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輝
(張掖市甘州區圖書館,甘肅 張掖 734000)
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圖書館采訪模式研究
徐丹輝
(張掖市甘州區圖書館,甘肅 張掖 734000)
對傳統圖書館的采訪模式及發展現狀做出了簡要分析,從創新發展圖書館采訪模式的必要性、特點和優勢來研究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采訪模式,在采購模式、選書機制和網絡技術運用方面闡述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圖書館采訪模式的構成要素,從4個層面提出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圖書館采訪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以提高用戶對圖書館圖書質量的多元化需求。
用戶 館員 圖書館 雙向驅動 采訪模式
圖書館采訪工作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圖書館文獻質量的高低、用戶滿意度和圖書館社會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從圖書館傳統采訪工作來看,沒有充分基于用戶需求的采訪模式成為制約圖書館采訪工作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1]。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傳統的館員單向采訪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進行文獻采訪,合理配置圖書館館藏資源,對采訪體系進行科學規劃,構建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采訪模式成為現今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圖書館采訪模式的發展趨勢。
1.1 傳統圖書館的采訪模式
1.1.1 訂購模式
19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圖書館采訪模式主要采用訂購模式,即由書籍出版商向圖書館提供書籍目錄,圖書館采購館員根據書籍目錄選取所需要的書籍名稱及數量,這一時期的訂購主要是期貨預訂,采訪館員選定書籍名稱、版本和數量,待文獻出版后,出版商將采購的書籍送達給圖書館[2]。期貨預訂的訂購模式主要流行于計劃經濟時期,由于周期長、計劃性強等因素,隨著市場經濟的來臨,現貨預訂的訂購方式開始取代期貨訂購。現貨訂購相較于期貨訂購最顯著的不同就是出版商交給圖書館的書目單上所有書籍都有現貨,已經選定可以立即發書,這大大地縮短了書籍采購的周期,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文獻采訪的效率。
1.1.2 現購模式
相較于訂購模式,現購即圖書館采訪人員直接到出版社或者書店進行圖書的挑選、購買,現購模式,可以直觀地看到文獻內容、快速獲取文獻信息、高效完成采購任務。但現場采購由于只能從出版社或者書店所提供的書目中進行挑選,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冷門書目就有可能漏選,且由于圖書館采訪人員并不具備某些學科的專業知識,所選文獻很可能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3]。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購已經融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圖書館采訪模式也開始通過網購來最大限度地節省人力和時間,利用互聯網與出版社或者書店進行在線交流,通過網上選取所需文獻的模式進行采購。以京東網上書店為例,客戶在下達訂單之后,就近選擇圖書館所在地的出版社或者書店進行文獻配送。
1.2 圖書館采訪模式的發展現狀
1.2.1 采訪模式單一
在傳統圖書館采訪模式的發展中,其采訪特點主要是紙媒采訪和圖書館員的單項采訪。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網上購物的便捷、快速、高效使網購采訪模式越來越受到圖書館采訪館員的重視,但與傳統紙媒采訪模式相同,大部分圖書館的網購采訪仍然是按照供書商提供的書單來進行選購,所不同的只是將選購場所從現實社會轉移到“網絡平臺”[4]。同時圖書館員憑借圖書館館藏資源需求、個人采訪理念以及興趣愛好進行的單項采訪也造成了圖書館采訪事業發展滯后、采訪模式單一、館藏資源建設落后的發展現狀。
1.2.2 用戶滿意度下降
圖書館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向社會提供文化娛樂和開展科學教育,文獻是保證圖書館職能得到有效發揮的重要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受到了網絡技術變革的機打沖擊,各種網絡平臺的出現開始加入與圖書館搶奪客戶資源的戰爭,如:萬方知識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知網數據庫等集知識、信息、個性化服務于一體的數字化圖書館。較之數字化圖書館以“一切為了用戶”為服務理念,傳統圖書館采訪工作并沒有將用戶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導致館藏文獻的建設不符合用戶多元化需求,傳統圖書館采訪模式使得用戶滿意度不斷下降。
綜上所述,學生的高校時期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最佳時期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所以應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當下,隨著我國快速的發展,我國這些“90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有的學生在嚴重干擾下甚至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而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團體,未來祖國的希望,所以大學教育工作者所背負的責任也是巨大的,學生的自身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未來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在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設是任重而道遠的。
2.1 用戶驅動的概念與內涵
戴維·卡米納在《用戶驅動下的創新》一書中提到:“用戶驅動是指對用戶負責,把用戶放在系統中核心的地位,把用戶作為系統的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將這種形勢下的服務稱為用戶驅動的服務。”[5]在圖書館采訪中,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發展就是將用戶需求與館員采購放在采訪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用戶可利用的采訪手段,引導用戶參與到采訪工作中,以用戶需求為采訪重點,為用戶提供館藏信息資源。這種基于圖書館用戶驅動的采購模式又稱為“PDA”采訪模式,即圖書館用戶在免費瀏覽圖書館網上書目時,如果瀏覽時間超過10分鐘則由系統自動定義為“短期租借”,若同一本書被不同用戶IP名“短期租借”次數為5次以上,系統則推送該書給采訪館員并列為實體購買書籍。這種用戶驅動的采訪模式可以有效節約館藏文獻的購買經費,最大限度整合利用資源,優化館藏文獻利用率。
2.2 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采訪模式的優勢
與傳統圖書館館員單向采訪模式相比,用戶參與采訪模式利用了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充分調動了用戶與圖書館員共同參與館藏建設。從以圖書館需要文獻為主體轉變為以用戶需求為采訪主體,合理調整圖書館采訪對象,將“大而散”的采訪模式轉變為“細而精”,從有利于圖書館館藏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吸收用戶的閱讀范圍、選書經驗,在館員細致審核的基礎上變革傳統的采訪模式,讓用戶真正成為圖書館館藏建設的決策者,轉變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意識和服務流程,極大地節約了傳統館員單向采訪模式的時間與資金,有效促進了館員采訪效率,并根據多元化的用戶需求構建多樣化的信息資源庫,充分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日常管理過程中。
3.1 采訪模式的創新:從“單向決策”到“雙向驅動”
傳統圖書館采訪模式基本是圖書館與供書商之間的單向互動,從選定目錄到征訂到采購,所有文獻的最終確定皆由館員根據館藏書目的完善與否進行“單向決策”。這種采訪模式極容易造成館藏文獻的重復采購,甚至過于傾向于采購所有學科文獻還會造成館藏文獻利用率低的局面。圖書館采訪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用戶的所思、所想、所需就成為了圖書館采訪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將用戶決策引入到采訪工作中來,利用網上數據庫推送、手機APP用戶采訪等各種手段來加強用戶與館員在圖書文獻采訪過程中的溝通交流,構建覆蓋用戶需求與館員決策的雙向驅動新型采訪模式,為用戶提供深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具體見圖1。
3.2 選書機制的健全:學科專家選書優化采訪模式
3.3 網絡信息的運用:以技術支持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在以往的圖書館采訪工作中,為全方位、多角度掌握用戶信息需求,圖書館通常以設立留言簿、意見箱或者以調查問卷形式來搜集廣大用戶對圖書館館藏建設的意見及建議。這種服務模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集到用戶的信息需求,但由于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傳統采訪模式對用戶信息的需求難免會出現消息的滯后性和不全面性。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統計表明,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用戶已達到30億,越來越多的社會公共服務開始與“互聯網+”相結合,運用各種技術平臺來擴展服務范疇[6]。圖書館采訪模式運用網絡信息,可以以數字圖書館用戶意見反饋、網上圖書信息發布、讀者沙龍論壇等方式,充分了解用戶對館藏書籍的閱讀意見和需求。通過對比用戶瀏覽記錄,根據用戶的興趣、需求,圖書館網絡后臺還可直接進行相關文獻推送,以數據支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4.1 內容層面:建立基于讀者需求的采訪信息系統
文獻采訪系統的建立有利于文獻采訪工作效益的最大化,采訪信息包括文獻信息、讀者需求信息、文獻利用信息等。文獻信息即文獻的出版、發行和內容,不同文獻由于版本、出版社的不同會出現內容的差異,因此了解用戶對文獻版本的需求,對文獻信息的準確性、精確性在采訪工作中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讀者需求信息,采購符合用戶預期的文獻版本,才能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因此對館藏文獻的數量、種類、借閱率的統計,建立基于讀者需求的采訪信息系統,有利于及時優化館藏文獻結構,為多元化的讀者檢索需求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保障。
4.2 技術層面:制定用戶參與采訪制度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全面發展,各種APP應用軟件層出不窮,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圖書館采訪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各種行之有效的新途徑。目前APP軟件的主要應用載體為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其中又以攜帶方便的手機最為普遍,通過手機圖書館在線進行用戶參與的采訪模式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而成為可能。如上海圖書館的手機采訪模式即用戶在手機圖書館進行搜索所需要的圖書,如圖書館館藏已有則經過審核后進行借閱,如果搜索不到該書則反饋給手機圖書館后臺工作人員,由工作人員將其列為購買書籍。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4.3 隊伍層面:構建專業化采訪團隊
傳統的圖書館采訪團隊基本是由本館內部工作人員組成,將館藏所需圖書種類、數量通過人工或者網上的模式進行采購,但這種采訪模式已經展現出館藏文獻質量低、書目重復的弊端,要構建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圖書館采訪模式,構建專業化的采訪團隊勢在必行[7]。專業化采訪團隊的建立,首先要提高圖書館采訪人員的職業素質,培養他們對各學科具備一定的了解,以提高采訪文獻的質量;其次要在全社會范圍聘用專家學者組建專業選書團隊,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學科優勢,挑選符合用戶需求的文獻;再次要建立由不同年齡段用戶組成的義務采訪團隊,讓用戶立足本身為圖書館提供采訪意見,既能滿足自身需要,又可以提高館藏建設,形成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模式。
4.4 制度層面:建立采訪質量評價監督體系
傳統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基本是由圖書館采訪人員和供書商共同完成,文獻的質量并沒有一個確切的評價標準,這導致不少圖書館采訪人員只注重過程,不注重結果,所采購的文獻進入圖書館后就不再進行后續的跟蹤服務,導致其服務不能真正達到用戶需求,出現了館藏書籍利用率低、文獻質量差、用戶滿意度低的現象。現代社會提倡“以人為本”,圖書館采訪模式也逐步升級為用戶與館員雙向驅動的模式。要真正做到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就必須建立采訪質量評價監督機制。如廣州圖書館的采訪評價體系,定期讓圖書館讀者按季度對圖書館館藏文獻質量進行評價,按照“優、良、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對圖書館采訪人員所負責書目進行打分,并建立獎懲機制將采訪評價監督體系與采訪工作相結合,促進館藏文獻質量不斷提升和圖書館采訪模式的良性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的發展也開始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為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文化教育功能,提高館藏文獻質量,優化文獻資源建設,創新圖書館采訪模式成為國內外越來越關注的課題。從國際趨勢發展來看,多樣化的網絡資源庫、專業化的選書團隊和用戶參與的采訪制度開始讓圖書館的采訪模式越來越完善。只有充分展現用戶需求,建立起用戶與館員雙向決策的圖書館采訪模式,才能不斷地提高圖書館館藏質量、完善采訪制度,以此來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變革的社會中優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1]王海花,劉艷民.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現狀分析及新思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2):28-30.
[2]張春燕.淺談高校圖書館中文圖書的采訪原則及模式[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5):85-88.
[3]李海霞.基于讀者需求的高校圖書館外文圖書采訪模式研究[J].情報探索,2011(8):120-122.
[4]唐佳佳.基于讀者決策采購的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9):111.
[5]楊再嬋.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的變遷及新形勢下采訪新出路[J].科技資訊,2016(15):148.
[6]薛麗.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訪模式的演進與優化[D].濟南:山東大學,2009.
[7]潘潔.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訪決策系統研究與實現[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3.
徐丹輝 女,1965年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
G253
2016-02-09;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