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革發
(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16)
高校圖書館如何服務校園文化建設*
莊革發
(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16)
從高校校園文化的涵義、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作用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建議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優化館藏結構、改善圖書館環境、開展多種服務、提高館員素質等措施,以更好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圖書館 校園文化 文化建設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于2004年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1]2011年4月,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講話中,將文化傳承創新作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強調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2]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為師生提供教育、科研文化服務,是師生從事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基地,也是學校的文化中心。由于圖書館自身的性質、特點和功能,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圖書館的支持,圖書館在其中擔當重要角色,處于引領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
1990年4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首次校園文化研討會,這次會議由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聯合舉辦。[3]此次會議之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開始在國內的教育界和學術界引起廣泛的研究討論。
校園文化是以特定的校園環境為主要空間,以大學生為行為主體,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強化育人功能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主要包括:以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承載文化精神氛圍活動方式和物質形態,學生課余生活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4]校園文化指的是高校所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總的來說,校園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所高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形成的獨特的文化自覺和特有的文化現象(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四個層次的內容,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主體,起著主導能動的作用),是廣大師生在校內所表現出的各種文化生活方式的總和(包含師生價值觀念、文化氛圍、道德情操、思維方式等),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它反映著一所高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曾在北大、清華廣為流傳的“北大是噴泉,清華是巖漿”,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認同,正是因為它生動形象地道出了北大和清華學生不同的精神風貌,肯定了不同的校園精神和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浸潤力,通過文化活動、校園風氣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師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不斷的充實和完善。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課堂教育的補充和深化,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優秀的校園文化具備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具有時代的超越性,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資源中心,也是學生公共活動的重要場所,不僅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也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師生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閱讀習慣等。圖書館要以自身的任務和讀者需求為依據,有層次、有重點地組織文獻資源,使讀者通過閱讀涵養自身,培養其創造的欲望和活力。可以說圖書館與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保證文獻資源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文獻的數量,為大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高人文素養提供文獻保證,營造大學生成才的精神環境,是大學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使命。圖書館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圖書館應處于引領地位,發揮重要作用。圖書館文化體現著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師生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行為習慣、閱讀興趣和審美情趣等。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如下作用:
2.1 科學文化知識教育作用
2002年2月26日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教高[2002]3號文件中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5]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6]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布克說:“沒有一個高質量的圖書館,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7]
高校圖書館是課堂的延伸和擴展,豐富的文獻資源和網絡資源能讓學生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汲取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知識,激發學生對獲取知識的渴望。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基本構成要素,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同時又具有歷史的連續性、現實的時代性、能全面地支持和服務于校園文化。
2.2 營造文化氛圍,引導、傳播文化
圖書館作為校園文獻情報信息中心,為師生提供文獻資料的同時,也為學校的文化活動提供信息資源的支持,圖書館與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圖書館的服務理念、館藏結構和影響力都體現了大學的精神價值追求。
圖書館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報告會、圖書展覽,以及讀書節的系列活動,豐富和繁榮校園文化的同時也營造文化氛圍。利用校報、宣傳欄、圖書館網站、微信平臺等將教育意義深遠、內容健康的社科讀物推薦給讀者,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著作、傳記、中外名著等內容健康的社科讀物。回顧我國高校圖書館發展歷史,可以找到許多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主導作用的例子。比如,在“五四”前后,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傳播宣傳“德先生”“賽先生”和馬克思主義,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就發揮了非常積極的引領、主導作用。當時的北大圖書館不僅是相關信息資源的傳播地,而且也是師生參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場所。[8]
2.3 為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場所
高校圖書館通常設置有報告廳、會議室、多媒體閱覽室、書刊閱覽室、培訓中心、自習室等功能區域,為師生開展講座、讀書交流、展覽等文化活動提供了活動場所。
展覽服務是圖書館傳統服務項目之一,在一些特定節日、紀念日,以及學校的重大活動中,可以在圖書館地大廳、走廊等場地舉辦圖書、圖片展覽活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文化修養的熏陶。師生員工利用圖書館的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表現的相互人際影響和良好讀者群體從眾行為的形成,從而營造出的一種向上的、深層的文化積淀和特殊的文化氛圍。這種氛圍能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充分地激發師生員工求知欲望并刻苦治學。
圖書館自身的文獻資源、文化設施、館員的服務水平等軟硬件條件不僅支持和推進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的建設,也代表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可以通過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改善圖書館環境、開展多種服務、提高館員素質等全面提升圖書館文化建設水平。
3.1 優化館藏結構,加強文獻資源建設
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文獻資源建設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文化的發展趨勢和速度,因此采取多種措施優化館藏結構,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藏書建設要考慮讀者的需求和圖書館任務,有層次、有重點地組織文獻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具有本校特色、兼顧地區特色的館藏文獻體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對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重視程度保持均衡,紙質資源用于滿足喜歡傳統紙書的讀者需求,電子資源有利于資源的共建共享、對整合網絡資源充實數字館藏,方便發展移動圖書館,滿足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需求。在學科建設上,注重各學科平衡,文史哲類經典文獻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資源收集的過程中,注重文史哲等文獻資源的建設。另外,很多學校建有本校的文庫,這些資料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豐富自身館藏的同時,與兄弟院校圖書館聯系,參與建立地方的資源聯盟、參與圖書館聯盟共建共享,爭取多方贈書、整合網絡資源充實數字館藏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做好資源保障工作。
在資源傳播的過程中,嚴把文獻資源的質量關,無論是紙質資源還是網絡信息資源,都應認真過濾,確保將先進的、優秀的文化及時快捷地傳遞給校園讀者。
3.2 改善圖書館環境
優美、干凈、整潔的圖書館,為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創造了良好的閱覽環境,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將圖書館的環境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圖書館的建筑是形成文化品位的重要物質基礎,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都是標志性建筑物,例如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外觀設計靈動、飄逸、流暢、現代,形同“如意”,是大學城的標志性建筑。[9]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熏陶和感染著廣大師生,而內部設計、區域分割、色彩基調、家具布局等體現了圖書館的文化品位。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室內采用大開間設計,開敞通透,以冷灰和白色為主色調,淡雅簡約,綠色植物的襯托,寧靜而不乏生氣,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平靜與專注的閱讀環境。[9]藝術院校更是可以將圖書館設置成為師生展覽藝術作品的收藏館、展覽平臺,在閱覽室、走廊、大廳等處,掛上本校師生創作的書畫、攝影、雕塑等作品,設計更多的活動空間,為讀者提供學習科研、閱覽休閑的好去處。
事實上,圖書館要為學生的成長搭建更好的空間服務平臺。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主要強調自身信息平臺的定位和作用,環境潔靜雅、服務大板塊是其基本面貌。隨著時代發展,讀者觀念和閱讀行為不斷更新,人性化、親密感、體驗式服務更受青睞,這也正是圖書館轉變空間格局,服務上提供人文關懷所要聚焦之處。而環境空間服務的發掘,是圖書館超越館藏之外的物質文明的積極宣揚和闡釋,是依托館藏精神文明的圖書館功能的放大和實現,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獨特“地貌”和展示。圖書館環境在校園中是獨一無二的,處處散發著人類文明的光輝,它是如此的魅力無限,以致時時吸引學子的目光。如此,提出圖書館空間服務,讓學生于此實現文化的吸吮、交流和碰撞何等重要。討論間、自修室、展覽廳、影像屋、閱讀吧、活動場……凡此種種,圖書館開拓服務大有可為,引領文化得天獨厚。
3.3 利用科技手段,開展多種人性化服務
有了豐富的館藏、充足的資源、優美的環境之后,如何將這些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使圖書館真正活起來。
通過圖書館主頁、微信平臺、QQ、微博等途徑重點推薦經典圖書,解答讀者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相關問題。結合學校專業特色,進行資源整理,對于潛在讀者進行資源推送,以及課題跟蹤服務。邀請師生參加圖書展覽并參與采購,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增強讀者對本專業文獻資源的了解。定期舉辦讀者座談會、開展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引導讀者閱讀經典圖書。為實踐教學設置特定區域,用于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課堂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利用自助借還機、電子閱讀機、自助打印復印機、自助試聽等設備為讀者提供方便的閱讀服務。
3.4 提高館員素質
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將透過服務、工作態度、舉止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青年學生,提高館員的素質一方面是提高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是提高業務能力,同時加強圖書館制度的建設。
根據不同崗位的服務性質、目標,充分考慮館藏資源、館藏規模等條件和服務環境的特點,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符合圖書館開放性、共享性服務的要求。圖書館服務制度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功能價值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圖書館整體價值觀和圖書館服務理念,也會對館員的職業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嚴格制度的同時,要給予其生活上更多的關心,以提高館員的歸屬感,增強館員的主人翁責任感。可以通過館員講壇、主題演講、文化體育活動等形式,發揮員工特長,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
只有提高館員的業務能力,才能真正做好讀者服務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資源的普及,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對館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可通過引進人才,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等方式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為所有的讀者提供最好的服務,有效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
高校圖書館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它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培養的質量、校園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學校教學科研的發展水平。通過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整潔、優美的閱覽環境和人文環境,多樣化、人性化的服務,使高校圖書館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課堂,廣大師生通過閱讀、參加圖書館的多樣化的活動,塑造和提升承擔責任、遵守規約、愛護資源等潛在素質。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的文獻資源中心、文化中心、公共活動教育社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1]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EB/OL].[2014-08-26].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743112.htm.
[2]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5-08-26].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 1851436.htm.
[3]加強校園文化導向 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全國首次校園文化研討會綜述[EB/OL].[2015-08-26].http://xuewen.cnki.net/CJFD-JYDK1990Z4001.html.
[4]校園文化.[EB/OL].[2015-08-26].http://baike.baidu.com/view/40820.htm?fr=Aladdin.
[5]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EB/OL].[2014-08-26].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6]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EB/OL].[2016-01-2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ahpEbY5LcZPQv3B7dGFSXU6MU0D3Y08GMCSISH ljRBhZNd2_vOC4mU8k1Jn8Bw-UaSwUelE2BcZsjkMYO_ 1_yB5CE7DFaHCvXtQR_C7GJ3.
[7]姜昊.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角色.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13-116.
[8]鞏梅.淺談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5):77-80.
[9]深圳大學城圖書館.[EB/OL].[2015-08-2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jmKyD4cl8mmOc03SARsUBW6Ksk-0LN81KSRb5vHhzSWmARQmDy6qIpgoP0cYGg9WJHFozQvlf2pOvCrR-R8K.
莊革發 男,1967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館長。
G258.6
2016-09-12;責編:徐向東。)
*本文系魯迅美術學院科學研究立項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