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廣富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網市鎮中心小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探討
◆賀廣富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網市鎮中心小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這是不可或缺的課堂環節,能夠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近幾年,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闡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提問策略。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提問藝術
語文作為初中階段基礎性學科之一,能夠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與運用的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然而,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整個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和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提問的藝術性,根據初中生求知欲望強烈的特點,主動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出來,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融入到語文情境之中。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出合理恰當的問題,將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集中精神深入思考問題[1]。學生只有產生好奇心,才會有足夠的求知動力,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學習期間,由于學生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所以有時候學習顯得過于隨意。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對此教師不能簡單的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要通過巧妙的提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并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在歸納與整理自己的思路后,聽課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學習效率很高。
(三)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新課標強調,教師既要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包括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兩種,我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用到口語。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以后,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見解和觀點的機會,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既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也增強了當眾發言的勇氣,語言表達也更加靈活。
(一)緊扣教材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要與教材重點內容相結合,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提出恰當的問題。問題應該具備一定的針對性與啟發性,抓住了教材的重難點,對于重點問題,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對于一些難點問題,教師要先提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再解決難點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故鄉》時,其中有段話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理解,則難度很大,對此教師可先提出簡單的問題:“文章里面的“路”和生活中的路一樣嗎?路和希望之間有哪些聯系?”教師如此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輕松的理解課文難點內容。
(二)難易適中
教師提問是否恰當,關系著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提出適宜的問題,才能將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完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若是教師提出不當問題,則最后是教師自問自答,很難將提問效果體現出來。例如,在《最后一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初中認識文中人物形象以后,教師可詳細探討結尾描寫的內容,并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寫粉筆字并不難,也不吃力,為什么作者卻要將全身力氣使出來?采用這種方式結尾的作用和好處是什么?”這兩個問題難易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找到答案,這樣學生既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還發散了思維。
(三)深度合理
教師要注重提問的藝術性,不能提表面上的問題,這是因為這篇課文較為簡單,無法將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激發出來,學生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無法獲得較大的收獲。特別是對一些成績優秀、思維敏捷的學生而言,問題過于簡單,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枯燥乏味之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確保深淺合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背影》這篇課文時,作者詳細刻畫了父親買橘子時的動作,即“父親是一個胖子,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透過這些動作,能夠看出父親買橘子非常困難,不過后面又有一句:“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為理解父親心中的輕松,教師若是直接讓學生回答,則難度很大,所以教師可分解問題:“第一,父親身上的泥土從何而來?第二,父親身上的泥土反映了什么?第三,父親為什么要買橘子?第四,既然買橘子過程非常辛苦,但是為何故作輕松?第五,父親心中是否真的輕松?”這些問題從簡單到困難,逐步引導學生找到最終答案,即父親不想我擔心,所以表現得輕松,并且因為盡到了父親的責任,所以心中感到輕松。如此下來,學生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課文內涵,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
(四)層次分明
初中語文學習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課堂提問也要有一定梯度。教師要從小問題出發,逐步深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始終維持著較強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感受到學習樂趣,同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牢固掌握更多的重難點知識。例如,在課文《變色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基礎性問題:“奧楚蔑洛夫有哪些性格特點?奧楚蔑洛夫有哪些善變的特征?”最后在問:“奧楚蔑洛夫始終沒有變化的是什么?”隨著提問越來越深入,能夠讓學生更輕松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方式。
(五)答案多元
教師在提出問題以后,學生的回答有時候會很片面、不完整,此時,教師不應直接進行糾正,而是指引學生深入思索,將問題弄清楚,結合文章內容尋找答案。初中語文很多問題答案并不唯一,主觀性較強,教師的答案也并非是唯一標準答案。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多元化的答案,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在課文《社戲》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將文章理解透徹,教師可以提出較為新穎的問題,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課文結尾是:“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此,教師應提出問題:“應該如何理解文章這個結尾?你是否在生活中出現過這種體會?”提問以后,學生很快投入激勵討論,由于學生經歷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教師最后總結學生的觀點:作者難忘平橋村真摯、淳樸、善良的人,難忘平橋村特有的江南水鄉生活。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注重提問的藝術性,以實事求是為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恰當、適宜的問題,讓學生進入到問題情境之中,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樣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確保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真正實現。
[1]曹瑞清.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05):168.
[2]蘇利桐.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4,(04):118.
[3]桑淑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的藝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1):122-123.
[4]郭石祥.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咨訊,2015,(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