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宇 朱偉麗(中山大學圖書館 廣州 510275)
?
新世紀以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研究述評*
韓宇朱偉麗
(中山大學圖書館廣州510275)
〔摘要〕文章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獲取新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在CSSCI期刊上發表的關于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相關文獻200余篇,通過文獻閱讀總結出五大研究主題,并提出了目前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定位,最后,對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未來做出設想。
〔關鍵詞〕社會教育圖書館職能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分類號〕G259.29
〔引用本文格式〕韓宇,朱偉麗.新世紀以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研究述評[J].圖書館,2016(1):98
*本文受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教育公平視野下公共圖書館MOOCs教學支持服務研究”(項目編號:14YJC870007)資助。
社會教育思想對于現代圖書館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1975年國際圖聯明確將“開展社會教育”列為圖書館四大社會職能之一。盡管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基本理念,社會教育思想經歷了起伏與質疑,但時至今日,履行社會教育職能仍然是圖書館服務開展與發展定位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因此,研究圖書館活動中的社會教育思想對于理順圖書館各項職能之間的關系,認清圖書館事業發展現狀,明確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以“圖書館”與“社會教育”為檢索詞,利用“主題”字段檢索獲得CSSCI期刊在2000年及以后發表的相關論文共約200篇,通過研讀與分析歸納出新世紀以來我國學者關于圖書館社會教育研究的幾大主題與特點,希望為未來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2.1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的必要性與意義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這一研究主題最為顯著的特點,雖然社會教育作為圖書館的職能之一早有定論,但面對急劇變化的信息環境與時代潮流,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們仍然從現實需求出發,不斷呼吁強化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闡述圖書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進一步分析圖書館具有的優勢及不足。論文涉及到的時代背景按時間由遠及近包括:“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城市化環境”、“終身教育”、“開放辦館”、“和諧社會”、“全民閱讀”、“學習型社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與“新型城鎮化進程”。調查中有20篇左右的文章以該主題為主要論述內容,其中代表性觀點有:黃俊貴先生認為,21世紀是知識的世紀,圖書館將更加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成為學校以外社會教育、繼續教育的重要場所。為此,需要緊跟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脈動,強化圖書館教育職能的觀念,落實教育職能的定位[1]。羅少波認為,終身教育離不開公共圖書館,必須以公共圖書館為主要陣地,同時公共圖書館也離不開終身教育,必須以終身教育為依托,兩者相互依存,共同促進[2]。王東升認為,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學習型社會中,圖書館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改革和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體制和管理模式,積極參與到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之中,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學習中心”,否則就有可能被社會邊緣化,甚至走向“消亡”[3]。周利紅認為,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可以有效體現 “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思想,強化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應從新農村建設、農民工文化學習、社區弱勢群體、未成年人學習和掃盲后繼續教育等熱點問題和基本發展需要入手[4]。劉群指出,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輔助,應肩負更大的責任和歷史使命,而目前圖書館在履行社會文化教育功能方面與社會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對自身責任樹立新的認識[5]。
2.2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認識的歷史演變
研究其在國內外發展的歷史也是人們認識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視角,最終目的是追蹤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的歷史淵源與現實意義,試圖理清圖書館發展與社會教育思想之間的關系。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近代中國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的發展、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發展史上重要的圖書館類型與重要人物、以及近代社會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具體方式等。
在近代中國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的發展研究方面,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吳稌年與范玉紅。吳稌年的系列文章將社會教育思潮的發展及影響作為時代背景,探討了近代圖書館的發展歷史,認為中國近代圖書館是在社會教育的整體氛圍中發展起來的,并明確了二者之間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的關系[6]。范玉紅也通過多篇文章梳理了清末新政及民國初期,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形成的社會環境及觀念變遷[7]。楊敏文分析了甲午戰爭前后、民國以及改革開放后四個不同時期我國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的特點,并認為我國圖書館社會教育理論體系缺乏特色,但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8]。
作為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發展史上重要的圖書館類型,“通俗圖書館”重點突出了其社會教育職能的發揮,可見通俗圖書館的建立和發展與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密切聯系。李彭元介紹了京師通俗圖書館的發展歷史與重要地位,與當時倡導社會教育的社會背景相聯系[9]。劉桂芳認為,通俗圖書館是民國初期社會教育的重要設施,通俗圖書館的“通俗”特色與教育職能體現在針對普通民眾的借閱活動[10]。黃潔的文章介紹了民國時期兒童圖書館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探討了民國時期兒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的總體情況[11]。還有文章也涉及到了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發展史上的幾位重要人物,包括約翰·杜威、麥維爾·杜威、梁啟超與馬宗榮。吳稌年介紹了美國教育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約翰·杜威的在華活動及對中國社會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啟發作用[12]。此外,關于麥維爾·杜威“平民大學”的思想,梁啟超“育才”和“普知”的圖書館觀念及社會教育學家馬宗榮圖書館“體用論”思想也分別有文章加以詳細論述。
還有少數文章介紹了近代社會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具體方式,主要是指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對現實也具有較強的啟發意義。如王學賢介紹了1925-1936年我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認為圖書館在發揮社會教育職能、培養民眾自主閱讀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13]。
2.3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實現的基本形式
圖書館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研究者確實是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社會職能的實現上,有將近四分之一文章論述的主要內容可以歸入此類。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實現的形式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建立特殊類型的圖書館,即通過特殊類型圖書館的服務來促進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實施;另一方面是開展具體的服務項目,即以專指性的服務過程來體現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特殊類型圖書館是指包括鄉村圖書館、英國倫敦創意店(Idea Store)、Library 108 Meeting point以及 “旅行圖書館”在內的新型圖書館、民間圖書館、基層圖書館、社區圖書館、農家書屋等。代表性的文章比如焦坤論述了倫敦“概念店”(Idea Store)等新型圖書館,認為其突出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更加貼近居民生活[14]。龔蛟騰指出,基層圖書館承擔著包括社會教育在內的重要職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15]。譚祥金認為,公共圖書館社區信息服務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社會教育,為此公共圖書館應改革體制,健全機制,以法治館,提高素質[16]。王子舟認為,社會教育是城市民間圖書館的主要功能,還可能成為城市中新興的文化地標[17]。周利紅認為,農家書屋實現教育功能的基本方式包括推薦學習資料,開展讀書活動等[18]。
而開展具體的服務項目,即專指性圖書館服務包括公共圖書館講解服務、公共教育平臺(中心)、圖書館自修室、公益講座、親子閱讀、館辦雜志、閱讀推廣、自助圖書館、延伸服務等。如劉靜雅認為,講座活動已逐漸成為圖書館一種重要的服務方式,具有拓寬服務領域、強化社會教育職能、提升圖書館品牌形象等積極作用[19]。張宏介紹了大連圖書館在拓展圖書館的教育功能方面的諸多嘗試,致力于打造白云系列文化教育品牌,包括創辦“白云書院”、“白云美術館”和“白云吟唱團”等[20]。張文麗指出,用戶教育是圖書館進行自我宣傳,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的一種有效途徑,并從圖書館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的角度論述了開展用戶教育的原因、目標和內容,以及方法和手段[21]。
2.4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包含的基本內容
作為一種社會教育形式,圖書館開展的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的側重點當然不同,而且圖書館教育活動也必然與文獻資源相聯系,即通過提供有教育意義的文獻資源來實現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調查中近20篇文獻涉及到的內容包括:開展國學教育、經典閱讀、人文教育、生存教育、成人教育、戒除青少年網癮、青少年網絡閱讀指導、災害教育、青年亞文化拯救、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家庭教育、保護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教育服務、社區矯正、個人社會化等。除了以文獻資源為基礎的教育之外,圖書館也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開展了一些更為直接的教育活動,主要指圖書館培訓、信息素養教育等。
李宏巧認為,開展國學研究和傳承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開展國學研究和推廣具有優勢,并以南京圖書館的相關實踐為例對教育方式進行了探討[22]。黎維玲認為,生存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并為少兒圖書館開展生存教育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23]。羅端生指出,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參與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上網[24]。劉懿反思汶川地震中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提出圖書館可以通過培養公眾防災救災意識、開展生命教育、培養公眾環境意識、建立圖書館應急預案、實施災后心理干預及指導等措施和手段實施圖書館災害教育[25]。徐進認為,保護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公共圖書館對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6]。劉超球認為,網絡信息素質的培養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實施措施包括完善與優化互聯網網站、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的教學創新、建立在線咨詢聯盟等[27]。張紅霞、馬學良認為,圖書館教育和培訓的目的是普及圖書館學知識,增強圖書館意識,讓讀者掌握文獻檢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加強書目教育和綜合教育,提高其信息素質[28]。
2.5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理論思考
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是理論圖書館學的重要內容,因此,除對圖書館社會教育活動實踐形式與內容的總結外,從理論的高度思考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相關問題也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社會教育視角的圖書館發展理念、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新內涵及圖書館教育在社會教育中的定位等問題上。
進入新世紀以來,對于圖書館發展理念的歷史脈絡理論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即圖書館經歷了從知識保存機構到社會教育工具再到知識基礎設施這樣一個發展過程,這是對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認識,更是對圖書館發展理念的闡釋。王子舟、蔣永福的文章中都表達了類似觀點,蔣永福強調,要將公共圖書館與民主政治聯系起來,公共圖書館是向公民提供信息和公民接受社會教育機會的公共設施,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之一[29]。
關于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內涵,王宗義指出,近現代公共圖書館活動在本質上是社會公共文化教育組織的一部分,傳統圖書館活動四大職能之一的社會教育職責,已經無形中被淡化,并成為一個抽象概念。重新認識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把握當代圖書館的社會職責,是當代圖書館學發展研究的一個課題。現代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組織與機構之一,必須認真履行社會教育的職責,在公眾的自主學習和知識更新過程中提供各種具體的幫助[30]。金勝勇、張吻秋認為,開展社會教育是圖書館最核心的社會功能,圖書館教育功能并非指具體的讀書內容、讀書方法等方面的細節教育,而是針對整個社會而言,圖書館在社會系統中的教育功能[31]。劉亞玲提出近代以來,國內圖書館學受西方實用主義思潮和知識論的影響,過多地強調了“工具理性”、“技術理性”,一定程度扭曲和壓制了“人文理性”, 導致了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式微,未來需要重塑圖書館“人文化成”的教育職能[32]。周久鳳認為在當今世界形勢下,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有新的內涵,即開展和平發展教育、終身素質教育、科學人文教育、信息素養教育[33]。
關于圖書館社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李丹、劉茲恒認為,公共圖書館是民主與教育之間的橋梁,而中國社會教育的缺口仍然很大,公共圖書館服務于社會教育的職能在目前必須加強[34]。周宇麟、邵春驍認為,公共圖書館的理念與使命與社會教育的性質是高度契合的,其開展社會教育具有品牌、資源、體系和平臺方面的優勢,同時存在營銷能力、資源利用、整體布局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不足[35]。高熔認為,義務教育與公共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保障制度的兩根支柱,公共圖書館要極大地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以支撐其社會保障制度[36]。
3.1隱含知識自由與社會教育理念的沖突
新世紀以來的研究較為清晰地梳理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來龍去脈與發展歷史,簡單地說,近代以來的社會教育思潮推動了新式圖書館的產生與發展,而社會教育作為圖書館發展的基本理念后來被社會信息公平的制度保障所代替,“在基本的保障制度強化的同時,圖書館從直接的教育機構變為保障教育的機構,在功能和職責上由主要機構變為輔助機構”[37]。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淡化成為一個很明顯的結論。而且,隨著知識自由理念不斷的宣揚并逐漸被人們接受,秉持中立性,保障知識的自由獲取成為圖書館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這樣看來,如今圖書館開展教育活動甚至顯得多余或是不切實際。
與此同時,圖書館界從滿足用戶需求、提高行業地位的角度出發,仍然秉承社會教育是圖書館基本職能之一的思路,在社會教育領域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相當多的文章強調了圖書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性與意義,并針對新形勢下圖書館社會教育的內涵及在整個教育系統中的位置進行了重新思考,基本結論是迎合時代發展需要,圖書館有必要繼續加強社會教育職能。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引入也被作為圖書館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
上述“事實上淡化”與“主觀上強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無形中形成一對矛盾,時刻存在于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研究與實踐中,甚至于2013年在圖書館界引發了一場關于“人有好惡,書無好壞”[38]的廣泛思考,其實質上還是對新時代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如何定位缺乏清晰的認識。那么圖書館的社會教育活動到底該如何開展,如何實現圖書館社會教育與知識自由之間的統一便是圖書館學研究者一直試圖解答的問題。筆者根據對文獻內容的研究與分析,認為圖書館事業實踐發展已經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3.2通過倡導先進文化體現社會教育職能
從文獻調研中可以看出,目前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大多是從文化活動的角度開展的,雖然穿有教育的外衣,但無法掩蓋其文化活動的實質。如張興、呂亞娟提出,強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著力提高文化發展的效能,從提高文化素質、促進文化發展的角度強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39]。屈義華、張妍妍提出,將圖書館建設成城市文化客廳[40]。王春鳳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是一種社會文化教育機構[41]。在類似文章的論述中開展的是圖書館教育活動,打造的卻是文化盛會。
圖書館在近代中國的教育中確實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學校教育的發展,圖書館社會分工的調整與轉型,圖書館教育功能日益弱化,圖書館教育職能弱化伴隨著文化職能的強化,歸屬上從教育部門調整到文化部門標志著圖書館正式成為國家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因此,圖書館有責任與義務來宣揚與倡導社會主流與先進文化,為繁榮社會文化生活,提高公民文化素養貢獻力量。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文化傳播與教育活動的交織與滲透,也就造成對圖書館活動性質認識的模糊與糾結,但這并不應該成為圖書館行使其倡導先進文化職能的障礙。將圖書館的“教育性活動”定位于傳播先進文化有助于明確發展目標,增強動力與信心,同時,也可以很好地解釋圖書館向讀者推薦優秀讀物、為青少年開辦第二課堂等信息傳播選擇行為,因為這既是弘揚優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圖書館的責任。
3.3對特殊群體的專門教育體現信息公平
除通過對資源的選擇推廣傳播先進文化之外,圖書館實踐中也確實進行一些直接教育活動,比如閱讀指導、信息素質教育及青少年閱讀推廣等,這些活動同樣并不違背知識自由與信息公平的理念,而恰恰是為了保障信息自由與公平獲取的需要。因為從實踐中看,圖書館開展這些教育活動的對象多是農民工、信息獲取障礙者、老年人、青少年等特殊群體,而如果沒有圖書館開展的相關教育活動,他們就無法行使其公平獲取信息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圖書館開展類似教育活動與信息公平自由獲取的原則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
調查中的文獻凡是提出明確教育對象的,基本上都涉及到上述特殊群體,即對信息的公平獲取方面存在某種障礙的“弱勢群體”。周堅宇以農村留守兒童為圖書館教育對象,提出努力改善閱讀環境,了解和滿足閱讀需求,通過組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和科學有效的引導,激發其閱讀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其閱讀能力[42]。寇蕊提出,圖書館應對青少年上網給予指導,引導與幫助他們通過網絡獲得有用的知識信息[43]。鐘春華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健康成長,提出公共圖書館為其服務的措施包括開設行為培訓班,有針對性地舉辦職業教育、法律知識等培訓班,引導新生代農民工正確融入城市社會[44]。
3.4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始終受到關注
盡管履行社會教育職能一般是對公共圖書館而言,但調研中發現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也時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有10余篇文章以此為主題。因為高校圖書館有自己的服務對象與辦館宗旨,對于其是否有必要或者有能力服務社會仍在探討當中,現有的研究多是提出方案與設想,實踐中的進展非常緩慢,除非圖書館的工作方式與技術支持有重大轉變。代表性的觀點包括:曾祥云認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是教育體系構建的內在要求,也是人類持續進步與自身發展的需要,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其社會教育職能[45]。 宮平、郭帥探索多種模式并存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模式, 認為社會教育中心和文化休閑中心也是其定位[46];劉士新提出通過擴大社會宣傳和加強自身建設來發揮高校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47]。
從歷史的眼光看,圖書館的社會職能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現實的需求不斷調整與轉型,未來圖書館仍將在倡導先進文化與特殊群體關懷兩個方向上發揮教育教化的職能,同時適應圖書館自身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實現上還可能有新的突破。
4.1從資源到空間強化創新輔助功能
有學者認為,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并不由館員主導來完成,而主要是讀者利用文獻通過自我教育的形式來完成。讀者真正的老師是“文獻”,這是圖書館教育職能得以真正實現的主體[48]。可見,以往擁有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得以實現的主要原因,但圖書館的服務形態正發生變化,吳建中認為:“圖書館是城市的第三空間,現在圖書館正在經歷轉型,從閱覽為主體向學習和交流為主體發展。未來圖書館不再像傳統的閱覽室那樣只是看書借書的地方,應該是一個交流中心。創新是自下而上的過程,也是頭腦激蕩的結果,所以圖書館在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也可以發揮自身在知識交流和傳播上的優勢”[49]。因此未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發揮將更加注重空間資源的利用,從“自我教育”走向 “協同創新”,增強圖書館的創新輔助功能。
4.2參與MOOCs浪潮推動教育公平
MOOCs(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自2012年開始引起國內教育界的關注,并迅速成為國民教育發展的創新點與突破口。MOOCs是網絡遠程教育多年發展的結晶,又與單純的開放教育資源不同,MOOCs整合國內外最優秀的師資,具有完整的教學過程,并且提供師生交互途徑,更主要的是其免費學習,部分課程還可以在付費后獲得受社會承認的學歷,是民眾接受教育的新選擇。目前,MOOCs的發展存在障礙:一是教學輔助材料缺乏,特別是對于人文類課程來說更是這樣;二是學習者學習能力障礙,如對電腦設備的操作技能不足,對學習過程不了解等,國外研究表明,學習者對于高等教育的熟悉程度對于MOOCs的學習效果有顯著影響;三是空間與設備的障礙,包括缺乏必要的學習場所與設施支持,如電腦、網絡及攝像頭等;四是學習過程保障不足,表現為缺乏助教輔導、考試場所、學習監督等方面。而MOOCs發展中這些方面的障礙恰恰圖書館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積極參與MOOCs的發展將使圖書館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不只限于文獻資源的支持,將有可能直接深入到教學組織、教學管理與教學輔導等過程中,特別是對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偏向服務,將更有力、更直接地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
綜上所述,社會教育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一,這一職能的履行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調整。近年來的研究一再追溯其歷史淵源并呼吁強化其現實意義,從側面也反映出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處于轉型過程當中,因此,對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涵義及定位的思考是新世紀以來研究的熱點。以對文獻研究內容的歸納為基礎,筆者認為,可以將圖書館社會教育定位于對優秀文獻資源的推廣,以倡導先進文化和對弱勢群體培訓,保障信息公平。未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可能在成為市民交流中心輔助創新,參與MOOCs進程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發揮新的作用。
(來稿時間:2015年3月)
參考文獻:
1.黃俊貴.社會教育職能強化——21世紀圖書館的發展趨勢[J].圖書館,2000(1):2-3
2.羅少波.試論終身教育與公共圖書館的教育職能[J].圖書館論壇,2005(3):225-227,117
3.王東升.是學習中心還是被邊緣化,學習型社會進程中圖書館的兩種走勢[J].圖書館,2003(3):56-58
4. 周利紅.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服務性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5):106-108
5.劉群.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4(13):51-55
6.吳稌年.社會教育思潮對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影響[J].圖書館,2011(6):33-36
7.范玉紅.中國近代圖書館建設的社會教育意識[J].圖書館,2005(4):13-16
8.楊敏文.我國圖書館社會教育思想探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8 ):106-108
9.李彭元.京師通俗圖書館百年回望[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96-99
10.劉桂芳.通俗圖書館與民國初期社會教育[J].圖書情報工作,2010(5):98-101
11.黃潔.民國時期兒童圖書館述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 ):117-120
12. 吳稌年.J.杜威對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影響[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3):84-88
13.王學賢.1925-1936年我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研究[J].圖書館,2012(3):132-134, 143
14.焦坤.新型圖書館服務中的社會教育功能實現[J].圖書館雜志,2012(10):73-76
15.龔蛟騰.基層圖書館的定位、反思與趨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2):4-9
16.譚祥金.公共圖書館的社區信息服務[J].圖書館論壇,2001(2):84-86
17.王子舟.一抹暖色的浮現:城市民間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3(11):1-10
18.周利紅.農村圖書流通點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5) :9-11
19.劉靜雅.略論圖書館講座活動的作用[J].圖書館論壇,2006(3):57-59, 56
20.張宏.高揚品牌旗——大連圖書館社會教育側記[J].圖書館建設,2008(7):4-7
21.張文麗.用戶教育:圖書館自我宣傳與利用的有效途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1(2):56-58
22.李宏巧.公共圖書館開展國學研究與推廣探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5):81-84
23.黎維玲.少年兒童圖書館與少年兒童生存教育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8):106-108
24.羅端生.圖書館引導青少年戒除網癮初探[J].圖書館,2010(1):130-131
25.劉懿.災害教育——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審視[J].圖書館建設,2009(1 ):77-79
26.徐進.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兼談泰州市圖書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3):134-136
27.劉超球.圖書館加強讀者網絡信息素質培養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5):94-95
28.張紅霞,馬學良.網絡環境下讀者服務工作的幾個關鍵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2006(S1):51-53
29.蔣永福.公共圖書館與民主政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3):10-14
30.王宗義.當代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再認識[J].圖書館論壇,2007(6):101-105
31.金勝勇,張吻秋.關于圖書館社會功能的再認識[J].圖書館,2014(6):38-41
32.劉亞玲.人文化成——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理性回歸[J].圖書館建設,2014(9):7-10
33.周久鳳.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新內涵[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1(6):12-14
34.李丹,劉茲恒.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J].圖書館建設,2005(6):22-25
35.周宇麟,邵春驍.社會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的使命——論國內公共圖書館在社會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圖書館,2014 (4):83-86
36.高熔.社會知識保障制度與公共圖書館——兼論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主要職能[J].圖書館雜志,2001(5):43-45
37.周旖,于沛.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立場與社會角色——對《公共圖書館宣言》1949年版、1972年版和1994年版的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4(5):1-7
38.潘燕桃.圖書館專業主義的漣漪——關于“人有好惡書無好壞”筆談[J].圖書館建設,2013(9 ):1-6
39.張興,呂亞娟.圖書館文化服務摭談[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6):13-16
40.屈義華,張妍妍.佛山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以佛山市聯合圖書館建設為例[J].圖書館,2014(5):116-118
41.王春鳳.淺析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3):99-101
42. 周堅宇.關于圖書館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閱讀指導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3(12):50-54
43.寇蕊.構建和諧社會時期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責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9):105-107
44.鐘春華.公共圖書館應加強為新生代農民工服務[J].圖書館,2010(5):133-134
45.曾祥云.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與社會教育職能淺探[J].圖書館,2004(5 ):69-71,77
46.宮平,郭帥.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模式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4(19):74-78
47.劉士新.高校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J].圖書館,2009(2):112-115
48.劉茲恒,周佳貴.試論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在當代的發展[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4):2-6
49.建中讀書的博客.圖書館正在轉型,向學習和交流為主體發展[EB/OL]. [2015-01-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 b810102 vflr.html
·工作研究·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brary from Twenty-First Century
Han YuZhu Weili
( Sun Yat-Sen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Using the CNKI database the article gets more than 200 CSSCI articles about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brary from 2000. The article summarizes five main research topics through reading the literature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positioning of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brary is advocat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good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securing information fairness through training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Ultimately it imag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brary from two aspects that is transforming of library as a Innovation exchange center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Keywords〕Social educationLibrary functionBasic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作者簡介〕韓宇(1978-),男,中山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基礎理論、信息素養教育;朱偉麗(1980-),女,中山大學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