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峰
(江蘇省海安雙樓中等專業學校)
提高《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踐與嘗試
◆陳雪峰
(江蘇省海安雙樓中等專業學校)
通過對《機械基礎》課程特點的分析,從激發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學習的興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其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機械基礎》 課堂教學效果 實踐與嘗試
《機械基礎》是中職學校機械專業通用的基礎課程,也是機械工程學習的基礎。相比于高職院校,中職學校的《機械基礎》課程略簡單,重點內容是機械相關的原理、概念及其應用,教學側重實用性,即在基礎原理和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計算,以掌握機械相關技能。由于中職學校《機械基礎》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課程內容既包含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概念,又有多種圖形和計算,所有內容都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同時,《機械基礎》課程將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相結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以便于學生理解,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
(一)激發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是按照教材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此種做法不僅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而且使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因此,在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營造和諧的教和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
對于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心理尚不成熟,對未知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變速機構時,教師可利用學生對駕駛汽車的好奇心,向學生介紹在汽車駕駛的過程中,司機通過撥動右側撥桿,按照路況控制汽車的行駛速度、前進和后退。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操作撥桿的過程,告訴學生其實質就是變速機構的原理,即:使一對齒輪傳動比的方向和大小發生改變便能實現汽車的控制,這樣用新鮮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設教學情境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情境更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效果。在中職學校《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把課堂教學融入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和熏陶下,激發思考能力。教師可以將教材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授槽輪機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入電影放映機的生活情境來實施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電影放映所需的卷片,其設計目的就是為滿足影像在人們眼中停留的情況,并且卷片的槽輪機構使用四槽式,以此來實現膠片運動的間歇性,每當圓銷在傳動軸的帶動下轉過一周,相對應的槽輪也會轉動,從而實現電影影像的暫留,讓學生在放映電影的情境中,提升學習興趣。
3.適當地設置問題
學生的主動學習往往從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開始,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疑問,才會對此產生興趣,并積極地探索以尋求問題的解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設置問題,并引導學生去思考。教學實踐證明,此種教學方式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效果明顯。例如在教授棘輪機構時,教師可以提出:我們在騎自行車的時候,順時針踏動腳踏板,自行車向前駛進,而逆時針踏動腳踏板時,為什么不會出現向后行駛的情況?為什么在下坡路段,即便是不踏動腳踏板也能實現向前行駛?諸如此類,以一系列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由于《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繁多,知識理論復雜,因此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貼合學生實際,將復雜的知識點變得簡單且具體,把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形象化,以便于學生理解。例如,機械結構、液壓傳動、機械應用等知識的教學,都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邏輯和空間想象力,而這對于處于中專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困難的,學生很難從中獲得重要的內容,同時也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降低了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不明顯。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教材知識點進行分解,逐漸教授給學生,而在此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不失為一個切實可行的輔助方式。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需要講解的機械知識分解并制作成音頻動畫的形式,或直接通過相關微視頻的方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機械知識。例如在教授鉸鏈四桿機構時,其中涉及到兩個方面:曲柄滑塊機構、曲柄搖桿機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兩大機構的內容制作成動畫的模式,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所用的課件中,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機構的規律和運作方式,從而完成機構的教學任務。
(三)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機械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不僅能熟練掌握理論知識,還能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教授的基礎,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機械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1.將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由于《機械基礎》教材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將教材的內容融入生活實際中,那么教學效果將成倍提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于教授《機械基礎》課程的機器與機構的概念,教師往往只是單純地解讀教材,學生對概念內容一知半解,只能選擇強行記憶的方式進行學習,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教材知識為基礎,融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不只是浮于文字。例如:在教授機器和機構的概念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講解,自行車屬于機構,而電動車則屬于機械,兩者之間的不同主要是因為電動車能夠將電能轉換成動能,自行車則做不到這一點。再如教授傳動機構時,教師可以引入拖拉機的工作原理以及拖拉機如何運用帶傳動的方式進行工作。將教材結合生活實際,一方面,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并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難度,從而容易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
2.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
中職學校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一項技能,以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因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校領導及教師都會特別重視實踐課程的教學。例如:在鉸鏈四桿機構基礎知識教授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應用該知識的機構或機器有哪些,并就某一機器進行深入的探討,實現鞏固教學。
總之,中職學校教育的主要理念是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相應的技能。因此,在《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情境教學,適當地設置問題,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讓學生不斷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李沛全.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基礎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學園,2015,(14).
[2]文靜.探索中職生《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9).
[3]王麗敏.《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踐行“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