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村鎮”建設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新探索
“十三五”時期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須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嚴格保護耕地,堅持綠色發展,合理利用、保護好國土資源。
2015年,浙江省圍繞“建設山上浙江、發展生態經濟”的目標,按照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要求,在嚴格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深入推進低丘緩坡“臺地產業”建設用地試點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低丘緩坡“坡地村鎮”建設用地試點工作,建設一批“房在林中、園在山中”的山、水、林、田、城為一體的生態型村鎮和產業園區,促進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探索一條“保護與保障并舉”的土地利用管理新路子。對于此舉,省委省政府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夏寶龍書記指示要科學地用好、開發好,以效率的精神繼續推進。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批示:“這項工作很有創新性,也能取得多贏的成效”。副省長黃旭明贊揚:“這個‘新路子’可能是重大的方向性的探索與嘗試。”
開展“坡地村鎮”建設用地試點是低丘緩坡開發利用的“升級版”,是探索統籌“保耕地、保生態、保發展”的一條新路,順應發展趨勢和現實要求。開展“坡地村鎮”建設,一是拓展建設用地空間的必然選擇。“坡地村鎮”建設用地試點,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充分利用低丘緩坡,依山就勢、點狀開發推進村鎮建設,有效拓展了城鄉建設用地空間,有效提高了土地供給能力,為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用地保障。二是切實保護耕地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坡地村鎮”建設“零占用耕地”的土地利用開發方式,有效減少城鎮化建設對現有耕地的占用,從根本上找到了一條在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過程中切實保護耕地的有效路徑,對于守住我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保障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推進“兩美”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坡地村鎮”建設充分依托地域自然條件和山地資源進行開發建設,注重打造集約低碳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為加快山區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創造了條件、探索了路子。
今年是全省開展“坡地村鎮”試點的第2個年頭,日前省政府召開的全省“坡地村鎮”建設用地試點工作推進會,總結推廣試點經驗,通過“多規合一、精準用地,點狀布局、垂直開發,征轉分離、分類管理,點面結合、差別供地”等方面的探索創新,充分利用低丘緩坡,有效優化了土地供給結構。浙江的“坡地村鎮”,先行一步,走在全國前列,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化耕地保護、深化節約集約用地,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多贏目標。國土資源部對浙江“坡地村鎮”建設專門進行了實地調研,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浙江的“坡地村鎮”建設具有長遠、全局、典型、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