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海
?
茶藝傳承教育創新模式實踐與研究
張星海
凝練探索了一種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融合的茶藝傳承教育新模式,解決了茶藝競技如何引導茶藝教與學的問題;初步解決了全國高職茶藝教師茶藝教學規范與資源共享問題;解決了全國高職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缺乏教學標準問題。
在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中華茶藝技能大賽、全國茶藝與茶文化類專業骨干教師(企業頂崗)培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征集活動和教育內涵式發展背景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可持續發展研究等項目支持下,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核心骨干教學團隊,在“茶藝傳承教育創新模式實踐與研究”等方面取得系統性成果。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以工學結合、傳承國飲為基礎,以懂茶藝的茶制品創新與營銷人才培養要素體系為核心,牽頭制訂全國高職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標準;以“以茶會友、品茗賞藝,悟道修身、傳承文化”為主題,創新設計了茶藝競技“解讀茶藝、品飲茶藝”新形式;以“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門課,傳承茶文化”為主旨,搭建了全國茶藝與茶文化類骨干教師培訓平臺。
積極構筑茶藝競技引導茶藝教學新體系。團隊始終以“杭為茶都、傳承國飲”為責任。根據大賽命題需要體現“職業性、教產合作、教學為本”等原則,兼顧競賽項目可操性和教學成果資源轉化,組建來自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葉教育系統和企業行業等專業人士的茶藝賽項專家組,制訂中華茶藝大賽既要體現“高”又要富含“職”。大賽積極將“以茶會友、品茗賞藝,悟道修身、傳承文化”主題,融入“以德樹人”內涵式發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中,2013年-2015年3屆全國中華茶藝大賽以“指定茶藝、創新茶藝、品飲茶藝及解讀茶藝”等競技形式,引領高職茶藝教學實踐與創新。
搭建全國高職茶藝教學規范與資源共享平臺。以培養“透亮愛茶人”的教師目標,組辦2014-2015年兩屆全國茶藝與茶文化類專業骨干教師(企業頂崗)培訓班,組建國內茶藝、茶文化界頂級專家授課大師團隊,分別從基礎篇、審評篇、茶藝篇、茶席篇、資訊篇及實戰篇等由淺入深、理實一體的教學規范,培訓大家“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門課,傳承茶文化”,力爭做一個“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不讓自己后悔的人”,做一個“傳播茶正能量、將人在草木間的深刻內涵融匯到工作、學習及生活中”的透亮愛茶人。同時,搭建一個茶藝教學資源共享的QQ與微信交流平臺,不定期組織線上線下交流活動。
制訂全國高職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標準。通過3屆茶藝國賽和2屆茶藝國培的沉淀與積累,再經過市場調研與座談研討,按照茶藝師、評茶員、茶業經營管理師職業資格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設置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目標,于2015年制訂提交并發布全國高職院校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標準概要。積極總結職業教育專業“三化理念、四件利器、五大要素”建設經驗,遵循學習“謀技、謀智及謀道”三階段原理,借助全國商指委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指委平臺,共同研究制訂擁有“興”(有情懷、有格局)、“觀”(辨是非、強洞察)、“群”(有擔當、樂奉獻)、“怨”(勤思考、勇進取)的四有愛茶新人專業教學標準。
創新設計兩種“頂天立地”茶藝競技新形式。在全國職業院校中華茶藝技能大賽競賽內容上除了完善已經出現的指定茶藝和創新茶藝及茶席創新競技形式外,還創新設計了解讀茶藝和品飲茶藝。其中解讀茶藝競技,以一種全新對接網絡時代的傳播茶文化形式。選手們在10分鐘時間內以微電影形式,詮釋自己心靈深處的茶藝真諦。同時,品飲茶藝競技,引導選手將茶藝融入生活。選手抽簽決定沖泡品飲的茶類和競賽主題,在15分鐘內用茶藝展示詮釋自己對所選主題的理解。旨在考察比賽選手在識茶與懂茶的基礎上,如何把茶藝技能與品茗環境很好地融入現實生活之中。目前該種茶藝競技形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中華茶奧會茶藝大賽、全國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茶藝大賽等不同規格茶藝競技活動。
凝練探索一種“魚漁雙授”茶藝傳承教育新模式。通過舉辦茶藝國賽、創新競技形式,引導全國職院茶藝教與學;利用茶藝國培、筑壇開講,培育師資、規范教學,共享資源;憑借著書立說、微信傳播,系統闡釋“茶藝內涵、人才層次、培育目標、社會功能、文化基因、傳創之芯及四有愛茶新人”教育體系;成立全國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指委,制訂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標準,固化“魚漁雙授”茶藝傳承教育新模式。
牽頭組織舉辦全國高職院校中華茶藝技能大賽。2013-2015年先后組織承辦三屆中華茶藝技能大賽和浙江省高職院校中華茶藝技能選拔賽,先后采用“指定茶藝、創新茶藝、解讀茶藝及特色體驗”團體茶藝競技形式和“指定茶藝、創新茶藝、品飲茶藝及茶席創新”個人茶藝競技形式,在全國范圍內極大地推進茶藝的發展。通過茶藝大賽讓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團隊及學院的茶專業在逐步成長。茶藝大賽已經逐步成為人才培育的平臺、茶藝教學交流的平臺、傳統民族文化傳遞的平臺以及一個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的窗口。
通過論文發表和思考感悟等途徑規范茶藝健康發展。在2014年《中國茶葉》第11期提出了茶藝內涵,即首先是一種科學沏泡茶的技術,其次是在沏泡茶過程中融入諸多審美元素的藝術,除此之外,茶藝還應是一種承載沏泡茶者身心修為窗口和一種傳播地方民俗域情的獨特文化載體。同時還界定了茶藝人才培養層次,即中職院校的學生建議將其培訓成為茶藝技能操作者和茶藝活動傳播者,其參加的茶藝技能競賽重點包括體現茶藝基本功的指定茶藝、團隊協作創新的團隊茶藝以及現場服務茶客的體驗茶藝;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建議將其培養成為茶藝內涵提煉豐富的研究者和茶藝推廣活動家,其參加的茶藝技能競賽重點是茶藝內涵思索文集創作、茶席設計現場布置及團隊協作的創新茶藝;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建議將其培育成即可從事茶藝活動的傳播者,又可成為茶藝作品創新的創作者,其參加的茶藝技能競賽重點是體現茶藝團隊協作的創新茶藝、詮釋自我對茶藝精髓理解的解讀茶藝及體現服務意識的體驗茶藝。3個層次的茶藝人才培養既要體現中高職茶藝人才培養的銜接,又要兼顧高職茶藝人才與本科茶藝人才培養的互通”。
茶都筑壇開講、網絡傳道解惑,傳創茶藝教育資源。一是利用杭為茶都優勢,筑壇開講、著書立說傳承茶藝。團隊在茶藝國賽與國培期間,先后于2013年11月,2014 年7月,2015年1月、10月,2016年1月多次牽頭組織全國性茶藝教學及教育資源傳創交流培訓及學術研討會,同時開展《茶藝的發展與未來》《茶藝的教與學》《茶藝教師職稱晉升ABC》《茶藝傳承與創新》等講座,并組織成立全國茶藝與茶文化教育資源共享聯盟,牽頭主編《茶文化與茶健康》《綠茶加工與評審檢驗》《紅茶加工與評審檢驗》《黃茶加工與評審檢驗》等教材。二是團隊負責人從2013年開始建立QQ群、微信群,一直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茶藝專業建設經驗理論總結分享。開創“茶博士·星海泛舟”專欄180余期,開設這個欄目的寓意是“廉美和敬茶為媒,學海無涯悅作舟”,貫徹執行好“三眼三石”,即做事要有勤學的眼色、明辨的眼光、修德的眼界,做人要平凡如基石、擔當如柱石、篤實如磐石的理念。三是組織國際無我茶會和茶藝帶我去遠行活動,豐富茶藝育人作用。團隊負責人以國際無我茶會副秘書長身份于2015年10月24-28日,帶領團隊組織并參與在浙江杭州、千島湖、龍泉及龍烏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無我茶會,來自日、韓、美、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地區等國內外500余名茶人參與其中,崇尚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
開創茶藝與茶葉營銷新專業,成立全國商指委茶藝專指委。2015年8月向全國商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申報籌備成立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簡稱茶藝專指委)并獲得批準,秘書處設在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11月16日-18日在北京舉行成立大會,于2016年1月24日-26日在杭州召開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指委第一次工作會議。教育部茶藝專指委主任由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陳德泉擔任,副主任委員由浙江大學茶學系主任屠幼英等5人擔任,秘書長由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張星海擔任,副秘書長分別為山東農業大學茶學系主任黃曉琴等兩人擔任;茶藝專指委委員有華中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玉瓊、上海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周星娣等140多人,分布于20多個省市涵蓋中職、高職、本科、學會協會及企事業單位。
起草《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標準和《茶藝傳承與技能創新》課程等標準規范。按照全國商指委統一部署和茶藝專指委職責義務,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精神,通過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指委平臺,對團隊牽頭起草的《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教學標準、《茶藝傳承與技能創新》課程標準、《品飲茶藝》競技操作規范及《茶藝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規范進行研討,并達成初步共識。尤其是茶藝專業教學標準和茶藝課程標準將是今后一定時期內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指導規范。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