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神松 魏紀林
?
我國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機制的完善
胡神松魏紀林
內容提要: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侵權要比傳統互聯網更容易、更快捷、更頻繁、更難取證,對健康的版權市場沖擊更大,版權保護面臨新的挑戰,闡述了侵權行為的表現,分析了侵權行為的原因,提出完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機制的建議與對策。
關 鍵 詞:移動互聯網 版權 保護機制
魏紀林,湖北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移動互聯網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風靡全球,將以PC設備為主要終端的傳統互聯網的使用范圍大為擴展。移動終端以廉價便利的特性將更多的人納入到互聯網之中,而這種用戶的井噴在推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又給互聯網的版權保護和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本文將結合我國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現狀及問題,提出完善的對策與建議。
移動互聯網是將傳統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為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ipad、可穿戴設備等提供信息服務的移動互聯網絡。移動用戶可以隨時、方便地瀏覽,共享移動互聯網上豐富的數字媒體資源a盧赫:《國內外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載《現代電信科技》2009年第7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移動互聯網在人們的辦公、購物、娛樂、支付、在線學習、個人理財等相關的生活、工作各個領域中都不可或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的不斷發展,它將會給移動網民帶來更多的快捷、便利服務。bShintaro 0kazaki,Morikazu Hirose.Does Gender Afleet Media Choice in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On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Tourism Management,2009.30:794-804.
(一)移動互聯網音樂作品侵權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數字音樂在數字娛樂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與以往所需媒介載體進行傳播不同,數字音樂不再依存于某種儲存物質,并且具有了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優點。但是正是因為它的快速可復制性,音樂版權如今面臨嚴重問題。同時,層出不窮的以搜狗、酷狗為首的互聯網數字音樂運營商使得移動用戶只需搜索便可以找到完整且高品質的MP3形式音頻,不用為其支付任何費用,從而出現嚴重的侵權行為,造成巨大損失。
(二)移動互聯網影視作品侵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成熟發展和各類影視作品的大熱,許多人借助移動互聯網這個方便快捷的平臺來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影視綜藝作品。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影視綜藝作品同數字音樂一般不再僅僅通過電視電影院作為傳播媒介,借助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分享網站,可以在線并且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不再受到時間、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可是如今層出不窮的視頻分享網站使得影視綜藝作品的版權問題受到考驗。
(三)移動互聯網閱讀侵權
移動數字閱讀主要是指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手持電子閱讀設備等攜帶方便的“掌媒”載體,隨時隨地對網絡平臺中電子書籍、報刊、雜志,以及影視作品、視頻文件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進行閱讀的一種閱讀行為。在移動互聯網閱讀中,受眾獲取信息、獲取知識多通過新聞欄目、博客、百科、微博、微信等形式。當前火熱的微信閱讀、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分享,是數億人閱讀新聞和其他內容的重要渠道,微信平臺是“抄襲”現象最為集中的領域,用戶在不斷享受移動互聯網獲益的同時,忽略了著作的版權問題。
(四)移動互聯網軟件侵權
早在幾年前上海舉行的游戲開發者大會中國站上,美國舊金山Ngmoco公司副總裁艾倫?于就曾指出,移動互聯網上的盜版問題是一大隱患。據悉,Ngmoco公司的多款游戲在發售之后第一周內的盜版率高達50%至90%c周志軍:《別讓侵權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隱患》,載《中國文化報》2012年3月23日。。有些技術者將app store上的軟件下載后自行更改程序變更為免費破解版或者轉而發至移動互聯網上以供傳播使用,大大減少原軟件的下載使用量,使得原軟件設計者的權益受到侵害。
(五)移動互聯網游戲侵權
游戲軟件著作權是根據《著作權法》和《計算機游戲軟件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游戲軟件廠商或者個人作者開發的游戲軟件在開發完成后就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考慮到游戲軟件產品開發完成后容易遭到盜版、非法復制等侵權問題,在沒有第三方認證的情況下,往往無從確認其權利歸屬情況。
(六)移動互聯網網盤(社區)侵權
網盤的出現讓人想起曾經各類p2p共享服務網站。而網盤的誕生也正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通過注冊網盤的方式,不僅僅可以下載他人網盤的共享文件至自己的手機或者保存到自己的網盤中,還能借助這個平臺分享自己提供的各種軟件、視頻、音樂。網盤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在使用者人數增加的同時,所致使的版權侵權后果也越來越嚴重。
(七)多媒體作品移動互聯網侵權
多媒體作品是文本、圖片、計算機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的任何幾種的組合。多媒體產品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用戶可以通過操作去控制整個過程,可以打亂順序任意選擇。我們通常看的電視節目、電影、錄像、VCD光盤也是多種媒體的組合(文本、圖象、動畫、聲音等)。多媒體制作過程中本身就會涉及到文字、音樂、美術、攝影等不同素材,而這些素材的使用本身就需要取得原版權人的授權,在多媒體制作過程中侵犯版權的行為也屢見不鮮,多媒體作品完成后,制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勞動,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制作者理應對多媒體作品享有著作權。但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各領域對多媒體作品的侵權頻繁。
(一)侵權行為具有快捷性、隨時性與隱蔽性
我國移動用戶約6.5億,移動網民利用隨身攜帶的移動終端,在閑暇時隨時可以在網上進行娛樂、工作,隨時會產生版權侵權行為,有些移動網民全然不知自己的行為侵權,但有些是意識到或者明知侵權,但依然為之,因為侵權行為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這些移動網民認為即使侵權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會有人知道或者也不會有人追究。
(二)侵權行為操作簡單、成本低
版權侵權技術如拍照技術、截屏技術、解碼技術、去水印技術快速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侵權技術方式的發展總是快保護技術措施先一步發展,而且侵權技術往往操作方便簡單。侵權者只需要一臺移動設備就能輕松完成侵權行為。由此可見,實施侵權行為所需要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需要的設備也十分簡單,門檻很低。在這樣的門檻下,侵權行為才會形成目前的規模。
(三)侵權商品市場需求量大,獲利可觀
侵權產品往往較正版產品價格低廉甚至免費。又由于移動互聯網的迅捷性、傳播的廣泛性等特點,侵權產品能在正版產品上市甚至未完全上市的時候就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正因為如此,許多移動互聯網的消費者對于此類產品相當親睞,侵權產品,尤其是影視、書籍、應用軟件等的市場需求量相當大。侵權者通過低價售賣甚至免費提供侵權產品獲取移動互聯網使用者的點擊率和關注度,再以此來吸引廣大廣告投資商和贊助商,賺取廣告費或贊助費等其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低成本地制作侵權產品可獲得的高額利益,驅使著一可批又一批侵權產品的產生和傳播,同時一大批聚集侵權產品的網站、社區也由此而生。
(四)查處力度小,相關保護措施不完善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針對這一方面的侵權問題的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建設還不是很完善,行政機關相關部門的查處力度也有待加強。在執法過程中,行政機關難以對特定的侵權行為人要求停止侵害并給予一定的懲處,因此行政機關很難從實處具體保護版權人的合法權益。在立法方面,由于我國相關立法的相對不成熟,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同時又由于移動互聯網本身的特殊性,互聯網的相關規定不能完全適用。在移動互聯網版權問題的適用,法律相關規制程序以及事后的強制執行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與不足。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迅捷性也使保護技術的開發顯得困難重重。d黃征:《移動互聯網數字產品版權保護現狀、問題與改進》,http://www.sfw.cn/xinwen/240549.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3月8日。
(五)社會版權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網民的版權意識相對較弱。網民大多會因為價格、便捷程度等原因選擇侵權產品。這樣一來,就為侵權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同時,正因為社會版權意識的薄弱,社會輿論對于侵權行為的監督相對較少,一些手機生產商、電信運營商等也抓住這一問題為侵權產品提供了便利以獲得自身的私利。這往往使國家的保護顯得蒼白無力,使版權人處在了孤立無援的處境之下。若不及時加強社會的版權意識,營造版權文化氛圍,杜絕侵權行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難以取得明顯成效。e《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于2014年7月21日。
(六)法律不健全,適用法律和制度困難
雖然如今有關互聯網的立法較為完善,但是由于移動互聯網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一旦發生移動互聯網的侵權事件,就很難完全適用有關互聯網和傳統版權侵權問題的相關法律規范。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立法,通過借鑒他國的法律,設立有關于保護移動互聯網版權的相關法條。
(七)技術保護措施欠缺
技術保護方面,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然而對于移動互聯網版權保護的相關技術措施卻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難以得到完善。同時,侵權人也在不斷破解保護措施,使得移動互聯網的技術保護顯得十分困難。例如水印技術與去水印技術,加密技術與解密技術等,都給移動互聯網版權的技術保護帶來了重重困難。
(一)建立法律機制
總體來講,我國對網絡立法十分重視,在網絡版權保護方便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應看到還存在立法層次較低、混亂無序、前瞻性不夠等問題,現實中許多移動互聯網版權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作品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依法傳播,阻礙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真正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移動互聯網版權法律制度還任重而道遠。
可以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完善網絡版權立法,在當前已經實施的相關著作權法律、法規、實施條例中有針對性地增加或修改,加強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可以專門針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以部門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制定移動互聯網版權保護、管理的規定或條例,如《移動互聯網版權管理辦法》、《移動互聯網版權保護條例》等形式,對版權市場相關主體和行為作出相應規定,明確職責。立法、司法、行政相互促進,形成合力。
(二)建立政府、企業版權保護聯動機制
政府要加強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平臺建設,互聯網企業要建立版權保護體系,實現政府宏觀與企業微觀管控相結合,進行移動互聯版權保護有效聯動。
首先,政府建立面向移動互聯網的版權保護平臺。平臺涉及文字、影視、音樂、游戲、軟件等領域的版權保護,采用國際領先的數字水印、數字指紋、數據源挖掘等技術,不僅能對移動終端文化作品的版權使用進行跟蹤監測,還可以及時發布版權歸屬、侵權信息、維權代理、案件進程等信息。平臺具備實時監測、智能分析、證據鎖定、侵權在線處理等功能。版權人只需提供作品信息及版權歸屬證明,即可通過該平臺實時監測移動互聯網中盜版數據并進行侵權處理,從而大大降低版權人的維權成本。可以考慮先從地方政府開始著手,地方政府先建立本地區的移動互聯版權保護平臺,然后國家層面再進行匯總,實現平臺共享。fhttp://news.ifeng.com/a/20140711/41113220_0.s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4月8日。
其次,互聯網企業要建立版權保護體系。如騰訊就建立了自己的版權保護體系,分為預防、監測和制止三大塊。在版權侵權預防方面,在節目播放前,騰訊先向可能會侵權的網絡平臺發出預警函,收到預警函的網絡平臺通過技術手段屏蔽可能侵權的內容。并配合國家版權機關進行主動監管,將重點視頻綜藝節目報送國家版權局并在其網站上進行公示。
(三)建立多方共贏機制
要使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得到很好的保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使各方都能從移動互聯網的版權中獲益。如果版權方不能夠從移動互聯網中獲取利益的話,那么其很可能就會把自己的作品從移動互聯網中移走,甚至可能打擊了其進行發明創造的積極性。這不僅會使網絡運營商和普通網民遭受損失,對社會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而如果網絡運營平臺無法獲利,那么就會導致網絡運營商退出該市場,這直接導致版權方的作品無法通過移動互聯網傳播,連接在版權方與普通網民的橋梁中斷,這個市場也就不存在了,版權的保護也就無從談起。而普通移動網民不能獲利的話,就失去了消費者,這個市場也就無法建立。可見,要對移動互聯網版權進行保護,必須要實現多方共贏。g王輝.《數字時代版權法利益平衡機制的重構》,http://old.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12/09/188563.s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4月1日。
(四)建立版權交易平臺建設機制
版權問題一直是移動數字服務市場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應需規范版權管理,建立版權交易平臺保護版權。目前國外的移動數字閱讀產業,其閱讀產品都配有國際通行的電子書號,比如亞馬遜書店、谷歌圖書館等的電子書都明確要求必須有電子書號。而在我國,這一制度尚不完善。一些出版社和期刊社將自己旗下出版物的數字版權授權給了其他企業,導致其數字版權和紙質版權分離,這就很容易導致侵權問題的發生。另外,移動數字閱讀內容容易借鑒和復制,盜版問題也非常嚴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移動數字出版物的審批或登記制度,應提上日程。除移動數字出版版權以外,其他類型版權也可參照建立相應國家級版權交易平臺,便于進行版權信息的查詢、交易。
(五)建立版權集中管理機制
數字時代,數字作品的表現形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復雜化,傳統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美術、攝影作品、影視作品很容易區分,但在全媒體時代,多媒介融合背景下,以上作品也日趨融合,多媒體作品應運而生,并越來越普及,多媒體作品就是在計算機程序的驅動下結合數字形式的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并能被用戶以交互方式訪問。
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數字環境下多媒體作品版權保護的需要,版權集中管理機制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在原有分門別類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集中,成立一個綜合的集體管理組織。二是新建專門管理多媒體作品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三是保持原有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組織間的合作。
(六)建立多元化版權授權與技術保護機制
針對不同類型作品,構建多元化版權授權模式。我國傳統的一對一授權模式已難以適用于移動互聯網數字環境。一方面,一對一授權模式授權成本高昂,使用者會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在實踐中一對一授權也難以操作,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授權問題成為影響版權作品傳播與版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所以,必須對原有的版權授權模式進行變革,以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建立在一對一授權模式基礎上的相關版權保護制度已顯得力不從心。因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的授權問題關系到作品作者、傳播者、使用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關系到版權內容產業的發展問題,傳統的一對一授權模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難以解決移動互聯網上“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權”問題。另外,在傳統版權技術保護的基礎上,應根據新情況開發更有效、保護措施更完善的技術手段來減少或預防侵權行為h張嬋:《數字環境下多元化版權授權模式研究》,湘潭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七)建立版權道德約束機制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除了上述硬性保護措施如法律手段和技術保護手段等外,還需建立公民軟性保護措施予以配合,達到“軟硬兼施”的保護效果,形成全方位的保護措施,綜合預防和治理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侵權。所以建立版權道德約束機制尤為重要。
版權道德規范的實質也是通過內化為公民的一種思想和意識規范公民的版權行為。形成“尊重創作、尊重版權、尊重知識”的版權道德素養。版權道德,是從版權使用者道德意識培養出發,糾正版權使用者道德瑕疵,從而形成版權使用者版權道德自律,指導版權使用者從事正確的版權行為。版權道德自律就需要版權使用者結合自身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認識,通過相應的版權道德教育與實踐,達到自愿地認同版權道德規范,把被動的服從內化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版權道德要求內化為良心自主的版權使用行為。iAplin, Tanya(Frances). Copyright law in the digital society?the challenges of multimedia. [M]Oxford; Portland. Or. : Hart Publishing. c2005.
Abstract: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Internet, in the environment of mobile Interne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s easier, faster, more frequent, and more diffi cult to obtain evidence. It has greater impacts on the healthy copyright market, bringing new challenges to copyright prote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rt,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tor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copyright; protection mechanism
作者簡介:胡神松,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博士,湖北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類課題(B-2014-2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