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燁
(鐵嶺師專圖書館,遼寧 鐵嶺 112000)
“淺閱讀”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導讀工作探微
夏燁
(鐵嶺師專圖書館,遼寧 鐵嶺 112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新興媒體的成熟,閱讀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淺閱讀”逐漸成為了現代社會生活的一種常態。高職院校圖書館面對現實,應正確引導大學生協調深淺閱讀的關系,基于此提出了新形勢下圖書館導讀工作的對策。
圖書館 閱讀狀況 導讀
隨著互聯網技術、新興媒體技術的成熟,閱讀領域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數字化、網絡化閱讀趨勢不可阻擋,閱讀的重心由傳統的紙質閱讀轉向數字化閱讀,“淺閱讀”正在成為我們時代閱讀生活的趨勢和常態。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新時代信息的組織者、知識導航員,如何提升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品位,開展導讀工作是當今圖書館讀者服務領域的重要課題。
1.1 “淺閱讀”與“深閱讀”的概念
“深閱讀”與“淺閱讀”是在信息時代出現的兩個名詞,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定義。我比較認同的定義是周亞所給的:“淺閱讀”是讀者從書面語言和符號中獲得意義的社會行為、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閱讀主體大腦參與程度并不高,對于閱讀語言和符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一般停留在了解或知其大概的層面。“深閱讀”是讀者從具有較大知識信息含量(相對于閱讀主體而言)和較高系統性的書面語言和符號中獲得豐富意義的社會行為、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閱讀主體大腦參與度很高,對于閱讀語言和符號的熟悉、理解與掌握達到了較高的程度。
1.2 “淺閱讀”與“深閱讀”的關系
“淺閱讀”與“深閱讀”的關系并非水火不容、勢不兩立。“深閱讀”與“淺閱讀”只是人們在閱讀學習中的兩種選擇方式,無所謂好壞,選擇“深閱讀”還是“淺閱讀”,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愛好等來決定。從哲學上講,“淺”與“深”是一對相互矛盾的統一體。“淺閱讀”與“深閱讀”也是這樣,盡管我們不否認兩者的閱讀方式不同,各有各的特點,對人的思維會有不同的方式的介入,但是“淺閱讀”與“深閱讀”存在一種辯證關系。先用“淺閱讀”的方式快速瀏覽信息,之后再從這些信息中選擇一部分認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行深入的閱讀。兩者相輔相成,相互統一。“淺閱讀”不是對“深閱讀”的否定,而是對“深閱讀”的有益補充,我們要理解“淺閱讀”,尊重“淺閱讀”,承認“淺閱讀”的合理性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讓“淺閱讀”和“深閱讀”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使其構成現代閱讀形態的兩大體系。如何將“深閱讀”與“淺閱讀”結合起來,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力量,將服務拓深,吸引培養指導讀者在促進紙本閱讀的同時,很好引導網絡閱讀,這才是圖書館應當擔負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2.1 讀書目的趨向功利化
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普遍偏多、課業負擔較重,學生們每學期不僅有必修課,還有公共選修課、限選課、任選課等等,再加上不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攻讀外語、學計算機等,使得他們潛心讀書的時間變得更少。
另外,一些學生為了將來的就業,提早忙于各種“拿證考試”,這就進一步壓縮了大學生廣泛閱讀的時間。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競爭壓力也使大學生的讀書目的越來越具功利性。
2.2 閱讀偏好娛樂類、時尚類等通俗讀物
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網絡小說及生活消遣書籍始終是讀者的借閱熱點,那些封面花哨張揚的時尚類雜志很受歡迎;在網上閱讀方面,休閑娛樂性的網上沖浪占用了不少同學大部分課余時間。
筆者在針對本校大學生閱讀傾向進行調研時發現,在校生中閱讀傾向前兩名的為文學名著和通俗小說,分別占34%和19%,可以看出學生更喜歡閱讀文學類圖書,即消遣性圖書,見表1。學生對學科專業類圖書的閱讀不像對文學類圖書那樣感興趣,這與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他們的學習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高職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中專招生,入學成績相對較低;二是由于社會、家庭及自身等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2.3 新媒體的發展導致快餐式“淺閱讀”盛行
互聯網技術、新興媒體的成熟,將人們帶入了數字化閱讀時代。數字閱讀市場群雄暗戰,一場“閱讀革命”正在全面展開。當然這PK臺上只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電子閱讀,一個是傳統閱讀。據筆者調查,讀者依托新媒體、新技術簡單輕松地獲取海量信息的閱讀方式逐漸成為大眾選擇的主流,閱讀的深度和廣度被信息時代閱讀的速度所取代,具體見表2,其中提示了讀者各種閱讀方式的變化規律。快餐式“淺閱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主流,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大學生群體也成為“淺閱讀”的主力軍。
閱讀的目的除了實用求知外,還在于促使人們進行深刻的靈魂拷問和自我反省,并引導人們走向精神的豐實和成熟。再博學的學者,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讀盡天下所有的書籍,要吸引讀者讀好書、好讀書,深入開展導讀服務非常重要。
3.1 轉變服務理念,正確看待“淺閱讀”
要樹立讀書、“讀網”都是讀者的多元化服務理念,從新的角度看待“淺閱讀”現象。對于這種閱讀方式的轉變給予更多的關注,并由此去深入思考服務的策略,去建設新的閱讀發展空間;在形式上適應讀者閱讀習慣,在環境上愉悅讀者,方式上方便讀者閱讀,內容上吸引讀者,用現代技術來支持讀者閱讀。
3.2 建立深淺閱讀區,滿足不同閱讀需求
現代圖書館不僅擁有各種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還擁有先進的設備和寬敞的場所。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建立深淺閱讀區,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只有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閱讀需求,才能提高圖書閱讀率和信息資源的利用率。比如安靜的閱覽室適合讀者深入閱讀、靜心品味書中意境,汲取知識養分;個人研究室是個獨立的空間,有利于研究者潛心探索,思考問題;文獻信息檢索中心是讀者利用本館各種數據庫,查找信息資料的地方;休閑區可設立書吧,有休閑桌椅,四圍環繞輕柔音樂,適合讀者欣賞一些輕松愉快的讀物,或進行網上沖浪;讀書沙龍為讀者提供交流的空間,讓閱讀由淺入深,不止于視聽的享受,更有心靈的感悟和精神上的提升。把圖書館營造成一個真正閱讀空間,不僅是知識的殿堂和學術的園地,也是大眾文化休閑的“悅”讀空間,吸引不同文化層次讀者的到來,滿足他們不同的閱讀需要。
3.3 由淺入深開展導讀服務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紙質文獻和數字化信息資源,有著良好的讀書氛圍和專業的管理人員,是理想的讀書場所。圖書館面對“淺閱讀”的讀者需求,應謀求在服務形式上接近讀者,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引導讀者由淺入深地閱讀,什么時候淺讀,什么時候深讀,了然于胸。圖書館員應加強對讀者進行導讀,通過網絡將好書、有益的書、熱門的書推薦給讀者,將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到健康、積極、向上的軌道上來。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場所、設備、人員,開展大型主題讀書活動,如專題講座,讀書征文、作品鑒賞、影視評論、征文比賽、辦書展、社會熱點討論等,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豐富讀者精神生活,陶冶讀者美好情操。利用自己的資源、技術和環境等優勢,吸引更多讀者,引導讀者進行深層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在“淺閱讀”盛行的時代里,通過“深服務”,將國民閱讀引導向理想的求知狀態。
3.4 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加工,提升“淺閱讀”深度
網絡為人們創造了最豐富的閱讀空間,但網絡資源的無序性和良莠不齊又限制了讀者對它的利用。圖書館具有分類、標引、檢索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應發揮組織文獻信息的特長,系統開發因特網信息資源,加強網絡資源與設備的建設,提供深層次的便捷服務。為防止長期停滯在“淺閱讀”中,圖書館要設立專門鏈接將因特網上的有效資源按照專題進行篩選、歸納和整理,在每個條目下注明信息資源的形成、內容和存取特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將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篩選、組織、整合,使之形成一個脈絡清楚、健康有序的館藏體系,滿足讀者對信息資源實效性、系統性、準確性和持久性的閱讀需求,使讀者瀏覽網頁便能清楚地了解因特網信息資源的類型和作用,同時能夠快速地進行訪問和查詢。華中科技大學在這方面做了較多工作,主頁上有華科大數字圖書館專題,并且列出了一份教授推薦書目,推薦了50本人文社科方面的著作,還整理了各圖書館網址,分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國外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特色圖書館四部分,如果能夠對各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和特色服務進行揭示和介紹,就會使得讀者用起來更有針對性、更加覺得方便。這些都是由“淺”入“深”做好網上導讀工作的重要內容。
當前“淺閱讀”已經成為閱讀的明顯特征,“淺閱讀”所帶來的不是閱讀體驗的消亡,而是無限閱讀的新生。它將使追求新知識、新發展的人類社會,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在更高的效率基礎上,以更為顯而易見的方式獲取信息。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的重要閱讀場所,必須以開放的態度接受閱讀方式的變化,不斷健全和完善多層級的閱讀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不同閱讀習慣讀者的閱讀需求。
[1]董朝峰.電子傳媒時代的深淺閱讀再辨[J].圖書館雜志,2011(3):9-12.
[2]孫長虹.應對讀者的“淺閱讀”圖書館需要“深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6):14-16.
[3]周亞.“淺閱讀”概念界定及相關辨析[J].圖書館雜志,2013(8):18-22.
[4]孫長虹.應對讀者的“淺閱讀”圖書館需要“深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6):15-16.
[5]孟愛芹.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閱讀的深度引導[J].中國產業,2012(8).
夏 燁 女,1985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圖書館管理。
G252
2016-09-12;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