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云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辛店鎮中學)
“小組合作”在中學數學課堂中的探索
◆陳元云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辛店鎮中學)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數學課程標準》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在數學課堂的作用;“小組合作”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評價等幾個方面對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及可實施性進行分析、總結。
新課程改革 小組合作 中學數學課堂
伴隨著數學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給學生搭建了一個便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是讓學生經歷、體驗和感受知識探究過程的良好途徑。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逐步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和學習。這種學習形式,對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信心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知識的精神是非常實用和高效的。筆者在近幾年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并運用“小組合作”,并對此作出了一些反思與總結。
1.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數學教學最主要的是要把學生的基礎打好,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與運用,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支撐,基本能力的形成就無從談起,學生的后續發展更是一句空話,作為我們一線的數學教師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根本標志。同時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一定的基礎作保證,就沒有他們的獨立思考,也就沒有了小組合作,更沒有學生的創新。因此,筆者認為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生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的前提之一。
2.注重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然而要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同時,只有學生學會了思考,才會在小組合作中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問題中,只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才會有合作交流,才會出現不同的解題方法。因此,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礎。也就是只有每個學生都具備了良好的思維品質,才會使得小組合作更具有實效性。
3.合理分組,合理編號
每次學期之初,教師可以先通過學生入學后一段時間的表現及對學生的書面測驗,采取教師協調,學生自愿的原則,對班內學生合理分組,合理編號,利用課堂教學創設合作與競爭的氛圍。例如,可以把班內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做為一號同學,其他同學根據不同小組的不同情況,自己確定自己的組內編號。通過課堂教學創設小組之間以及不同小組的同一號(比如,每組的五號)的同學之間形成合作競爭的良好氛圍。
總之,班內分組盡量要做到科學、合理,同時還要體現民主與集中。不同的班級分組要不同,要力求使各組之間學生情況基本平衡,組內氣氛和諧愉快。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這樣才有利于他們之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同學之間不斷地切磋及摩擦才更有利于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既非時時可以進行,也非處處能夠合作。筆者在對教師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效果的調研中發現下面兩種情況下進行小組合作時效果最佳。一是在突破重點難點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發表自己的意見及見解,并不斷從同學之間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解決問題,最終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二是在“開放性”問題時,沒有固定答案,這時可以設計同學之間,小組之間的討論,通過討論,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節時,入課之初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在小學時期學過的三角形內角和的有關知識,重點請學生回顧說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折紙方法,在小組內進行折紙活動,更加清晰明確的回顧三角形內角和的折紙過程,同使使三角形內角和為一百八十度的觀念更加印象深刻,這樣學生受折紙的不同過程的啟發,會得出不同的證明方法,此時請學生合作,既激活了學生思維,又使得小組合作的目的更加明確。當然小組合作有了適當的時機,問題的設計也要科學、合理。既要做到要求具體明確,不能模棱兩可,讓學生無所適從;也要注意內容安排的層次性,要由淺入深,順勢而導。
依據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根據各小組不同的起點,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關注了學生的知識技能目標,同時也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目標;不僅注意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同時也注意了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通過對小組評價得出的信息,及時的了解每個學生數學學習達到的水平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師進行教學總結與反思,從而及時有效的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不能只憑教師單純的觀察和感受,而是需要借助各科教師、學生及學術家長作為評價者,在每單元結束時讓他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最后再把各科教師、學生及學術家長的考查結果進行統計,最后的平均分即為每個同學在本單元的評價成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運用上,通常對學生的評價方法,一般采用書面測驗、課堂記錄本、課內外作業、小組內學生的互評及家長的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把學生的這五項成績的平均分作為本單元的最后成績。學期末把上面的單元成績累計后作為最后的成績。
通過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讓有數學個性與品質的學生能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數學課程標準》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筆者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1]李春光.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于波.20世紀我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8.
[3]高文君.中學數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4]邵迎.優化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5]高文君,張小慧.中學數學課堂探究水平現狀調查及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0,(05):52-55+74.
[6]沈林.中學數學課堂中數學交流的有效性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
[7]蔣永鴻.關于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問題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