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伍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郊學校)
論體育課的有效教學途徑
◆閆 伍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郊學校)
小學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采用什么樣的有效教學途徑達到應有教學效果呢?通過探討,給出解決策略。

要實現小學體育課的有效教學,教師就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或是教學方法的確定,都要以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為基本出發點,使他們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興趣與個性的發展,增添運動帶來的愉快的心理感受及體驗,從而增強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那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又該怎樣進行這一學科的有效教學呢?
每位教師對待課堂的態度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課堂常規要求要持之以恒的堅持。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對待每個學生一定要公平、公正,讓學生能夠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教師的威嚴。上課伊始,教師要提前到達場地,學生就會不甘落后,爭先恐后的來到場地,這樣學生從上課的開始就有了一個好的心態來對待,也是教師能上好課的良好開端。教師能用心上好每節常態課,學生就會以正確的態度認真對待每節常態課,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始終如一地認真對待每一節體育課?,F在的小學生不同于以前,他們的思想前衛,性格開朗,敢說敢做,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他們。教師上課時,如果每節課都是內容充實,他們會和你一起運動到結束;如果教師采用“放羊式”教學,學生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懶散,以后再想規范就很難了。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堅持以身作則,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認真對待體育課。
新課標下,要保證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有效促進其發展。學生必須通過體育實踐活動,沒有了學生體育實踐活動,課程所有目標就全部變成空中樓閣。也就是說運動技術學習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能發展的主要內容和手段。學習運動技術的過程是體育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學習領域中的核心和主體部分,也是實現其他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見,新課標并沒有否定技能教學,而是給了技能教學一個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們不但不能“淡化”,而應有重點、有選擇地去“強化運動技能教學”。所以,要實現體育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效果,就一定要精選教學內容。體育運動項目如各種球類、田徑等仍然應該是我們的首選內容,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地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同時也要進入課堂。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好“教材化”處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決不能將“運動技術的掌握”丟棄,如果是這樣,我們勢必也就失去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真正價值。田徑項目都是體育課必修的,因為田徑是強身健體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是受益于終身的體育項目,因此,無論如何要把田徑項目的運動技能教好、教透。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實際工作中要“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學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對待課堂的態度、精心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選取、學生的調動、個體的關注等等,會很大程度上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體育課堂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認知特征。在平時進行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創設情境,使原本單一枯燥的練習變得具有趣味性,適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要,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機盎然。”因此,體育教學要改變那種機械式的灌輸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愉快寬松的學習情境。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游戲化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游戲不但能讓小學生有一個快樂的課堂氣氛,在快樂的氣氛中小學生的身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而且在游戲中小學生的創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養和鍛煉,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游戲化更容易被接受,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對教師的體育課越來越喜愛。目前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基本上可以游戲化,但這需要教師對各個教學項目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加工。如我在一節以發展下肢彈跳能力為目的的課上,根據學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設計了“青蛙跳荷葉”的游戲。在創設游戲情景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可自由組合),利用鐵圈(荷葉)輪換移動進行立定跳遠比賽,每一次以“石頭、剪子、布”分勝負,勝的一方可跳下一荷葉,以最先到終點者為勝,方法雖然簡單但每一個學生玩得卻相當投入,教學效果相當好。還有在教學跑步時,我將班里的學生分成幾組,對抗比賽,最后贏的組獲得獎勵,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很累,但他們很開心,并在開心的同時學到了跑步技能,這樣我們的教學效果就很明顯了,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愜意教學。
總之,我們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運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小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讓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有效教學,最終保證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