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淺析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協同發展的幾個問題
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引領之下,京津冀三地從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到醫療衛生等服務行業以及政法系統,都已制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在這樣的新形勢和大趨勢下,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如何協同發展,成為擺在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組織面前的共同課題和重要任務。
近年來,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組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通力協作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不斷加強醫療糾紛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醫療糾紛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了大量醫療糾紛,為京津冀的平安建設、社會治理、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地級以上行政區域共建有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13家,即北京、天津各1個,河北省11個。
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醫調委)2011年5月由北京市司法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文件成立。他們秉承“依法調解,公正便捷”的工作原則,積極化解醫療糾紛,維護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大大緩解了醫療糾紛的訴訟壓力。至2015年底,共受理醫療糾紛8115件,調解結案7543件,調解成功6924件,調解成功率90%以上??偨Y出“有效化解矛盾,真情是前提;取得醫患信任,作風是關鍵;公平公正調解,依法是根本;嚴謹高效辦案,制度是保證;客觀分析案例,專業是基礎”的成功經驗。
河北省的醫調工作以石家莊市為例。石家莊市醫調委依《石家莊市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置暫行辦法》于2011年5月成立。他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開展醫療糾紛調解工作,著力搭建糾紛化解平臺,堅持熱心、耐心、公心調解,不斷增強醫患雙方的信任感,強化醫療糾紛調解的軟實力,樹立人民調解的公信力。至2016年6月底,共接待咨詢280余人次,受理醫患糾紛 552 件,調解成功506件,調解成功率94.5%,調解協議的履約率達到100%。在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創新社會治理、維護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天津市的醫調工作在實踐創新中形成了鮮明特色。一是法制保障到位。2009年1月1日,全國第一部關于醫療糾紛處置的省部級地方規章《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辦法》開始實施。2014年11月,又通過了《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條例》。《條例》將《辦法》由地方規章升格為地方法規,更加明確了醫調委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職責,為醫療糾紛調解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地位和法制保障。二是組織保障到位。建立了醫療糾紛處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市長定期召集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研究部署醫療糾紛處置工作,充分發揮了在醫療糾紛處置工作中的領導作用。三是財政保障到位。確立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經費由市財政全額撥付,并隨著工作量的增長逐年遞增。政府購買服務保證了醫療糾紛調解的公益性質,確保了醫調委的第三方地位,提高了人民調解的公信力。四是保險保障到位。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推行醫責險制度,承保公司在調解協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將賠款劃入受賠者賬戶,醫責險制度成為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七年多來,天津市醫調委始終堅持依法調解理念指導下的創新實踐,依法協調各方利益,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截至2016年6月底,共接待糾紛咨詢8338件,受理糾紛調解3622件,調解成功2946件,調解成功率86.5%,回訪滿意率和協議執行率分別為97.1%和100%。李克強總理曾對天津市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天津市創新醫療糾紛調解方式取得明顯效果,對于化解醫患矛盾提供了有益經驗?!?/p>
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顯著實績充分說明,醫療糾紛調解已經成為化解醫患矛盾的主渠道,充分發揮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中第一道防線作用。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進程中,進一步發揮人民調解的職能作用,不斷強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讓每一起醫療糾紛調解都彰顯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2016年4月,國家衛計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7月,國家衛計委等九部門決定,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這些文件措施的出臺,既彰顯了國家堅決打擊醫鬧、維護醫療秩序的決心,也反映出醫療糾紛頻發、醫患矛盾尖銳仍是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必須作出回應,有所作為。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醫療衛生行業正在努力打造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使之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目前,京津冀三地醫療協同機構已經制定出協同發展的具體行動計劃。京津冀醫療衛生服務的協同發展必然要求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也要協同發展。如何適應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形成后,醫療糾紛調解面臨的新形勢,是我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面臨的新課題。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回視京津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我們看到,實現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協同發展,必須認真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協同發展的交流溝通平臺還未搭建起來。京津冀三地的醫調工作的機制、模式、做法各不相同,尤其是河北省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區域差距大、醫調組織多,醫調工作的機制、模式、做法更是各具特色,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借鑒之處。但是目前京津冀各醫調組織基本上還是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況。
二是異地專家咨詢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京津冀地區匯集了為數眾多的三甲醫院、醫學高等院校和各科頂級的高水平專家,是我們醫調工作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和有力支撐。但由于異地專家咨詢的機制還沒有在醫調工作中建立起來,所以在調解工作中往往難以滿足醫患雙方當事人進行異地專家咨詢的請求。
三是異地委托鑒定工作還未開展起來。目前,我國醫療損害鑒定體制存在“二元化”的問題,既有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立的由各級醫學會組織進行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也有由司法鑒定機構組織進行的醫療過錯鑒定。兩種鑒定各有優劣,都不具備取代對方的能力。在醫調實踐中,患方往往不認可醫學會鑒定,認為醫學會鑒定是老子給兒子鑒定,鑒定結果不公平;醫方也不認可司法鑒定,認為司法鑒定人不懂臨床醫學,鑒定結果不專業。因此,建立統一醫療損害鑒定制度勢在必行。
四是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出來。中辦、國辦下達《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意見》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出臺了《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有很多與人民調解相關的部分,包括在醫療衛生等糾紛多發領域,人民法院可以與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進行資源整合,推進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平臺;人民法院可以設立醫療糾紛等專業調解委員會等。此前,京津冀三地的審判、檢察、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已分別出臺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見。而醫調工作則顯得思考滯后,應對不足。
五是醫療糾紛調解組織的專業化建設亟待加強。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重要任務。由于醫療糾紛調解所涉及領域的特殊性,調解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任務顯得尤為緊迫。目前,除北京市醫調委專業化程度較高外,津冀醫調組織在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和建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新形勢、大趨勢呼吁京津冀醫調組織應盡快推出醫調工作協同發展的對策和創新舉措。
(一)建立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
1.建立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研討交流機制。
(1)每年度召開一次京津冀醫調工作交流研討會。以此為加強京津冀醫調組織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共同破解難題,推進醫調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實現京津冀地區醫調事業協同發展,使京津冀醫調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2)建立京津冀醫調工作信息溝通網絡。通過電子郵箱、QQ、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功能,建立京津冀醫調工作協同發展的信息溝通網絡,適時通報醫調工作開展情況,交流溝通醫調工作的變化特點、難點重點問題,通報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2.建立異地專家咨詢、委托鑒定機制。
(1)建立異地專家咨詢機制。在醫調工作中實現專家資源共享,以適應患者在醫療糾紛調解中的不同需求。當患方提出異地咨詢要求或醫調組織認為有必要實施異地咨詢時,可以啟動異地專家咨詢程序,力爭在調解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
(2)積極推進異地委托鑒定機制。建立統一的醫療損害鑒定制度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難以在短期內制訂出適用的法律法規??梢韵刃薪⒔y一的醫療損害鑒定專家庫和統一的醫療損害鑒定程序,當實施異地委托鑒定時,由統一的專家庫成員按照統一的鑒定程序參加醫療損害鑒定活動。這樣既有利于改變目前的醫療損害鑒定二元化的弊端,也有利于發揮臨床醫學專家和法醫鑒定專家的學術專長,更有利于提高醫療損害鑒定的科學性、權威性、公正性。
3.積極推進醫療糾紛調解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1)在調解員隊伍中建立職稱等級評定制度。通過職稱評定和等級劃分,可以不斷提高醫調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有利于建設一支職業化的醫調隊伍,有利于激發醫療糾紛調解員的職業自豪感,有利于引導他們長期從事醫調事業,有利于提高醫調工作的社會公信力。
(2)建立京津冀醫調組織間的培訓互學機制。各調解組織間可以開展調解理念、指導思想、調解技能、方法的培訓互學工作,各調解組織之間可以開展雙邊、多邊的或統一集中的專題培訓,不斷深化醫調工作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醫調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推進京津冀醫調組織調解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進程。
(二)創新協同發展的工作舉措
1.積極探索實施在線調解。
根據“互聯網+”的戰略要求,應該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醫療糾紛調解機制中的運用,創建在線解決方式。在審判工作方面,人民法院已經開始設立網上法庭,建立沒有圍墻的法院的探索。天津醫調委與和平區人民法院在人民調解協議書司法確認方面,已經開始了通過QQ視頻與當事人進行核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給醫患雙方當事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推出網上調解的舉措,如果網上調解得以實現,將會給醫患雙方當事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只要具備相應的條件,當事人不出家門,即可進行糾紛的調解。
2.把基層司法所納入醫療糾紛化解體系。
司法所是我國司法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組織機構,履行著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等工作職能,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天津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的實踐來看,基層司法所幾乎沒有介入醫調工作中來。在這方面,上海浦東新區的醫調工作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京津冀醫調工作應當把司法所納入醫調工作體系,把司法所干警作為醫調工作的有力助手。司法所介入醫療糾紛調解,可以充分發揮其人際地緣優勢,在防止糾紛擴大、矛盾激化,理性解決糾紛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3.推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的銜接配合。
最高人民法院《意見》指出:人民法院可以吸納人民調解組織作為特邀調解組織參與特邀調解,特邀調解組織可以接受人民法院立案前委派或者立案后委托依法進行調解。《意見》給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參加特邀調解,在司法調解中發揮人民調解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京津冀醫調組織應當積極向各地法院提出申請,以組織名義成為法院的特邀調解組織。醫調組織參與司法調解,既可以在司法調解中發揮醫調委作為專業組織的作用,也可以借鑒學習法院在醫療糾紛司法調解中的理念、舉措運用于人民調解之中,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4.搭建京津冀醫調工作理論研發平臺。
京津冀地區不僅是高水平醫療機構聚集地,也是高水平醫學、法學院校的聚集地,京津冀各醫調組織應當充分利用三地高校、醫療機構資源,建立理論研發機制,深入研究探討醫療糾紛調解作為一種專業化調解工作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總結具有京津冀特色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理論研究成果,指導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將共同思考推進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協同發展的部署規劃,共商促進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不斷開創京津冀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