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慧 張德貽
(山東省鄒城市城前鎮北王小學;山東省鄒城市嶧山鎮中心小學)
芻議班主任語言要“六多六少”
◆陳曉慧 張德貽
(山東省鄒城市城前鎮北王小學;山東省鄒城市嶧山鎮中心小學)
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語言的運用尤為重要。語言運用得是否恰當、得體,直接關系班主任工作的成敗。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對學生多尊重、多鼓勵、多贊美、多幽默、多交流和多創新,不僅要在行為上與學生“平坐”,還應努力修煉談話技巧,恰當地運用語言這門藝術,說一些能打動學生心靈的話,從而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班主任 語言藝術 語言運用 溝通
詩人但丁指出:“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那么,班主任應如何在繁鎖的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語言這門藝術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成為他們真正的教育者、引路人呢?
教育須從尊重學生的人格開始。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學方式。事實證明,同樣是一件事,有的班主任布置起來能讓學生心悅誠服,事半功倍;而有的班主任布置起來卻像下達死命令,令學生忍氣吞聲,事倍功半。這里就有個說話語氣在起作用。如“某某同學留下來掃地”是祈使句,換成“誰愿意留下來掃地”便是疑問句。實踐證明,帶有商討、征詢成分的疑問句委婉動人,學生愛聽,而祈使句的語氣卻叫人有唯命是從的感覺,聽來生硬、強制,如“下期黑板報哪位同學愿意負責”會比用“下期黑板報由某某負責”好些,用“哪位同學愿意做衛生監督員”會比用“某某做衛生監督員”要好些,用“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提前回家,好不好”會比用“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不能回家”效果好。
“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因此,我認為只要我們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給孩子一些批評,就會給他們帶來快樂。我們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只要孩子們快樂了,相信我們的班級也就會變得更有生氣了。
我班里有個學生,非常聰明,成績也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經常完不成作業。這讓我很生氣,總是嚴厲的批評他。他是班上的勞動委員,勞動非常的積極。為了這件事,我把他勞動委員的職務給撤了,每天中午都抓著他去辦公室做作業。這樣下來,星期一到星期五很好,他能按時完成作業,可一到周末,他又被打回了原形。這讓我很是頭疼。時間一長,他對我也敬而遠之了,不敢跟我說話,有時在路上遇見我就繞道走。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怎么現在弄得我像只老虎,讓他這么害怕嗎?我開始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發現原因就在于我對他的批評太多了,鼓勵太少了。因此,我又恢復了他勞動委員的職務,在每次的班會課上,我都會提到他,在全班同學面前鼓勵他:“他有很多的優點,勞動委員的職務干得非常精彩。美中不足的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希望你能改掉這個壞毛病。一下子改不掉不要緊,我們慢慢來,好嗎?”
現在,這位同學的進步非常大,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了,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看到他的進步,我很欣慰,也很慶幸,我也看到了鼓勵的力量。
贊美是欣賞的結果,是欣賞學生的自然流漏,是對傾聽和欣賞的鞏固。它和表揚不同。它不是當著學生的面的表揚,而是在學生背后的贊美。它是融洽人際關系的法寶。實踐和試驗表明,老師的傾聽是不是假的,老師的欣賞是不是做作出來的,只有當學生聽別的同學說出來的時候,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才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對老師的教育感恩,才會肯定老師的誠意,才會不自覺地在老師的期望方向上,邁出腳步。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在其他學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試圖教育的學生的優秀品質,贊美他的行為和思想,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注,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懷,都是發自內心的對人的尊重。
例如,我班有個學生,性格暴躁,經常打架。我仔細分析了他的問題后,認為,他的人品不錯,在一次班會上,我有意識地對該學生進行評價,我說:“XXX,盡管有時打架,但是他有許多好品質,并不是一無是處。他見義勇為,辦事情雷厲風行,敢于承擔責任;他人際關系好,有號召力;他喜歡幫助別人,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正義感。如果他要遇到事情了,能夠冷靜想一想,采取比較好的辦法,就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了。”當他聽完老師對他有如此好的評價后,他再也沒有隨便發脾氣了。因此,作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贊美學生的優秀品質,就一定能夠帶領學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幽默為首,事半功倍。幽默是語言批評方式的一種軟著陸,它以笑聲代替批評,以詼諧化解尷尬。前蘇聯一位詩人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許多班主任教師體會到了幽默語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經常運用幽默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哪天早晨,有同學遲到,我說:“你家的鐘表是不是該擦油泥了?”全班同學都笑了。氣氛活躍了,我抓住教育機會,接著說:“上課晚兩分鐘不要緊,我們可以等你,或者課下補補課,最多挨老師幾句批評。可是你們要知道社會、人生是不會等我們的,機會是不可以補的。我們應該養成守時的良好習慣。抓緊時間就是抓緊生命,抓緊了時間就是抓緊了金錢啊。”同學們再一次笑了,遲到的同學在笑聲中都會得到教育。
看來,班主任的語言也不必都得嚴肅認真,幽默詼諧的作用也不小。
一些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時,更多的是談話,而不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表現在交談過程中沒有耐心、也沒有意愿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便“聽”了,也是在冷漠地聽,批判地聽,更多的時候是沒等學生說完,就劈頭蓋臉的批評責備,表達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心情。即使學生表達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往往被教師的隨意插話和主觀評判所打斷。這樣,談心的效果自然會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談話中,班主任往往難以忍受交談過程中的片刻靜默,學生的表述出現停頓時,班主任可能會馬上加以催促:“你說,快說啊!”這就會使學生感到自己在被審問,并且產生抵觸情緒。但是事實上,班主任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尋找適當的措辭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話都會使學生產生“老師并不重視我的感受,也不重視我本人”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而對學生多了一些武斷的印象和行為。
講道理,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是班主任的“家常便飯”,通過不斷地教育,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知榮辱、明是非、懂道理。但多講、常講又應避免重復啰嗦。長期一個腔調,長期都只是幾句生硬的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而充耳不聞。如果能用生動形象、靈活機智的語言,加上新穎別致的內容,就能使學生有常聽常新的感覺。班主任跟學生交談時,可從身邊事情談起,可借故事為依托,可寄教育于教學過程中,也可寓哲理于說說笑笑中……總之,形式應多樣,盡量使學生聽后心悅誠服。然而又要注意避免拉扯太遠、漫無目的。在目的性明確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語言表達是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傳授知識信息和教育學生的重要工具。因此,班主任的語言藝術探索是沒有止境的。班主任要認真鍛煉自己的語言,注意語言的修養,提高語言的素質,掌握語言的藝術,增強語言的表達力,使與學生的溝通變得更加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