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新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第二中學)
初中語文課堂實施有效合作教學探討
◆楊永新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第二中學)
初中語文課堂運行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是確立學生主體性,為學生發展而實施的教育活動。老師要創建平等和諧的小組氛圍,搭建平等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努力激發學生交流主動性,靈活安排小組合作的時間,指導學生充分預習并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指導學生把握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的方向,切實讓合作學習成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中語文 小組合作 靈活性
傳統的語文課堂上,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這與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是不相一致的。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改變了這一狀況。這種學習方式是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成員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教學談一些看法和做法,與同仁共勉。
小組合作的開展以及有效性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基礎之上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和較強參與意識。合作學習側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上的合作解決,而不是一些基礎的字詞、朗讀方法和比較簡單的內容理解等,可以說是一種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的開展。如在《沁園春·雪》這首詩歌的學習中,不需要讓學生對“這首詞分上下闋,各寫什么”,“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一句”等問題進行探究,而應該是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分析作者運用“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意象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虛寫與實寫各是什么,虛實結合手法運用的好處,作者為什么要對歷代英雄人物進行評價等問題合作探討。可見,小組合作的意義是發揮大家的力量解決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獲得閱讀分析和欣賞能力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學習,更是學生學習品質的學習。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需要討論,需要交流,這本身就是相互學習和提高。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可讓臨近座位的四名同學組成合作小組,安排一名語文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要他們在合作中有記錄,有思路,最好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形成文字。教師可做適當指導,給學生們足夠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在交流展示中獲得問題的解決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農村中學的學生表現的較為羞怯,課堂氣氛沉悶,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表現的更加明顯,學生明知答案他也不舉手說。教師先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在和諧的平等關系下學生才能放大膽子,才有可能大膽的說。記得開學初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鼎湖山聽泉》中作者是如何“聽”的?沒有注意到學生處于對新老師的適應階段,拋出問題后,沒有和學生細心交流,遠離了學生,從而學生小組交流很快就沒有聲音了。就這樣一次小組合作學習宣告“破產”,因而教師應試“蹲下來”。
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是小組合作的基礎,而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則是小組合作的開始。學生之間的不平等表現是很明顯的,有一次教學《成功》時,讓學生合作交流“什么是天才?”四人小組在下面說了很久,看學生交流的很投入。自以為這次的效果很好,當第一小組發言時只說了二個字“聰明”。大多數的小組結果都差不多。課后我問同學,你們小組討論了那么久,怎么會只這樣一個答案。他說小組里只有“好同學”發言,差一點的學生就不會思考,或懶于思考,沒有自己的觀點,只能跟著好同學走,好同學說什么他就說什么。這一現象在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很常見地,也正是這一現象的常見而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讓同學明確個體上是有差異的,差異不是不平等,你是一個平等的人就要在好同學面前表現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小組長帶好頭給同學機會。鼓勵學生說自己的話,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同學,形成良好平等小組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語境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小組合作中的交流讓學生主動將他人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當觀點被肯定時,會帶著成功的體驗進入下一個學習內容;當觀點被否定時,要注意傾聽他人的發言;當意見不一,學生之間會產生新的問題,爭議在此將極易發生,而學生在傾聽之后認識到不足,意見就會在交流中統一、升華。例如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習小組圍繞“誰是小說的主人公”展開討論和交流。小組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還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比如,舉行查字典比賽、成語接龍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和問題搶答競賽等,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評價各小組的團體成績,并將其作為小組成員個人成績的組成部分。
合作不是不要獨立思考,不是盲目的合作。當問題出現,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不能倉促地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好小組合作非常關鍵。例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時,提出“為什么楚王要羞辱晏子呢?”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寫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在這些準備之下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交流很活躍,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最終看法都得到了統一,當然有個別小組提出質疑“是否作者為了突顯晏子?這對是否有討論的價值提出了挑戰。對此,我讓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再由各小組一起討論,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交流自己的看法,合作中更深刻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更深的挖掘課文中深層的內含。交流才能在此升華,這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真諦。
另外,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比如,教學說明文時,要求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運用學過的說明文寫作知識寫一篇介紹植物的說明文。為了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互相討論,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語文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小組交流時,教師要發揮好導學的作用,并要適時地引進競爭機制,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
總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拓寬思路、問題探討的多元化,而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獨立的思考中才會有疑問,有了疑問才會產生互相交流、質疑、解惑的欲望,這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語文課堂就真正“亮”起來了。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會面臨許多困難,但本著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這樣的最高目標,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為此不懈努力,希望能夠改善原有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狀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