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國土資源局 王玫瑰
補齊國土工作短板助推東陽經濟社會發展
東陽市國土資源局 王玫瑰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土地資源需求增加與可利用土地相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顯。在經濟社會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作為國土資源部門更好地保障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壓力更大,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的任務更重。如何依法管好用好資源,提高保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當前,東陽市國土工作還存在著諸多短板,對于整體工作的均衡發展制約非常明顯。因此,從找短板補短板中推動國土工作有序開展,從而助推東陽經濟社會發展。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土地作為經濟學中與勞動、資本并列的三大基本經濟資源之一,稀缺性和重要性更加顯著。充分認識新常態下的國土資源領域重大趨勢變化,對全面推進國土資源管理意義重大。當前,東陽市國土資源領域出現兩大重大趨勢變化。
資源需求由生產主導向生產、生活、生態并重轉變,總量需求居高不下。土地生產性需求趨于減少,但基礎設施和生產用地需求仍然很大,生活、生態用地需求快速增長。
由保障發展為主向統籌兼顧轉變,嚴格保護和節約利用國土資源是大勢所趨。東陽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土地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進一步積累,必須推進國土資源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和優化布局。
從兩大趨勢變化來看,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依然是國土領域歷久彌新的主題,妥善解決“保障”和“保護”問題是確保土地資源管理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雙贏的前提。
1.供需矛盾突出
東陽市正值發展關鍵期,重大產業項目多、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多、農民建房指標需求大,但從國家新增用地從嚴從緊的政策來看,用地形勢更加嚴峻。去年年初下達計劃指標不足600畝,而每年的用地需求遠遠不夠,供需矛盾突出。尤其近幾年的農民建房問題已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雖然東陽市每年安排400畝指標專項用于解決全市的無房戶、困難戶等建房問題,但仍然無法解決東陽市每年幾千戶的農民建房需求。
2.宏觀調控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尤其是需求側管理不足,土地資源要素使用方面眼光不夠長遠,項目用地實施計劃性不強,臨時性的項目和用地較多。國土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聯系機制不夠健全,對下一年度主要項目用地需求無法做出準確性的預測。
3.批而未供推進難
一方面是用地指標不夠,另一方面是存量消化難推進。根據統計,2015年之前全市批而未供土地總量還有5000多畝,其中80%以上的土地規劃為出讓土地,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東陽市土地市場低迷,業主普遍缺乏投資信心和資金,更有部分項目因資金欠缺無法落地實施。再加上村集體矛盾、信訪糾紛、項目變更、涉及部門多、辦理程序時間長等外界各類因素造成無法及時供地,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
4.耕地占補平衡難
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存在耕地后備資源不足、整理項目矛盾處理難,項目實施進度較慢等問題,適宜墾造耕地和標田補建的地塊少、面積小,同時項目工程實施難度大。按照現在實施的“先補后占、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政策,項目必須先補后占,如無法做到該要求,即使有用地指標也無法進行用地審批。去年全市整合各類專項指標、農轉用報批在5000畝以上,需占補水田3500畝左右,儲備庫中已沒有水田占補指標,項目指標如果不通過向省廳承諾借用將無法報批,但能借用面積有限且一年之內要歸還。
5.執法監察落實難
2013-2014年東陽市衛片執法違法耕占比高,2015年創新采用了無人機監測方式監管違法用地,在全市范圍內實行“兩網化”監管,違法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對違法活動的打擊僅停留在處罰、拆除上,對違法責任人很少有對應的處罰、懲戒。加之違法業主很少主動配合,給立案調查增加阻力。
6.依法行政面臨嚴峻考驗
信息公開力度的要求加大,法制化國土建設的要求提高,國土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一時無法跟上,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急需調整完善。加之,近幾年有關國土訴訟案件越來越多,面臨的敗訴風險也大大增加。
7.干部隊伍擔當精神還需加強
由于國土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履職風險高,系統內部一定程度上存在隊伍不穩、擔當精神不足、效能不高、廉政意識不強、規矩意識不足的現象,少部分同志思想不穩,想調離、想早退。
1.保證資源供給,加快用地報批,保障重點項目落地
通過消化存量,爭取增量,依托省級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等爭取上級土地要素資源支持。通過下山脫貧村莊、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坡地村鎮”建設、特色小鎮、古村落保護等項目爭取專項用地指標。建立用地報批項目儲備庫,暢通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實行各部門聯動、跟蹤督辦、限時辦結的服務機制,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在2015年行政審批提速三分之二的基礎上,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速增效。
2.實行新增建設項目用地儲備制度,推進土地使用精準化
對近三年的預安排實施項目,提出市級重點項目擬儲備清單。將擬儲備項目根據項目輕重緩急,確保教育、養老、醫療、“五水共治”等重大產業項目、基礎公建項目、基礎工程項目、公益項目無遺漏,保證儲備庫中項目的科學性、長遠性、透明性、真實性、可操作性,提高計劃與項目匹配度。儲備庫的用地項目確定后實行“三年滾動”,原則上不得隨意更改。
3.建立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長效機制,推進土地高效利用
清理一批,加快征地拆遷和土地前期開發、落實土地利用規劃調整、簡化辦事流程。對外做好業主工作、積極幫助解決矛盾問題、努力創造條件確保項目落地,盡快使土地產生社會經濟效益。改造一批,建立“騰籠換鳥”“退低進高”等高效用地機制,積極引導、鼓勵用地單位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存在安全隱患、消防隱患,環保等問題的企業加快督促完成產業改造、倒逼企業產業轉型升級。
4.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努力提升耕地質量,保障糧食安全。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及示范區落實工作,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劃得下、保得牢、建得好。落實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對耕地保護進行經濟補償,讓村集體和農戶從保護耕地中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收益。落實耕地數量和質量占補平衡,創新土地開發整理管理機制,嚴把項目資金管理關和工程監理關,提高項目質量。加強獎勵機制,激發土地開發工作積極性。
5.保持國土監察執法高壓態勢,不斷推動國土秩序好轉
加快優化“兩網化”工作機制,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無死角監管,做到即查即拆。明確主體責任,強化網格責任人職責,構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共同監管責任機制。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健全考核獎懲機制,重點規范村干部和兩個“代表”用地行為,建立全社會依法用地秩序,《東陽市違法用地監管責任追究實施辦法》2016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東陽市正式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大局的違法用地管控制度體系,違法用地管控“防護網”全面拉齊。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將合法用地良好氛圍傳導到基層,抓典型違法案件的查處,推動依法用地觀念的樹立。
6.強化國土法制化管理,加強信息公開工作
推進各項事務法定化,主動適應行政訴訟機制變化,調整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遵循公正、公平、便民、開放的原則,做好國土資源信息公開工作。
7.落實全面從嚴要求,不斷提高國土干部擔當精神
持續抓好黨章、準則和條例的學習,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加強規矩意識、廉政意識、效能意識,建立一支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服務高效、清正廉潔的國土隊伍。
力求腳踏實地在找準短板的基礎上補齊短板,打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這桶“水”,確保國土資源服務大局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東陽市“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