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拓
當人們對去年十一長假期間的“青島大蝦”還記憶猶新的時候,今年春節期間又爆出了哈爾濱“天價魚”事件。
長假期間,游客時為店家所宰,也算是司空見慣的事兒了。這一次有趣的是,消費者乃遠在江南的外地游客,待他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把事件始末用微博發到網上后,哈爾濱有關部門便“第一時間”出面“滅火”,竭力為店家的欺詐行為遮掩和辯護,說什么“明碼標價,隨行就市,并無欺詐”。幸虧許多頗有正義感的網民不依不饒,這才讓事件迅速“翻轉”,定性為“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事件”,也算是給了公眾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吧,因此此處也就不想再說什么了。
這里想跟大家探討一下的是,“明碼標價”就合理合法了嗎?其中就沒有欺詐了?就可以肯定“這什么魚,多少錢一斤,我告訴你了,你愿意吃,那是你的事兒,作為執法者在這一點上沒有權力制止”的說法是正確的?抑或如某些人所比喻的,買賣雙方的關系恰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嗎?
將買賣關系比作“周瑜打黃蓋”是十分荒唐的,因為周瑜打黃蓋乃是由黃蓋出謀,為周瑜認可的一個計策。整個行為過程兩人都知情,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雙方都預先商量好了的。試問,當今我們的市場上,商品的定價,哪怕是“明碼標價”,消費者知情么?是買賣雙方商定的么?為消費者所認可么?在上述“天價魚”曝光不久,緊接著又爆出春節期間三亞“天價廁所”的新聞,如廁一次10元。這是不是也太離譜了?于情有理還是于法有據?這跟天價魚還有些區別,魚可以不吃,屎尿憋在肚子里可不能不上廁所!市長熱線居然回應說,過年期間用水成本高。莫非該市的自來水“過年期間”的定價,隨隨便便就漲到了每噸百元以上?由此可見,漫天要價已不只是無良商家的個別行為,而是或隱或顯地公權力介入其中甚至為所欲為了。
不僅年節期間,即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不合理不合法的定價也是數不勝數。一處普通的商品房,動輒一兩萬一平米;看一次病,哪怕普通的感冒,也得上千元;水價、燃油價、天然氣價,從來是想漲就漲,沒得商量。這些可都是“明碼標價”呀,可它合理合法么?然而,這些離譜的定價和漲價就敢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想怎么的就怎么的,至于“黃蓋”愿不愿意,這“打”都得老老實實地挨!
記得若干年前去某著名風景區旅游,導游帶我們去一家挺大而且頗豪華的珠寶店購物。大堂的柜臺里珠寶琳瑯滿目,吸引著每位顧客的眼球。其中有一款“藍寶石”首飾,一串項鏈和兩只手鐲,明碼標價8800元一套。說實話,若真是“藍寶石”,且質地純正,算不上貴。尤其可以令人放心的是,大堂里專門設有珠寶鑒定處,有權威機構為你購買的珠寶做技術鑒定,這還能有假貨?一位同行的女士似乎看好了這套藍寶石首飾,問經理是否可以便宜一點?經理在頗顯為難之后,說看咱們老鄉的面子6000元好了。但那位女士還想還還價,之后經理又把價格降到5000、3000、2000,那位女士似乎不想買了,經理便脫口喊道,800元,800元怎么樣?800元賣給你!這一喊不要緊,那位女士不由瞪了經理一眼,扭頭就走了。出來后,我問那位女士,如果經理將價定在3000元,你買不買?她說,要是他咬定3000元,我還真說不定買了呢!這么大的一家珠寶店,工商、物價等有關部門不知道么?還有堂而皇之的質檢機構裝模作樣地在一旁做技術鑒定呢!可他們就敢這么沆瀣一氣明目張膽地賣假貨!幸虧那位女士既不是黃蓋也不愿當黃蓋,這才沒挨宰。
我這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小事有點意思吧?明碼標價未必貨真價實,官商勾結則是擾亂市場機制的罪魁禍首。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市場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動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做出各自的決策。然而,在我們當下的市場中,那只“看不見的手”存在么?即使存在又起了多大作用?怎么老是讓人感覺,有一只只骯臟的手在里面胡攪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