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布衣
原本在職的公辦教師,有的干脆來個“熔斷”,辭職做家教!媒體報道:現在升學考試競爭太激烈,逼迫學生和家長主動選擇在校外開小灶,尤其是一些尖子生特別拼,成績越好越要請家教。因為市場太好,這兩年,杭州辭職做家教的頂尖老師多了起來,帶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年收入可超過100萬元。“有一位挺有名的,原來在杭州某公辦中學教科學的任越蛟,2013年辭職做起了校外家教。任老師教書30年,他告訴記者,當初自己也在外面帶學生,現在專職做家教,一年賺500萬沒問題。”
營收100萬,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目前,杭城中學教師的平均年工資大概在10萬元左右,做家教一年收入百萬,相當于當老師10年的收入。
教室“室外”、考場“場外”,為何有這樣巨大的“家教”市場?原因也很簡單:由于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教育是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的教育資源的配置極為不均衡,而且優質教育資源長期稀缺,所以學校“好差”的差距巨大,大家心中都把學校分為三六九等,要上“好學校”,就得在激烈的競爭中“補課扒分”。這跟擁有優質醫療資源的大醫院人滿為患是同一個道理。任越蛟老師的家教班目前有1000多名學生,任老師說,“我要讓他們考進前八所,大部分要考進前三所”。“進前三、進前八”,這6個字就把市場的動因和動力說完了。
為進所謂“好學校”,多少人在“跪求”?我特意上網搜索任越蛟老師的家教信息,于是就跳出一條“跪求任越蛟老師的聯系方式,或者他在外面辦班的相關信息”的帖子,后面緊跟著的內容是: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謝謝謝謝
然后有一條跟帖是:“任越蛟,就是裝錢用麻袋的那個么!”
由帖子的“求師若渴”,可見背后的“求分若渴”!
只要教育資源配置是不優化、不均衡的,那么“有償家教”這個巨大的市場就將永續。在發達國家,這一問題幾乎不存在。教育不均衡,本質上是教育不公平。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國的教育改革嚴重滯后,歷史的路徑依賴十分強大,行政部門配置資源仍占主導地位,帶來的結果就是這樣。不僅是中小學,大學也一樣一樣的;我們在乎的就是那么幾十所高校,為搞“精英教育”,控制招生規模,全部加起來也只招三四十萬人,這對于每年900多萬的考試大軍,自然就是杯水車薪。競爭壓力那么大,“求分”的根源就在此——差一分,就把你甩出十幾條街,還真是“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巨大的中小學家教市場,只為應試添分數,只給學生加重荷,此外沒有別的作用。倒是也促成了教育產業化、教育經濟化、教育利益化、教育金錢化。
事實上,孩子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已是越來越多,某地教育科學研究所調查顯示:初中生每天需要“工作”11小時,高中生每天“工作”12.5小時,加上周六周日、寒暑假等等沒完沒了的家教、補課,他們比大人工作的時間長太多、多太多了。誰都知道,孩子們披星戴月、挑燈熬夜,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所學的那點東西,基本都是有限知識的簡單重復,反而把想象力和求知欲扼殺成遍地殘花;遨游在枯燥無味的題海里,去做一道道“考后就丟”的習題,只為多考幾分——這“遨游”,幾乎就是“熬油”!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稱職的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知識,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學生主動尋求真知。”在我們這里,顯然不僅僅是“教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