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吉林省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城大街小學)
關于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張玉華
(吉林省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城大街小學)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單單要求學生把歌學會,或者背唱歌曲,還要求學生把握歌曲的藝術內涵,能夠理解歌曲的內容、情感和風格,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姿勢和習慣,進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訓練,提高歌唱的表現力。
音樂教學 寓教于樂 情境 興趣
音樂課作為一門綜合科課程程,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要讓學生在音樂中得以放松,緩解上主科課時的壓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美得音樂中開拓視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因此,作為小音樂的教育者,我們應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努力探索,尋求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依此發掘學生的潛能。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概念、后舉例、再練習”。在一次“連線”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在分辨延音線和圓滑線時比較困難,所以我改變了這種傳統的作法,試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比如,歌曲《小小一粒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大海里有些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對大海的認識。教師的一個鼓勵,一句肯定的語言,都會讓學生對課堂對音樂課充滿興趣,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會輕松和諧。
這種教法比糾纏于概念不放而勉強為其死記硬背教起來輕松的多,學生學起來也非常愉快,達到了學生自己嘗試的目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媒體設備,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有聲的語言和逼真的形象來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為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有關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戲,表演音樂短劇,小樂隊伴奏,打擂臺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在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
學習必須與個人經驗建立起聯系,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實施建議之一。教學情境對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促使其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在音樂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境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激發、感染、陶冶、誘導學生的情感,促成良好的審美能力。當學生進入一種特殊的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都是美的形象,自然就會對音樂產生一種期待、期盼、渴望的情緒。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創設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聯以及所要探究的知識密切聯系的情境,增強他們參與探究活動的激情,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音樂創作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有好多內容適宜于學生開展模擬性實踐,進行發散性創編,教師必須善于捕捉這種時機,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作嘗試,通過創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創新教育成為世界教育一大發展趨勢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積極自主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作音樂中,張開想象創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滿創造快樂的音樂殿堂。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因此,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模仿能力采取聽唱、模唱教學法,引導學生把歌兒唱的動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單單要求學生把歌學會,或者背唱歌曲,還要求學生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能夠理解歌曲的內容、情感和風格,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姿勢和習慣,進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訓練,提高歌唱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