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鋒
浙江要擔當長江經濟帶的“龍口”
徐劍鋒
長江經濟帶是全國最大的經濟合作區域,未來區域內的經濟將得到較快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支撐。浙江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合作,利用這一大平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共贏發展,對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尤為重要。
從地理區位看,浙江位居“長江經濟帶”東部,舟山--寧波等長江經濟帶獨有的天然良港,是長江經濟帶中難得的國際航運大港,易于成為長江經濟帶大物流的中樞;從市場交易看,浙江是專業市場大省,有著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柯橋中國輕紡城等大型市場,是全國性乃至國際性商品交易市場,浙江易于成為長江經濟帶的輕工產品交易中心;從網絡貿易看,浙江電子商務發達,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網絡交易平臺發達,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推進,將提升杭州在國際網絡交易中的地位,浙江能夠在長江經濟帶的網絡貿易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從民營經濟看,浙江具有民營經濟先發優勢,經過30多年的發展積累,浙江民營經濟樹立起規模優勢與機制優勢,浙商對省外投資與海外投資均居全國第一,浙江已成為長江經濟帶民營資本輸出的高地;從產業發展看,浙江多年來信息技術提升快,商業業態迅速優化,信息經濟發展在全國地位重要,成為長江經濟帶的信息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從經濟結構與資源結構考察,浙江居于承東(上海)啟西的位置,對長江經濟帶區域內的要素資源流動與合作,有著獨特的作用。
在長江經濟帶戰略中,浙江要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找到科學的定位。筆者認為,長江經濟帶猶如一條巨龍,長江三角洲恰似龍頭,而浙江就是“龍嘴”。在“長江經濟帶”合作中,浙江恰恰也最適宜擔當“龍口”的作用。
相較于上海的“龍鼻”功能,“龍口”的功能并不弱。浙江作為長江經濟帶“龍口”功能的定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長江經濟帶的商品貿易中心:不僅在有形市場的貿易上,同時在網絡貿易方面,成為長江經濟帶的區域貿易中心(杭州、義烏)。同時借助浙江網絡跨境貿易優勢,力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國際網絡貿易中心(杭州)。
長江經濟帶的物流樞紐:擔當長江經濟帶大物流,尤其是長江經濟帶國際物流的吞吐之口,浙江通過港口服務整個長江沿線的港航和集疏運體系的發展,將帶動長江經濟帶如鷹騰飛(寧波-舟山,義烏、杭州、溫州等)。
長江經濟帶的產業資本交易中心:以浙江發達的金融產業、網絡金融與民間資本為支撐,將浙江(杭州、溫州)建設成長江經濟帶產業資本的交易中心。
長江經濟帶的信息中心:浙江(杭州、寧波、義烏)要成為長江經濟帶信息資源的歸集地,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平臺與交易中心。
為實現浙江在長江經濟帶中的功能定位,促進合作共贏,浙江要著重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發揮產業與市場優勢,突出區域轉口貿易。促進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柯橋中國輕紡城等主要市場的業態創新,加快市場交易的線上線下融合,重點突出長江經濟帶的區域貿易與轉口貿易,為浙江成為長江經濟帶的“物流樞紐”打下堅實基礎。
發揮港口與航運優勢,溝聯江海、陸海交通。發揮舟山--寧波組合港、嘉興乍浦、溫州等港口的海洋航運優勢,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的協商,加快建設南京、武漢等長江主要港口與寧波-舟山港的江海航運與港口--陸路--港口聯運;加快共建長江經濟帶主要產業區與貨物集散地到浙江主要港口的便捷交通;規劃建設杭州城西鐵路貨運站與客運西站,強化杭州與安徽、江西等長江經濟帶省市物客聯系;推進長江經濟帶區域物流的智能化建設。
發揮浙商與資本優勢,促進資本的區域流動。與長江經濟帶省市合作共建產業合作園區,引導浙商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轉移;以人才--技術項目--民企--資本的合作為重要路徑,吸引長江經濟帶資金、技術與人才進入浙江,實現創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金融體制創新與業態創新,統籌發展浙江股權產權交易網絡,加強長江經濟帶的金融政策合作,提高交易活躍度,吸納更多的長江經濟帶省市企業來浙掛牌上市交易。
發揮信息經濟優勢,建立長江經濟帶信息開發交易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浙江商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資源,加快長江經濟帶對經濟信息、公共管理等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開發,建立區域大數據開發共享機制。可通過各省市政府與民間資本共同投資參股,建設具有公共事業屬性的信息開發交易中心,促進長江經濟帶信息合作,推進信息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