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逸
多措并舉推動高中畢業生就業
閻逸
近年來,浙江省勞動年齡人口高峰已來臨,高中畢業生與高校畢業生一起形成就業高峰“雙碰頭”現象,加劇了就業困難。2014年,全省約有4-5萬普高畢業生以及不少中職畢業生直接進入社會。高中畢業生進入社會,面臨就業難、穩定難、融入難等一系列問題,不少城市高中畢業生淪為“啃老一族”,一些農村高中畢業生進城務工缺少一技之長,在鄉務農的就業空間小,易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與此同時,不少企業招不到合格的技工,職業教育“供給”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因此,要針對高中畢業生興辦高職教育培訓,注重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嚴謹敬業、耐心專注的“工匠精神”,一方面培育一支適用的技能型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當前的就業高峰。
全面落實國家的“勞動預備制度”,推廣普通高中職業規劃教育。一是以城鎮未能繼續升學并準備就業高中畢業生和農村未能升學并準備從事非農產業工作或進城務工的高中畢業生為重點,落實就業前接受1-3年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的國家政策,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隨后在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實現就業。二是以高考改革為契機,在普通高中全面推廣職業規劃教育。近兩年,杭州等地高中陸續開出職業生涯規劃課,反響很好,經驗值得推廣。浙江2017年高考改革要求學生提前做好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應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為高中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咨詢、風險評估、道德教育、經驗交流等一系列就業創業教育。除校內配備專職老師外,可從校外聘請專業人士、優秀人力資源經理、成功創業者擔任老師。
創新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模式。一是依托現有產業園區、科技創業園、綜合物流園區、青年網商創業基地,開展“訂單式”培訓,選擇若干省重點技工學校,優先向高中畢業生開啟大門,完成學業后推薦到相關企業工作。二是以農村高中畢業生為重點,依托農廣校和中等農業職業學校等推廣農業技術職業教育。定期組織生產經營主體、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業主、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生“村官”等進行農產品網絡營銷技術的教育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三是選擇一些規模較大、功能較全的現代化社區開設職業教育培訓試點,通過街道辦事處整合行業協會或職教集團的教育資源開展職業培訓,以當前就業需求較大的護理、康復、電商、社區與家政管理等專業為重點,滿足多樣化城市社區服務需求。四是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針對高中畢業生,形成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縱向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鏈條。
實實在在提升高中畢業生就業水平。一是建立橫向聯動機制,促進政府、企業、學校、學生之間的充分對接,及時共享高中畢業生就業供求信息。二是針對高中畢業生打造現場招聘會、網絡招聘會、常態化招聘“三位一體”的招聘模式。三是加強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建立融網上報名、審核、錄用等于一體的見習基地崗位動態發布對接機制。四是完善就業網絡信息服務。針對高中畢業生群體特點,優化升級網絡、手機APP以及微信平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線上求職招聘服務。完善高中畢業生就業網上“綠色通道”,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咨詢”等五位一體的高中畢業生信息化就業模式。四是針對離校后未就業高中畢業生,著力在就業推薦、崗位見習、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供給等方面加大援助力度,為高中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務實有效的保障措施。
出臺促進高中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一是引導和鼓勵高中畢業生到企業生產一線、農村和社區等基層就業,大力開發生產服務、生活服務、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就業崗位。打造選聘高中畢業生到農村任職、面向基層服務的示范性項目。加大中小微企業崗位開發力度,落實崗位開發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二是扶持自主創業。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降低門檻、放寬條件、簡化流程,支持高中畢業生創業。三是開展就業援助。將未就業困難家庭高中畢業生納入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范疇,建立專門臺賬,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和重點幫扶,并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或通過公益性崗位就業,實現托底安置。
作者單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