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文蘇麗亭李立東
(1.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2.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青龍鎮總校,河北 青龍 066500)
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研究及理論維度?
王景文1蘇麗亭2李立東3
(1.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2.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青龍鎮總校,河北 青龍 066500)
閱讀療法基地概念是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研究的理論起點。依據概念研究的基本方法,對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及其含義進行了論述,并嘗試性地提出了涉及這一概念的幾種理論維度,從而便于人們對閱讀療法基地概念進行完整把握。
閱讀療法基地 概念 理論緯度 閱讀療法
自20世紀80年代閱讀療法引入我國以來,閱讀療法研究發展迅速。目前,閱讀療法已經成為圖書館學、心理學、醫學及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熱點,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實踐領域閱讀療法的發展卻緩慢滯后。2011年在泰山醫學院召開的全國閱讀療法經驗交流會表明,閱讀療法在國內還停留在理論探討與規劃設計階段,系統性開展閱讀療法的單位寥寥無幾。幾年過去了,國內閱讀療法的發展仍十分緩慢,陷入了“理論熱與實踐冷”的尷尬境地,閱讀療法的發展遭遇了瓶頸期[1]。
筆者所在圖書館于2009年啟動了閱讀療法服務。在幾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導致閱讀療法實踐滯后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將閱讀療法定位于開展一次或幾次活動的層面,沒有將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去規劃,碎片化、活動化現象嚴重。二是閱讀療法的實施缺乏可資借鑒的標準與規范,存在模糊性、隨意性,閱讀療法的深入開展難以為繼。三是坐而論道者多,缺乏實證研究,理論與實踐脫節,整合研究不足。基于上述分析,筆者提出了建設“閱讀療法基地”的構想,并于2016年成功申報了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試圖通過該研究,建立基于系統論的、可持續發展的閱讀療法實踐模式,為業界閱讀療法的實施提供示范性參照,并藉此實現閱讀療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
概念是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人們對自然或社會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的結果,也是邏輯思維的最基本單元和形式。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是閱讀療法基地建設中必須首先澄清的基本理論問題,是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研究的理論起點。筆者擬依據概念研究的基本方法,嘗試性地對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進行分析,并提出這一概念涉及的幾種理論維度,以助于我們對“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的進一步理解與掌握。
2.1 相關概念的研究
關于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學界至今仍未明確提出過,而且相關的論述也非常少。要界定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首先要明確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一是閱讀療法。建設閱讀療法基地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與實踐閱讀療法。因此,首先要明確什么是閱讀療法,這是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研究的基礎。二是基地的概念。基地是實施閱讀療法的物質依托。在各種社會研究與實踐中,基地的概念與實體常常出現于各種論述與社會實踐中,但究竟什么是基地,這也是我們研究閱讀療法基地概念之前需要加以明確的。
首先是閱讀療法的概念。關于閱讀療法,國內外的論述相當多。目前,在國內最具代表性的閱讀療法定義是北京大學王波老師提出的。王波老師認為“閱讀療法就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2]。該概念內涵豐富,揭示了:①閱讀療法的實施媒介——文獻;②實施方式——自助式、他助式;③實施的主客體——閱讀者或他人(閱讀療法師);④主要過程——對文獻的學習、討論與領悟;⑤目的與功能——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閱讀療法這一概念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在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中應該得以充分體現。諸如實施媒介、閱讀療法人員、文獻資源等都是閱讀療法基地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閱讀療法的概念對我們認識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是基地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對基地的解釋為:基地是作為某種事業基礎的地區,是開展某種活動的基礎性地點,是某種活動的集中性支撐點。學界對于“基地”的論述中一般都是結合具體的“基地”型態進行描述。例如,程林林在體育產業基地的描述中,認為“體育產業基地是國家為了發展體育產業而建立的集群式示范區,是發展體育產業的綜合性國家級平臺”[3]。聶廣明等在“論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一文中認為,“社會實踐基地是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依托,它既是大學生認識過程的物質中介,又是大學生知識的拓展地和人格鍛造地[4]。高靈芝在“公共實訓基地:中國培訓事業的一大創新”一文中認為,“公共實訓基地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高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平臺……,是一個面向社會培訓機構免費開放、無償使用、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實訓場所”[5]。閻澤在“實訓基地概念探源與內涵逆思維”一文中總結實訓基地含義,指出“實訓基地是指在職業教育中配合理論教學而設置的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6]。
上述關于“基地”的闡釋各有角度、各有側重。關于“基地”的解釋中,多把基地作為一個物理概念,認為基地是某個“地區”“地點”“平臺”“場所”等物理實體。雖然稱呼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是把基地看成一個“場所”。“場所”說雖然簡潔、形象、具體,又有其合理之處。但仔細推敲,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是“場所”說在體現簡約的同時,則明顯失之于簡單化和非系統性觀照。如同“家”這個概念不能僅是“房子”一樣,一個能稱之為“基地”的存在實體也絕對不是單純的一處場所。例如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缺了師資、設備、技術等等子系統及相關要素,單純的“場所”也就毫無意義。從這一意義上講,最后一條表述“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更有可取之處。對閱讀療法基地內涵的界定也是一樣,我們主張應該進一步賦予它一種諸多閱讀療法要素整合的系統認識。
2.2 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的界定
基于上述關于“閱讀療法”與“基地”概念的種種分析,筆者認為,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閱讀療法基地概念可以表述為:閱讀療法基地是各級各類圖書館、學校、醫院及閱讀研究與推廣組織等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場所、人員、文獻資源、設備等為基礎條件而建設的,規范化、系統化實施與研究閱讀療法,培養專業人才,以養護或恢復當事人身心健康為目的的,由各種閱讀療法要素所構成的有序整合的系統。簡要地說,閱讀療法基地是由相關機構、社會團體等建設的,由實施閱讀療法諸要素所構成的有序整合系統。
在這個解釋中我們注意到閱讀療法基地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從本質上看,閱讀療法基地是一個由閱讀療法諸要素構成的有序整合系統。它以場所、人力資源、文獻資源、設備設施的合理配置為基礎物質條件;以實施閱讀療法、宣傳推廣與研究閱讀療法、培養閱讀療法專業人才為功能任務;以養護或恢復社會成員身心健康為根本目的。而規模化、規范化、系統性則強調了閱讀療法基地的承載能量、示范性及標準能控等特征。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的綜合性、寬泛性意義,同時又有專指性、針對性強的特點。它涵蓋了閱讀療法基地的各種軟硬件要素,揭示了閱讀療法基地的本質屬性,專指性強,具有明確的內涵,符合為事物下定義的基本原則與一般方法。筆者認為,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涉及到基地建設主體、基礎條件、基本功能等諸多方面。此外,它又體現了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這些都是我們在研究閱讀療法基地概念時必須關注的幾個維度,惟如此,我們才能進一步澄清該概念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本質。
3.1 閱讀療法基地建設主體的廣泛性
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包括:(1)各級各類型圖書館。從目前的情況看,特別是在人力資源、文獻資源占據優勢地位的高等院校圖書館、醫院圖書館等在閱讀療法基地建設方面的主體作用較為突出。(2)各級各類學校。大學生群體、中小學生群體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社會閱歷不足、人生經驗缺乏,再加上學習、人際交際等方面的壓力,是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易發人群,具有閱讀療法方面的現實與潛在需求。各級各類學校將在閱讀療法基地建設方面大有作為。(3)醫院。許多醫院建有醫院圖書館(病人圖書館、圖書室等)。醫院人力資源優勢是其他單位無法比擬的,臨床醫生、精神與心理科醫生、護理人員等都是對患者實施閱讀治療與康復治療的最佳人選,特別是他們與醫院圖書館員的合作,在開展閱讀療法,特別是臨床閱讀療法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醫院是臨床閱讀療法的最重要基地。(4)閱讀研究與推廣組織。包括國家級(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省市區級圖書館學會以及各級各類讀書協會、閱讀協會等[7]。在閱讀推廣分眾化、精細化發展的趨勢下,閱讀療法正成為閱讀推廣組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新的關注點。閱讀研究與推廣組織在閱讀療法基地建設中的角色不可或缺。
3.2 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的基礎條件
閱讀療法基地首先是一個有物質依托的有形實體,它的建設離不開基礎的物質條件。(1)人力資源。閱讀療法是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閱讀療法基地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人力資源的建設是首要的、關鍵性因素。基于此,組建由多學科背景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至關重要。人力資源為閱讀療法基地建設提供了足夠的智力支持。(2)場所建設。包括閱讀治療室、研究室、閱讀與心理咨詢室、病人圖書館(圖書室)等,它們是對當事人實施閱讀療法、符合實施閱讀療法要求的專門區域。(3)文獻資源建設。閱讀療法是“以書當藥”的,各種類型、各種載體的文獻資源是實施閱讀療法的“藥源”。它們的采購原則、方法、分類整理與提供利用等都與一般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有所不同。(4)設備設施與技術配置。閱讀療法實施中包括當事人心理問題分析測評、閱讀治療及效果評測等環節,而這都離不開相關的心理測評工具、心理咨詢與治療設備。特別是網絡閱讀療法的實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計算機網絡條件、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等。閱讀療法基地的基礎條件不可或缺,它們是實施閱讀療法的重要物質基礎。
3.3 閱讀療法基地功能的多元化
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明確揭示了閱讀療法的5個主要功能:一是閱讀療法實踐中心的功能。閱讀療法基地具有規范化、系統性實施閱讀療法的功能,是當事人實現“閱讀保健”“閱讀養生”“閱讀進德”,或者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恢復身心健康的專門場所,是社會成員進行自助式、他助式閱讀療法的實踐中心,這是閱讀療法基地最基礎的功能。二是閱讀療法宣傳推廣功能。人們對閱讀療法知識與意識的普遍淡薄決定了閱讀療法宣傳推廣的迫切性、長期性,這個過程將一直伴隨著閱讀療法的發展進程,閱讀療法基地是閱讀療法的宣傳推廣中心。三是閱讀療法的科學研究功能。閱讀療法是一項研究性、技術性、專業性強的工作。離開了科學研究,提高閱讀療法的質量與水平就成了一句空話,閱讀療法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閱讀療法基地是閱讀療法的科學研究中心。四是閱讀療法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功能。閱讀療法基地擁有閱讀療法領域的專家隊伍,負有閱讀療法師的培訓職責。此外,開展大學生閱讀療法的專業教育,將閱讀療法引入大學課堂也是閱讀療法基地的重要功能,國內外已有這方面的探索與嘗試。
3.4 概念與事實——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
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體現了“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所描述的對象是具體的。它首先表現為一個“場所”,是實施閱讀療法的基礎與依托。在這個“場所”里,有閱讀療法實施者——閱讀療法師;有類型多元、載體多元、內容豐富的閱讀療法書刊及多媒體信息資源,它們為閱讀療法的實施貯備了充足的“藥源”;有專業化的心理咨詢治療設備、閱讀治療設施——它們是進行閱讀治療的手段與媒介。
另一方面,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又是對閱讀療法基地的抽象概括。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通常是建立在一個長期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更系統、更深刻的思維加工,從具體的感性思維上升為抽象的理性思維,進而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與本質的過程,對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的研究也是一樣。閱讀療法基地包含著人員、場所、資源、設備設施等外在的、顯性的有形之物;同時,支持基地運行所依賴的閱讀療法師的知識、技能,制度、規范及其運行效果等是隱性的。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只有涵蓋閱讀療法基地的顯性特征與隱性要素,才能完整揭示閱讀療法基地的外延與內涵,揭示閱讀療法基地的本質屬性。
閱讀療法基地的概念是建立在充分閱讀療法研究與實踐基礎之上的。該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催生閱讀療法新知識,深化人們對閱讀療法的理論認知,使對閱讀療法的研究趨向立體化、多元化。此外,該概念的研究將啟示人們基于系統論的視角去實施閱讀療法,對閱讀療法的深入、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但是,毋庸諱言,作為閱讀療法實踐與學術思想對接的產物——該概念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一般而言,一個概念從提出到不斷修正、完善,直到被學術界認可往往要經歷一個學術爭鳴過程。涂爾干指出:“概念,即使是根據科學法則建立起來的概念,僅僅從它們的客觀價值里取得這種權威性是遠遠不夠的”。從生動的直觀現實中經過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維形成閱讀療法基地這一概念,而閱讀療法基地概念的合理性又要返回實踐中接受檢驗。
[1]王景文.撐起大學生心靈的綠蔭——華北理工大學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的多維探索[J].圖書館,2015(6):102.
[2]王波.閱讀療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15-16.
[3]程林林,袁春梅.成都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發展的思考[J].搏擊:體育論壇,2011(1):1.
[4]聶廣明,羅公利,聶法良.論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7):43-47.
[5]高靈芝,應崢.公共實訓基地:中國培訓事業的一大創新[J].職業,2009(5):7.
[6]閻澤.實訓基地概念探源與內涵逆思維——兼談要素、意義、功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6):34-36.
[7]王景文,張麗麗,楊紅.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域下閱讀療法推廣模式實證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8):104-108.
王景文 男,1970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教學培訓部主任。研究方向:閱讀療法、文獻計量學。
蘇麗亭 女,1987年生。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李立東 女,1974年生,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G252.17
2016-08-10;責編:王天泥。)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示范性高校閱讀療法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B16TQ01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