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薇婷
精準扶貧:推進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
章薇婷
2015年,浙江深入學習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扶貧開發講話精神,按照精準扶貧要求,以“26縣統一摘帽”和“消除4600”為主抓手,加大支持力度,深化財稅改革,創新扶持方式,通過“四個新”,促進區域間、人群間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加快縮小,推進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15年前3季度,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現金收入7419元,同比增長18.0%,超過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5個百分點。
適應新常態,全面落實“欠發達縣”退出機制。浙江原有26個欠發達縣(市、區)。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到2014年末,26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農民收入、人均GDP、社會保障等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高于或接近全國縣級平均水平,“欠發達”帽子名不符實,甚至出現了部分地方為保帽子人為報低指標的現象。與此同時,整個浙江經濟進入綠色發展的新常態,淳安等26縣定位為浙江的生態屏障,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路徑越來越明晰,再加上國家提出了抓緊建立貧困縣退出機制的要求,因此2015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淳安等26個欠發達縣(市、區)一次性全部“摘除”欠發達縣“帽子”的決策,出臺了《關于推進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浙委發〔2015〕8號)以及配套的考核辦法,推動淳安等26縣加快走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路子。前3季度,淳安等26縣低收入農戶人均現金收入7403元、增長18.3%,高于全省農民收入增幅8.8個百分點。
瞄準新對象,全力打好“消除4600”扶貧攻堅戰。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作出了到2015年底基本消除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4600元貧困現象的決策,作為省政府民生十大實事進行部署。據調查,全省現有46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21萬戶、43萬人,分別占農村總戶數和總人口的1.6%、1.3%。按照分析致貧原因精準施策、農戶需求與地方實際相結合、整合部門力量的總體工作思路,扶貧辦會同財政、民政、農業、衛計委、科技等部門,通過“產業幫扶一批、金融服務一批、培訓就業一批、異地搬遷一批、低保兜底一批、醫療救助一批、督孝自消一批”,合力推進“消除4600”工作,并把這項工作納入省對各市的新農村建設考核和對26縣的實績考核。截至9月底,已消除家庭人均純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19.17萬戶、37.46萬人,完成年初任務數的87.1%。其中通過農村低保兜底完成的有13.86萬戶、23.99萬人,占已完成數的64.0%。
投入新力度,全力支持實施精準扶貧。省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盡省級財力可能,繼續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支農資金投入力度。一是財政體制上予以傾斜。對欠發達地區采取地方財政收入超基數部分不上交省20%、建立分類分檔激勵獎補機制、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工資轉移支付享受較高檔次、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措施,切實增強欠發達地區可支配財力。二是安排原欠發達地區專享的轉移支付資金。2015年省財政安排42.6億元,其中運行與發展資金10億元,特別扶持資金16.8億元、山區經濟發展資金10億元,支持淳安等縣運行與發展、農村扶貧開發、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和山區經濟發展等,促進淳安等縣民生水平提升和內生功能增強。三是面上專項予以傾斜。省財政在安排農業、教育、衛生、社保等專項轉移支付補助時,積極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將欠發達地區列入最高檔次的補助范圍,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欠發達地區項目。
管理新常態,全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積極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和財政支農體制機制改革精神,規范管理,強化監督,構建扶貧資金管理新常態。一是資金下達之快前所未有。2015年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特扶資金、山區經濟發展資金,均在省人代會批復預算后2個月內下達;2016年上述3項已于2015年10月30日前提前下達70%以上;中央提前下達浙江的專項扶貧資金6620萬元,目前已都進入正式辦文流程。二是權力下放之徹底前所未有。按照“兩個一般不”要求,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特扶資金、山區經濟發展資金已全部實行因素法分配切塊下達,由市縣自主按規定落實到具體項目。三是省級管理對宏觀和精細的結合度前所未有。省級部門主要負責三件事:做辦法、做制度,2014-2015年一共修訂出臺了5個資金或項目管理辦法;定目標、下任務,每年年初都下達任務目標;組織檢查、組織績效評價。浙江省已連續10余年每年專項扶貧資金檢查,有利促進資金管理使用的規范和相關專項政策的完善,提高了資金使用績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