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俊發
從新視角看養生美容業
文/丁俊發
美容業,和改革開放同時起步,卻很少被經濟學家關注。而養生美容業需求旺盛,是個朝陽產業。2010年達到4000億元,2015年有望突破7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國人人均化妝品消費2010年為61.5元,2013年猛增到377.8元。從2008年開始,中國化妝品需求超過日韓,在全世界僅次于美國與法國。這一產業已引起李克強總理的高度關注,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真研究并提出建議。
到2014年底,全國大約有美容機構150多萬家,從業人員近2000萬。然而,養生美容行業極不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產業邊界不清,缺頂層設計。二、“散、小、亂、差”成為行業通病。三、缺法規、缺標準、缺監管、缺誠信。四、粗放式發展,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低,品牌戰略差。五、市場無序,惡性競爭。
因此對養生美容業發展提幾點建議:
一、產業發展要有總體規劃,有一個頂層設計。
二、要研究國際美容業的發展趨勢,結合中國實際,創新中國美容業的發展路徑,如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科學化、個性化,要向健康、美容、休閑、放松一體化服務發展,要培養形象設計師。
三、從業人員專業化。目前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低是一個重大瓶徑約束,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隊伍是關鍵。所以要從教育抓起。養生美容業是社會分工、市場細分的產物,服務對象又是人本身,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
四、中國是一個中醫大國、強國,傳統美容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理論,它是古老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博大精深的傳承。所以養生美客業要融入中醫,這樣才有中國特色,才能走出國門。
五、“互聯網+”美容業,美容產品線上線下協同,美容智能化。不同產業+互聯網,即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的是產業信息化、智能化,而“互聯網+”不同產業,實現的是創新,是柔性化、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互聯網+”養生美容業有巨大發展空間。
六、要在打造養生美容業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上下功夫。
價值鏈。價值鏈這一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提出,他指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他把企業價值創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進向物流、生產運作、出向物流、市場與銷售、服務等;輔助活動包括企業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采購等。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系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上下游關聯企業之間的聯系構成了行業價值鏈,所以價值鏈是從價值,從利潤切入的。
供應鏈。供應鏈也可以叫供需鏈,是20世紀80年代許多專家對企業管理研究的最新產物,企業家開始從“競爭優勢”、“流程再造”,對供應鏈管理津津樂道。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提出:“今后世界不存在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競爭,存在的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的競爭”。所謂供應鏈,就是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為了將產品和服務交付給最終用戶,由上游和下游企業構建的網鏈結構,這個網鏈結構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的一個完整系統。由于經濟的全球化,供應鏈所涉及的上下游就沒有區域的界限。所以,供應鏈是從市場的資源配置,從流程切入的。
產業鏈。由于社會的分工形成不同的產業,產業鏈是產業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系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客觀形成的鏈條式的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可以分為接通產業鏈與延伸產業鏈,既是有廣度與深度的經濟學概念,又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發展戰略。產業鏈主要是從不同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影響度切入的。
養生美容業的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如何打造將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