”處理的做法,特別是對死刑案件往往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導致這類案件存在很大的錯判隱患,其中依然有“疑罪從輕”思維的作祟。

還有學者認為,疑罪從無標準的模糊性、來自被害方及民情輿論的壓力、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是當前落實疑罪從無原則的主要障礙。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首先,從理論上對疑罪進行厘清,在定罪證明標準之外探討相對獨立的疑罪判斷標準,提升法官的疑罪判斷能力。其次,對疑罪從無案件的被害人權益予以特別保護。應當確立國家責任原則,完善程序參與機制,確立該類案件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建立專門的被害人服務組織。再次,提升疑罪從無判決的社會認同。應當向社會宣示“寧可錯放、不可錯判”的刑事司法理念,敢于曝光因疑罪從無未落實而導致冤錯的典型案件,對媒體報道未決案件的行為進行法律規范,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確保疑罪從無判決的社會接受性。最后,徹底改變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

(五)關于印證與對質問題

有學者認為,印證是一種同向、支持性的證明方式,而質證則是側重于對對方舉出的證據的質疑、質問。印證更側重于客觀證據的相互支持,而質證則更側重于對立雙方的質疑、辯駁。因此,印證轉化為一種客觀證據的全面呈現,而質證轉化為對立訴訟主體的立場對抗。偵查案卷移送、書面審理可能加重了庭審中的印證證明成分;而口頭辯論、交叉詢問則可能加重庭審中的質證證明成分。通過對質證明方式的強調為證據規則適用及被告人權利保障設定了標桿,對抗式的庭審是刑事案件得以公正解決的最終屏障。

四、檢察制度改革

(一)檢察引導偵查取證

關于檢察引導偵查的主體,有代表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負責引導偵查的檢察官能否勝任監督任務的問題。實踐中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的辦案人員多是只有兩年至三年工作經驗的年輕檢察官,他們所要引導偵查機關取證的對象卻是一些具有十年至十五年左右工作經歷的警察,二者在工作經驗、業務技能、社會閱歷等方面顯然不在同一個層面,造成檢察引導偵查的權威打折扣,效果不理想。

關于檢察引導偵查的任務,與會代表認為,主要不是為了幫助警察取證,而是監督取證,糾正偵查取證程序的違法現象。公訴部門需要從證據合法性的角度對偵查行為進行引導。

關于檢察引導偵查的問題,還應當妥當處理好檢察機關在引導偵查中的立場與職能傾向。有代表認為,檢察引導偵查應當堅持檢察官客觀義務、法律監督的立場,但是如果檢察官介入偵查取證的時間太長,就很容易造成檢察院的職責、角色發生“轉化”和“錯位”,由檢警關系中的“監督者”身份,演變為“運動員”的身份。其背后的道理可能在于——檢察機關一旦成為偵查的主導一方,打擊犯罪、指控犯罪的職能傾向會讓檢察機關迷失了引導偵查的目的和方向。

有代表認為,案件在取證過程中容易出現證據滅失,例如,一些實物證據容易湮滅,絕大多數電子數據的調查覆蓋速度很快,一旦貽誤取證時機就會造成證據不足。檢察引導偵查取證應當避免產生消極后果。

對于檢察引導偵查中的檢警關系,有代表反對效仿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的檢警關系模式。國外的做法恰恰表明,這種做法會造成偵查人員對檢察官指導不滿的后果。改善檢警關系的目標不僅僅是人權保障,其更多的意義在于提高公訴的成功率,提高公訴的質量。

(二)檢察監督

1.偵查監督

有代表認為,現在有些地方檢察院在改革時,實行批捕和起訴合一,步子“比較大”,缺少了制約,對人權保障來說比較危險。

中國法學會朱孝清副會長認為,現階段應當增強檢察機關偵查監督的剛性。刑訴法規定,如果發現公安機關違法,應當監督糾正。但對于監督的時間、程序、反饋機制都沒有規定。也有學者認為,現階段在對象上應當加強對公安派出所的監督,在方式上可以增強人大、政協的監督。

2.審判監督

很多代表認為,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是對審判權的制約,審判人員在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的威懾下不敢堅持辦案意見。也有學者認為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主要是庭后監督,不影響庭審,不影響審判權的實施。對法官擔心的秋后算賬問題,可以比照律師,不由涉案檢察機關偵查,改由異地檢察機關偵查。還有學者認為應當確保負責公訴的檢察官不負責本案法律監督權的具體行使。

有代表認為,法律監督權是我國憲法和刑訴法賦予檢察機關的權力,完全取消不太現實,但可以考慮改變運用法律監督權的主要方向,應當弱化對審判行為的監督,而強化對偵查行為的監督。

(三)撤回公訴

有代表認為,我國各地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實踐中,普遍存在以撤回公訴規避無罪判決的做法,不僅濫用了撤回公訴權,也損害了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1)立法規定的缺位和司法解釋的越位且粗疏;(2)檢法的機構設置、相互關系以及協調辦案模式;(3)檢法的績效考核機制和錯案賠償壓力;(4)檢察機關撤回公訴的濫用和“去審判中心主義”的傳統訴訟模式的影響。重塑以審判為中心的撤回公訴制度,需要做到:(1)要在肯定檢察機關享有撤回公訴權的基礎上設置較為嚴格撤回起訴范圍及程序;(2)設置合理和便于實踐操作的撤回公訴時間;(3)完善撤回公訴的效力等;(4)要加強對撤回公訴決定的監督、救濟與制約。

也有代表認為,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弱化檢察機關的撤回公訴權,強化法院的司法審查權。在訴訟中,一旦檢察機關對案件提出撤訴申請,法院就應當充分考慮被告人意志與利益進行裁判,首先要審查被告人對該撤訴申請是否同意,在確信被告人已經同意之后,還要站在保障被告人人權的立場上,尤其要對重罪案件的撤訴原因進行審查,對其中“證據不足”的案件不僅不予支持,還要作出無罪判決。

五、其他問題

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上述問題外,與會代表對被追訴人的閱卷權、偵查階段辯護人的會見權、審判階段補充偵查以及刑事案件的書面審理方式等提出了相關主張或建議。

(一) 被追訴人的閱卷權

有學者認為,立法對被追訴人的閱卷權語焉不詳導致實踐中被追訴人幾乎無法閱卷并針對性自我辯護。賦予被追訴人閱卷權尤為必要:(1)它是辯護權的必要配置。閱卷權的實現是保障被追訴人主動行使辯護權的必要前提。(2)它是律師閱卷權的重要補充。賦予被告人閱卷權對質證意見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3)它是無辯護人的案件中被追訴人辯護的基礎。我國被追訴人閱卷權的程序構建,一要從立法上明確被追訴人的閱卷權;二要明確被追訴人的閱卷范圍及階段;三要明確被追訴人閱卷權的例外情形。

(二) 偵查階段辯護人的會見權

有學者認為,規制辯護人會見權的方式主要包括實體性規制與程序性規制。重視實體性規制、輕程序性規制是我國目前的突出問題,程序性規制不足是會見權被任意剝奪的致命所在。要保障會見權的實現,必須在繼續明確實體性條件的基礎上,通過程序對限制會見的行為進行規制。具體對策如下:首先,設立事先的司法審查機制,偵查機關無權對會見權進行限制,只能由中立的司法機關進行限制。其次,建立事后的司法救濟機制。對限制會見的決定不服,可以向司法機關申請救濟。

(三)關于審判階段補充偵查

有代表認為,法庭審判階段是否應當允許檢察機關補充偵查有待探討。審判階段補充偵查容易衍生以下問題:違背了控辯平等的原則,造成控訴職能與審判職能之間的齟齬,破壞集中審理的原則,犧牲訴訟及時的價值,降低訴訟期間對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活動的拘束力。如果訴訟進行到審判階段確有調查取證必要的,應當由法院依職權進行調查,而不應當允許檢察機關補充偵查。

(責任編輯張文靜)

*本綜述由中國政法大學卞建林教授、汪海燕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馬可副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張曙副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張友好教授、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孫記副教授、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陳邦達博士整理。

猜你喜歡
程序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失能的信仰——走向衰亡的民事訴訟程序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環球時報(2017-03-30)2017-03-30 06:44:45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創衛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性欧美在线|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另类| 日韩在线中文|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婷婷六月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97|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福利拍拍拍|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人妻|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91福利在线看| 色135综合网|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成人日韩视频| 四虎AV麻豆| 亚洲综合二区| 亚洲综合九九| 婷婷综合亚洲| 久久精品66|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九色视频网|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精品色综合|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久久超级碰|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欧美色丁香|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福利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网站|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9视频在线|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