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十三五”時期,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化已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信息社會的到來,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營造了強大勢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作出部署,并把農業、農村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網絡經濟空間不斷拓展,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加快普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信息消費快速增長、信息經濟潛力巨大,這些都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并加速與農業、農村滲透融合,農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快,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生動力——
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信息資源新的生產要素的作用。
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精準對接產銷、提升供給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核心生產力的作用。
農業小規模經營長期存在,規模效益亟待提高,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規模化路子,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集聚放大單個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效益的作用。
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轉移就業增收空間收窄,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農業、農村新經濟,充分發揮“互聯網+”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的作用。
新形勢下,包括供銷合作社系統在內的合作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并使之對接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民日常生活和農村社會管理,服務農業、農村發展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也必將成為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最為有力的參與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