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常幸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中學)
農村住宿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初探
◆崔常幸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中學)
對農村住宿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探討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培養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班級管理,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
農村住宿生 宿舍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養成教育是對學生行為指導與良好習慣養成的一種教育模式?!别B成教育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學生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住宿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班級管理,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礎,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從初一至初三在校住宿生約占60%。因為許多學生在家里是獨生子女,父母視他們為掌上明珠,在家里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部分住宿生品德行為、學習、衛生習慣較差。要使他們改正這些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付出很多的辛勤勞動才能漸漸養成。我認為養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應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制定健全的規章制度,使學生日常行為有章可循
俗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分別給學生制定出系列性的養成規范,是使認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保證。
為了更好地規范住宿生的行為,我校根據實際制訂了《住宿生日常行為規范》、《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寢室評比制度》、《住宿學生訓誡》,《中學生禮儀常規》等規章制度張掛在墻上,要求學生時時對照守則和公約,事事從我做起,爭做文明學生。制度內容基本包括了中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生無論走到哪,無論什么時候,都有規范約束他們的行為。
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我校從初一新生入學著手,每一新學年對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課,就是校紀校規的學習。主要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制定的各項制度,使學生行為有規可行,按章操作。這對我校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起到較好的效果。
(二)加強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推進素質教育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老師和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指導,思想上的重視。住宿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呆在學校里,這更需要老師的引導。如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我認為應抓好下面幾方面:
1.嚴格作息制度,確保學習時間
俗話說:“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工作和學習”。為了使學生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我堅持每天早上比學生稍提前起床,然后到學生宿舍檢查學生起床情況,給學生做好早起的表率。在營養早餐就餐期間,我深入同學們中間,及時了解出勤情況和他們的身體狀況。中午午飯后,堅持不定期查看教室和寢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午休習慣,晚自習后督促他們按時就寢。
作為班主任,我經常深入住宿生,了解掌握住宿生的動態,因人而異地激發住宿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初一年級大部分住宿生剛來時無法適應學校的要求,經過教師們的一番努力,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了課前不預習,作業不規范、不按時完成,課堂不發言,課后不復習等不良習慣。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住宿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呆在學校里,除了上課、晚自修等學習時間和晚上的休息時間以外,還有較多的課外時間。我校經常有計劃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展住宿生球類比賽,成立各類藝術社團等,讓住宿生們在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同時增加才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個人素養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文明社會的要求。農村學生的衛生意識不太高,不論是個人衛生習慣還是公共衛生,做得都不太好。因此,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就顯得更為重要。
我擔任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對住宿生的宿舍衛生要求做到保持門、窗及墻壁的干凈、整潔,做到無污跡、無灰塵、無手印腳??;地面干凈,無紙屑、果皮等雜物,地面粘有的雜物要及時清除,走廊不存放垃圾、污水;宿舍堅持每天打掃二次;按規定輪流值掃、擦洗,每一扇門、每一塊玻璃,都有直接責任人,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宿舍衛生間要求做到便后沖洗并用清潔劑不定期清洗。按照規定的方法折疊被子,要求寄宿生規范整理各種生活用具。我經常深入學生宿舍檢查宿舍內務情況。為了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我實行宿舍日志,讓每天的值日生把宿舍衛生情況做記錄,要求每個宿舍在星期日晚對上周宿舍工作進行總結,并對宿舍存在的問題作出整改方案。對做到好的宿舍及時表揚。
開展個人衛生檢查也是促進學習良好衛生行為養成的一個重要措施。日常生活中,我特別留意孩子們的儀容儀表,發現男生頭發長了就提醒及時理好頭發,發現女生有留長指甲的就暗示她及時修剪。我還親自為孩子們折疊衣物,在給他們指導的同時也樹立了榜樣,最終使學生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講:“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焙玫牧晳T使人受益一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為了使我們農村的孩子們在將來能以高素質的形象面對生活,讓我們對農村住宿生的養成教育天天堅持,常抓不懈吧!
[1]張鵬.高考狀元縣“陪讀農民軍”的蝸居生活.中國青年報,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