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玉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福建 永安 366000)
數字出版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流程重組研究
鄭秀玉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福建 永安 366000)
數字出版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采訪形式日益多樣,聯合編目成為必然趨勢,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采訪業務流程重組的必要性,探討了數字出版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流程的重組模式,以及與采訪業務流程重組相關的保障機制。
數字出版環境 高校圖書館 采訪業務 BRP
圖書采訪是高校圖書館豐富館藏的必要手段,而采訪業務流程是否暢通高效,與人力資源利用、館員素質等存在密切關系,直接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綜合服務水平。業務流程重組(BRP)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提出的概念,也稱為“經營過程重構”。BRP是對運營過程的反思和重構,可從根本上改變原有運營流程,進而提升質量、成本、服務等方面的性能。它屬于經典的管理學理念,并非單純地改進技術方式,而是需要首先轉變思維方式,實現對原有業務流程的重塑與創新。數字出版環境下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圖書采訪業務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圖書采選與編目的協調性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圖書館借鑒BRP理念,對傳統采訪業務進行序列重組,創新采訪管理模式,是打破陳規、尋求高效率的必然選擇,也是高校圖書館的全新發展方向。
1.1 采訪形式更加多樣
數字出版環境下館藏資源日益多樣化,傳統的紙質圖書與電子文獻、音像資料等并存,必然擴大了圖書館的采訪范圍,使得文獻采訪形式和渠道更加多樣,如專家選書、網上商城訂購等。日益多元化的采訪渠道,不僅可以幫助圖書館減少采訪成本,也使得讀者的文獻獲取更加便捷[1]。而采訪方式的變化,也要求高校圖書館轉變以文獻收藏為主的傳統理念,根據學科設置和學科建設情況,實現學科專家與采訪人員的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文獻采訪任務。學科館員對于文獻采訪、編目必須做到統籌兼顧,不僅要滿足文獻檢索需求,還要滿足讀者對數據分析、知識管理的需求,為讀者提供更加個性、多元的服務。
1.2 館藏結構發生變化
隨著讀者獲取文獻資源的渠道日益增多,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館藏資源建設必須以讀者需求為中心,順應技術與服務創新的趨勢,全方位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在文獻資源采購方面,高校圖書館要集中精力做好資源統籌規劃工作,基于文獻利用率、讀者構成比、學科發展態勢的調研情況,以重點學科建設需求為依據,突出館藏資源建設特色。對圖書館現有的資源進行調研分析,結合區域、學科、資源優勢,重點采購具有專業化特色的資源。學科館員要深入挖掘不同層次讀者的信息需求,改變傳統的文獻服務思路,積極參與到采訪實踐中,實現對館藏資源的及時補充和完善。
1.3 聯合采編成為趨勢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資源共享得以實現,文獻采訪業務呈現出跨區域、跨行業的趨勢,進一步擴大了文獻資源整合的深度與廣度。數字出版環境下信息資源的多向傳遞,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聯合采編提供了條件,也促進了圖書館采訪模式變革[2]。聯合采編的目標在于構建數字化文獻服務網絡,促進不同機構之間的協同采購、館際互借與聯機編目,降低圖書館采訪業務成本,提升文獻資源利用效率。由于圖書館文獻采訪、編目的融合趨勢逐漸增強,采訪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簡化,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部分采訪業務分包出去,并盡量選擇規范的采編數據,增強協同合作的效果。
數字出版環境催生采訪業務流程重組,要想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能力,不僅需要引進新技術,也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采訪管理模式,通過業務流程重組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
2.1 彌補傳統業務流程的不足
高校圖書館傳統采訪業務分為采集、分類、編目、加工等部分,屬于不同功能依次推進,以物化文獻收藏利用為主體的直線型模式,其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在這樣的模式下圖書館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不同館員之間存在明顯的職責界限[3]。然而數字出版環境下,這種圖書采訪模式日益體現出協調性差、缺乏交流等弊端,若對采訪內容和形式稍作調整,或者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就容易牽涉多個環節和部門,從而引發內部流通不暢、無人管理等問題。高校圖書館重組采訪業務流程,必須首先對每一個作業環節進行分析,選擇問題最為突出的部分進行重建。而圖書館管理者清醒地認識采訪業務發展形勢,客觀分析采訪流程的短板所在,通過改善薄弱環節提升整體效率也是十分必要的。
2.2 對傳統工作方式的補充完善
數字出版環境下聯合編目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流程重組提供了新思路,也影響到傳統的圖書編目模式[4]。圖書供應商可以借助自身渠道優勢,為圖書館提供數據采集、圖書采購等服務,而高校圖書館文獻采編日益標準化,加之強大圖書編目技術的支持,為采編業務外包創造了條件。高校圖書館要想調整和優化采訪業務,可以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專業性強,具有經濟實力的圖書采訪外包商,為圖書館提供圖書選購、編目服務,根據國家制定的圖書編目著錄標準,保障書目數據的規范化。這樣不僅可以保障每冊圖書有單獨的編碼,詳細記錄圖書采訪中的一系列服務,也可以降低圖書館采訪成本,及館員的工作量,避免新書在采編部門的滯留,提升圖書館新書上架速度,彌補傳統采訪方式的不足。
2.3 提升圖書采訪質量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傳統采訪業務的細致分工,使得工作人員只熟悉自己負責的部分,而對其他環節較為陌生,這樣不同崗位之間缺少溝通,無法發揮相互監督的作用,難以發現圖書采訪流通過程存在的錯誤,也容易引發相互推諉、責任不明等問題。數字出版環境下,聯合編目技術與信息數據庫的應用,簡化了圖書分類與集中編目程序,改變了高校圖書館傳統的采訪方式,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更多的數據來源,這就迫切要求通過采訪業務流程重組,讓傳統的采訪工作在現代技術支持下實現多方面融合。例如,高校圖書館與其他信息機構合作,在線采集圖書編目數據,并且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篩選,不僅避免了圖書編目過程中的重復勞動,也縮短了采訪周期,提升了圖書采編工作效率。
數字出版環境下信息傳播與資源提供方式的變化,改變了高校圖書館傳統的資源采訪方式,而用戶需求的日益個性化,使得采訪業務流程更加緊密圍繞用戶需求,注重嵌入用戶環境統計用戶信息,并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在線采訪和查漏補缺。
3.1 嵌入用戶環境制定采訪決策
用戶信息需求是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的核心,也是業務流程重組的指導因素[5]。高校圖書館用戶群體是多層次的,包括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文獻采訪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滿足不同學科、不同背景用戶的信息需求,也需要發揮輔助科研教學的作用,并且需要保障文獻資源建設的結構性與連續性。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組建由圖書館、高校管理者、志愿者組成的采訪團隊,嵌入圖書館用戶信息環境中,通過數據調研掌握不同層次用戶的信息需求,保障采訪館員制定采訪決策的科學性。同時根據學科分類整合文獻資源,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文獻保障體系,調整優化采訪工作程序,盡量減少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障礙,形成能夠提供一站式文獻服務的業務流程。
3.2 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在線采訪
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圖書采訪模式周期較長,并且采購文獻數量有限,缺乏針對性,無法反映用戶的真實需求。在重構傳統采訪模式過程中,可以借助書商提供的網絡采購平臺,在線發布圖書征訂信息,擴展采訪渠道,或者在線整合書目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建設需求,廣泛征求讀者意見,提高在線圖書采購的針對性,簡化從圖書采購、篩選、驗收到加工的工作流程,提升圖書采訪效率。圖書供應商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書目信息,也可以為高校圖書館提供用戶管理平臺,方便圖書館向公眾發布圖書采購信息,由讀者根據自身需求在線預訂圖書,由圖書館采訪人員在館藏查重的基礎上,最終確定圖書訂購清單,實現讀者與采訪人員之間的實時互動,全方位掌握讀者喜好,以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3.3 查漏補缺完善采訪業務流程
由于運營經費有限,每個圖書館都在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采購經費,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目前高校圖書館存在館藏資源與書商提供的圖書重復的現象,若購入這些圖書勢必浪費資金,也占用了館藏存儲空間[6]。同時部分圖書出版年限雖然不同,但內容上存在連續性,也是科研與學科建設必不可少的資源,要求圖書館采訪人員及時關注這類圖書,避免采購過程中存在遺漏。圖書編目環節也需要隨時檢查重要資源是否存在缺漏,或是否存在重復采購問題,保障采訪工作的完整性、規范性。高校圖書館可以從多個角度,如經費使用情況、資源結構、采訪效率等方面,對采訪過程進行科學分析與評價,引進經濟學領域的投入產出效益理論,通過降低采訪成本的方式,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益。
數字出版環境下文獻資料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高校圖書館的文獻采訪工作也呈現出新特點。高校圖書館可以對業務部門進行重新配置,設計績效評價指標,利用聯機編目實現圖書資源共享,確保圖書采訪流程的科學性。
4.1 實現業務部門的合理配置
數字出版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重藏輕用”的管理模式,不僅影響了電子圖書的整合利用,也阻礙了圖書館參與全球文獻資源共享的腳步,有必要依據學科建設與功能需求,對職能部門進行合理配置。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校專業設置,設立不同的部門開展相同學科的文獻采訪工作,以保障學科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學科資源異構分布和重復建設,方便學科館員了解讀者的信息需求,提高閱讀輔導、新書推薦等服務的針對性。另一方面,電子資源共享與聯合編目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也要求采編部門重新審視自身的功能設置問題,由傳統的文獻采購轉向統籌資源布局,制定科學的文獻采訪方案,合理配置紙質、電子資源的比例,保障圖書館重點館藏的規范性和連續性。
4.2 設計文獻采訪交互系統
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圖書供應商、網絡平臺和其他信息機構的交流合作,設計基于用戶需求驅動的采訪交互系統,根據用戶在線圖書查詢信息、歷史記錄等構造檢索關鍵詞,對書目信息進行甄別篩選,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站式服務,具體見圖2。由圖書供應商提供各類書目信息資源,如出版社、作者、內容簡介等,系統在獲取信息后進行分析處理,將符合圖書館采訪標準的信息錄入數據庫中,然后以系統特定的格式呈遞至信息交互云平臺,方便學科館員、讀者、選書專家等用戶下載使用。學科館員獲取書目信息后,首先會對采訪數據進行審核,然后推送給讀者。而讀者對采訪書目進行選擇后,向學科館員反饋挑選信息,由學科館員再次進行審核,并推送給選書專家確定最終結果。
4.3 構建績效評價標準體系
要想保障業務流程重組的科學性,實現對流程運行的全面監測和持續改進,就需要有相應的績效評價標準體系,通過對業務流程各環節的綜合評價,消除業務流程重組存在的問題。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流程重組,通過對職能部門、組織架構與服務模式的革新,涉及到對采訪全過程運行效果的評價問題,也需要結合文獻采訪各環節的特點,建立一系列績效評價量化指標,實施全方位的監控管理。其中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流程重組的投入成本,以及采訪服務對讀者信息需求的滿足率等,是采訪業務績效評價需要關注的重點,也是設計評價指標的重要依據[7]。鑒于此,可以根據職能部門、采訪內容的差異,以大量系統分析技術作為支撐,設計不同的績效評價條目,如采訪業務流程是否通暢、問題解決是否及時等,監測采訪業務中出現的關鍵信息,保障采訪業務的持續優化。
數字出版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文獻采訪業務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圖書館應該順應數字出版形勢積極重組采訪業務流程,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實現職能部門的合理配置,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以協同合作、持續改進為目標,塑造現代圖書館的全新結構,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1]樊國萍.中文圖書采訪工作中的書目信息損耗——以書商采訪數據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4(24):10-12.
[2]楊靜.醫學院校圖書館中文圖書采訪模式與質量控制探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10):78-81.
[3]祁寧.數字閱讀驅動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1):94-96.
[4]王軍輝.網絡環境下圖書采訪的科學性探索——以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0):14-16.
[5]江秋菊.讀者參與圖書采訪工作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圖書館學刊,2015(5):39-42.
[6]蔣鴻標.中文圖書采訪標準的制定與采訪質量控制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5(10):23-27.
[7]張云麗.高校合作開發中文圖書采訪平臺的思考——以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4(7):48-51.
鄭秀玉 女,1963年生,館員。
G258.6
2016-09-08;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