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鼓勵“回歸反哺”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增強激勵機制,落實服務措施,實現企業“走出去”與“反哺回來”比翼雙飛
在積極鼓勵浙江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也必須把鼓勵海外浙企“反哺回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促進“走出去”與“反哺回來”之間良性互動、互促共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為服務浙江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升級作出全面貢獻。為此,必須加強對“反哺回來”工作的指導力度,增強激勵機制,落實服務措施,真正實現浙江企業“走出去”與“反哺回來”的比翼雙飛。
引導企業從“走出去”的一開始就確立起反哺本土的強烈意識。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大規模對外投資過程中,都曾經出現過產業空心化的風險,就業、稅收、出口減少,結果是給本地經濟發展特別是實體經濟的做實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必須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工作,從“走出去”之初就確立反哺本土的強烈意識。目前企業“走出去”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實業投資。比如,在境外核準設立工廠,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工廠。出發點是什么呢?主要是看重當地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資源豐富,比較適合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有的是為了規避貿易壁壘。第二種情形是跨國并購。跨國并購是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一種重要方式,浙企現在跨國并購甚為活躍,風生水起,成為浙企實現全球化配置資源、國際化經營管理的重要路徑。說到底,無論哪種情形,其意愿都主要是為了獲取先進技術、品牌、國際營銷渠道、國際化人才,但在這些意愿基礎上,一定不要忘記了無論是實業投資還是海外并購,我們的初心、初衷都是最終為了帶動總部自身乃至本土企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在引導已經“走出去”尤其是將要“走出去”的浙企堅持“回歸反哺”初心的同時,一定要讓它們最真切感受到家鄉政府的真情厚意,讓它們認識到自己的根永遠在浙江,只有不斷反哺本土把根扎牢,才能不斷做強做大,從而真正實現多方共贏式的可持續發展。自身的強烈意識加上故土的深情厚意,才會讓“回歸反哺”更加積極主動、生動活潑。
引導企業“走出去”后有重點地明確反哺本土的主要領域。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既是壯大自身的過程,也應當是回歸反哺的過程,某種程度上只有大力回歸反哺才能真正實現“走出去”的初心。要積極主動地圍繞“技術反哺、投資反哺、資源反哺、信息反哺、人才反哺”等“五大反哺”主要領域,確立起回歸反哺的相應戰略戰術。在引導、激勵甚至有關政策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由于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經營領域范圍不同,絕對不能苛求每一個“走出去”的企業在每一個重點領域都做到回歸反哺,而是要有條件有重點地作出符合企業自己基礎與優勢的回歸反哺,比如引導鼓勵長于先進技術的就在技術反哺方面多做貢獻、長于國際化經營人才引育的就在人才反哺方面多盡力量。這就意味著,必須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使“走出去”企業都各盡所能、各展其長,最后匯集起來的回歸反哺合力就能夠在每一個重點領域都形成對整個浙江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推動力。
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互通有無和相互幫襯的“抱團式”回歸反哺。必須充分發揮那些成熟的、經驗豐富的、已經在回歸反哺中創造綜合效益的企業的積極作用,讓這些企業現身說法、為其他企業提供示范;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讓這些企業能夠牽頭在信息咨詢、項目合作、法律援助、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從而更大范圍、更可持續地為眾多有心回歸反哺的企業提供精準強、質量高的回歸投資經營服務。這個時候,政府相關部門要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發揮綜合協調之優長,做好“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的工作,為有心回歸反哺的企業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充分發揮領頭企業的示范引領服務等積極作用,共同推動“走出去”企業回歸反哺工作枝繁葉茂、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