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連
莊子曰:“文滅質,博溺心。”意思為花樣名堂過多,反而會掩蓋掉事物的本質,事物過于駁雜就會讓人糊里糊涂。《語文課程標準》注重 “以人為本” 的原則,明確要求作文教學不是要把學生個個都培養成語言學家或文學家,而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樂于敢于“標新立異”,甚至是“異想天開”。 因此,教師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應該鼓勵學生勇于突破陳規,擺脫原有知識范圍和思維定勢的禁錮,滿足學生求知、參與、交流、成功、自尊,從而產生富于創造性的新發現、新設想。正所謂“大道至簡”,作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實現“簡簡單單教作文,扎扎實實促發展”。
一、貼近生活,拓寬寫作源泉
英國教育學家洛克說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我國教育家葉圣陶也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可見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興趣是寫作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認為寫作指導應想辦法突破作文教學的封閉性,主動建構與社會日常生活的廣泛聯系,教師在引導寫作時,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尋找學生身上所存在的興奮點,誘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寫作成為學生的需要而不是學習任務。作文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把一天中所經歷的愉快的、煩惱的、甚至是傷心難過的事情記錄下來,讓學生以寫作來反映生活,用筆真實記錄下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就會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進入寫作狀態,實現“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作文命題也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命在學生心坎上,讓學生一見到文題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積累涌上心頭,浮現于眼前,產生寫作欲望。當然,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由老師提問、設疑,幫助學生進行寫作前的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分析、綜合、類比、聯想等能力。這種因勢利導的寫作引導方法肯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進自然,儲備寫作素材
大自然是一本鮮活的教材,是一個生活的大課堂,蘊含著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是學生嬉戲的樂園,是學生體驗生活的舞臺,更是語文寫作素材的大倉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引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讓學生親近自然。在那春天湖邊垂柳姿態中,體會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生命之美;夏天讓學生蕩舟荷塘,感受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壯觀之美;秋天帶著學生到螃蟹塘口品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味道之美;冬天帶著學生到湖邊領略湖面的廣闊和波濤的雄壯。讓學生在觸摸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蝶一蜂,飽覽自然美景,去發現自然的千變萬化。這樣會讓學生在作文時有物而寫,有形而繪。
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寬寫作訓練途徑。通過指導觀察、分析,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他們的寫作情緒。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大隊部舉行的各種教育活動,指導學生觀察、寫作,強調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真情實感。此外,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課外活動,還要隨時注意學生想什么,做什么,指導學生動筆寫作。
三、了解家鄉,積蓄寫作情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都強調了社會實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對于寫作來講,社會實踐亦同樣重要。獨特的民俗風情,深邃的民間文化,無不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融入其中,能陶冶性情,蕩滌心靈,積蓄情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把握作文教學契機,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感,這樣對提高作文水平大有益處。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和整理流傳于家鄉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讓學生感受家鄉民俗風情之美,鄉間勞作之美,民間文化之美,培植學生的人文精神,增強學生熱愛家鄉之情。這樣也就積蓄了學生寫作情感,萌動了學生寫作熱情,讓學生產生了一吐為快之感。
只要時機適當,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游覽當地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調查家鄉的民俗風情。也可引導學生進行民間文化的探源活動,組織學生欣賞地方文藝,讓學生作評價,說感受。亦可讓學生選素材,編劇本,古戲新唱,讓學生的寫作有料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四、開放寫作評議,關注個性思維
寫作評議是對學生作文及其過程的評判,是人文性很強的一種評價。開放寫作評議,不光教師與學生互動評議,也讓學生互動評議,讓學生從聽眾、觀眾變成導演和演員,這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寫作主體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議應該是“對話”式的,“對話”不僅僅是言語的交談,更是一種交流、溝通和理解。用欣賞、贊美、鼓勵、鞭策代替武斷的評判,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和力量,從而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教師要實現對學生的具體評價,針對不同問題個別點拔,將關注投射到每個人的心靈,把期待寄托于每一篇作品。
學生互相評議,在學生的相互評議中,讓學生把自己對同學作文的驚喜之情、遺憾之情、鼓勵之情用美麗的文字寫給對方,讓每一位作者都收到幾份珍貴的禮物。情感與心靈的認同,比單純的文章評析更能打動學生。這就為學生創設了相互欣賞的情感空間,學生之間真情涌動甚至惺惺相惜,真誠的贊美、友好的建議成了作文評議的主旋律,這樣的寫作教學定會獲得最佳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