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再創開放發展新優勢
本刊評論員
隨著G20杭州峰會的成功召開,浙江的開放發展更加全面地融入國際,在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浙江需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再創開放發展新優勢
在浙江經濟發展中,對外開放的貢獻是不可或缺的。有數據表明,2003年,出口對浙江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2%。雖然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浙江出口有過大幅的下降,但沿襲開放發展的傳統優勢,對外貿易依舊是浙江經濟的優勢所在。今年上半年,全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開放發展的理念與內涵正隨著時代的演繹不斷延伸,從簡單地把東西賣出去到注重“優進優出”、從單純的“走出去”到“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浙江始終在踐行“弄潮兒”的角色。進入“十三五”以來,浙江更是全面加快開放發展步伐,大力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開通“義新歐”國際集裝箱班列,大力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和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開放格局不斷優化。而隨著G20杭州峰會的成功召開,浙江的開放發展更加全面地融入國際。在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浙江亟需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再創開放發展新優勢。
開放發展的核心仍在于優勢產品培育。過去,浙江對外貿易依靠的是低成本低利潤的簡單初級產品加工,以規模取勝,但隨著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不斷被東南亞等更低成本的地區所替代,原有優勢無以為繼。對于浙江來說,未來對外貿易的市場是更加多元的,對產品的要求是更加優質、更加高端的,必須尋求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大規模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出口的轉變,開放發展的新優勢必須依靠浙江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這一項任務的達成尚在起步。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例,雖然這幾年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但上半年浙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21.1億元,僅占到全部出口的6.4%,比重并不高。
持續開放發展必須借助電商平臺。在互聯網時代,開放發展如果沒有電商平臺,就相當于失去了騰飛的翅膀,而跨境電商讓國際商品的往來變得更為便捷。因為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率先在浙江起步,大量的電子商務平臺風生水起。浙江跨境電子商務保持著蓬勃發展勢頭。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出口26.5億元,增長3.5倍,拉動全省出口增長0.3個百分點,僅杭州跨境電商企業就超過6000家,今年新增跨境電商交易實績企業超過4000家,而培養和發展一批有品牌有影響力的跨境電商企業則是當務之急。
“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是開放發展的趨勢所在。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開放只注重引進外資,而如今浙江大量的資本走出了省、走出了國門,承載著不僅僅是產業的自信,更是區域的自豪。今年上半年,全省合同外資金額118.9億美元,同比下降10.8%,而對外直接投資卻大幅提升,全省經備案、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429家,對外直接投資額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2%;全省經審批核準或備案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8254家,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3834.2億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境外合作區日益成為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浙江資本與產業如何實現“優進優出”,如何樹立區域的領導者地位,已然成為開放發展標桿省份的浙江責任。
開放發展新優勢更需要大數據的應用。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大數據讓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世界上任何個人的需求。新開放發展時代,浙江更需要“勇當大數據時代的弄潮兒”,因為通過大數據,“點擊鼠標,所連接的就是全世界”。開放意味著包容,更是創新之源。依托“四張清單一張網”,浙江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利用和共享開放初見成效,并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而“云上浙江”“數據強省”戰略也已起步,緊接著面對的就是加強大數據對開放發展的推動作用、實現數據的開放與共享、保障數據安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