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蓉 羅興劍
融合“四大突出” 智造“三大產業”
鄭海蓉 羅興劍
近年來,黃巖區緊抓創新驅動的“牛鼻子”,精準找短板,發力補短板,通過融合“四大突出”、智造“三大產業”來補齊新的發展動能短板,砥礪前行。
(一)
黃巖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政策激勵、載體推動、典型示范、產業支撐的“四位一體”區域創新體系,補創新短板。一是突出創新主體培育。大力培育科技型上市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每年組織申報各類科技型企業。深化院校企合作交流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共建創新載體,著力增強企業研發機構技術創新能力。
二是突出創新平臺建設。2010年以來,先后引進共建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黃巖分中心、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黃巖示范中心、中科院計算所黃巖工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先進制造所黃巖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大臺州研究院黃巖工業設計研究中心等5家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同時,創建小微企業創業園區。
三是突出創新隊伍建設。出臺《關于做好黃巖區高層次引進人才子女入學的通知》等文件,落實高層次引進人才相關政策待遇,建立和健全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組織“千人計劃”“500精英計劃”人選申報工作,加快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集聚。實施“百名英才集聚工程”,開展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培養。通過優化引智環境、建立完善外國專家庫和建設外國專家公共服務體系等有效措施,不斷加快海外引才步伐,外專引才成果豐碩。
四是突出創新政策扶持。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創新若干政策意見》《黃巖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通過發放以獎代補資金扶持工業創新項目,積極鼓勵企業推進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二)
作為以制造業發家的黃巖,在模具、塑料、醫化等傳統優勢主導產業正補齊升級短板,通過企業自身技術革新、產業配套設施完善、政府到位服務強勢推進三者無縫對接,努力使自身從工業大區轉為工業強區。
一副模具的傲視群雄,核心技術突破填補國內空白。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黃巖模具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和特點,但家庭式民企是制約產業提升換檔的主要短板。隨著智能模具小鎮平臺的搭建,黃巖支柱產業提升邁出了大步伐,實現了量的擴張和質的飛躍。目前已形成以汽車模具為主導,兼有電器電子模具、電動車及摩托車配件模具、塑料日用品模具、吹塑模具、建材模具、擠出模具及相應模具配件為核心的生產格局。
一個塑料杯的化蝶成蛹,設施完善促產業形成新優勢。黃巖塑料日用品產業憑借著起步早、模具優勢、規模效應等占據國內中低端日用品大量的市場份額,但由于技術含量少、準入門檻低,已面臨土地、勞動力、運輸成本等諸多短板,中低端日用品產業的先發優勢正不斷被縮小。對此,黃巖模塑產業設計基地大力發展ODM(原創設計管理),將國際化設計融入本地相關配套資源,在外觀設計、材料、工藝制造、營銷等方面下功夫,增加單個產品的附加值,與國內同行形成差異化競爭。以杯子的設計生產營銷整個流程為例,黃巖模塑工業設計基地的建立和眾多設計公司的進駐為區內日用品企業提供各類產品外觀、結構設計PI整合及ODM支持,本地模具優勢為日新月異的杯子外觀提供了快速的反應能力和強大的制造能力。在材料改性、更新換代上,企業可與臺州中科工程塑料技術有限公司展開合作,亦有部分企業在環保材料上取得突破。在營銷上,電子商務模式已逐漸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實現線上線下同時快速發展的新模式。
一個精細王國的脫胎換骨,推進醫化園區強勢提升。醫化行業是黃巖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江口醫化園區為本區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園區產業結構、企業生產技術水平、防污治污水平等多方面短板日益顯現。對此,黃巖區本著對環境污染“零容忍”態度,結合多部門聯動執法、“每周一分析,每月一總結”、源頭控制、改變末端治理等多項辦法,對涉及惡臭敏感物料實施分階段退出。通過一個階段的努力,園區廢棄產生排放量得到了降低,有機廢氣排放濃度超標現象大幅改觀,惡臭現象明顯好轉,區域總體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整治提升工作也促使了一些產品前景看好、治污能力強的企業乘勢加快發展,向污染更低、技術含量更高的成品藥領域轉型。
作者單位:黃巖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