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紅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安山鎮實驗學校)
淺談小學語文生本課堂中的讀寫結合
◆萬曉紅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安山鎮實驗學校)
小學語文生本課堂中的讀寫結合就是以小學生為主體,使他們主動、自覺閱讀文本,感悟文本,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讓寫作訓練以課文為依托,從“讀”悟“寫”,以“寫”促“讀”,進行“讀寫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 生本課堂 讀寫結合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編排課文,創設情景,每一冊書的單元主題即使有所重復,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每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彰顯單元主題。如果仔細推敲每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就會發現篇篇都有習作練習的結合點,或結構,或表達,或遣詞用句等,均循序漸進地展示了作文練習的線索,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表達。如果能在生本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對應的主題充分挖掘習作點,順利實現從閱讀實踐到習作實踐的遷移,就能提高讀寫結合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在語文課文中學生所學到的語言和寫法,必須通過表達才能提高說、寫的能力。因此,每一節課都應有訓練,口練、筆練都應該兼而有之,既練詞句,又練寫法。練詞句,就用一個詞寫一句話,或用幾個詞寫一段話;練寫法,就練習寫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寫句、排比連用句、各種形式的開頭(如托物起興式開頭、記敘和描寫引入正文、抒發感情、開門見山式開頭)和各種形式的結尾(如自然式結尾、點明中心式結尾、首尾呼應式結尾、總結全文式結尾,等等)。
在語文生本課堂中,我們應緊扣寫作,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學習《火燒云》時,課文在描寫火燒云的形狀變化時是按照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的順序進行描寫的,就可以讓學生仿照這種描寫方法,想象天空中的火燒云還會出現什么、會是什么樣子的、怎樣變化、怎樣消失的,寫下來。還可以根據不同課文的具體情況練寫一個場面、一個人物的肖像、一個人物的行動舉止、一個人物的語言、一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或練寫一件小事,或練寫表明自己看法的一段話,等等。每次練筆,寫幾十個字,或寫百來個字,都可以。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練寫的機會就多,寫作興趣就得到培養,寫作能力也就跟著提高。
每一篇課文,都必須抓住課文中最突出的一個寫作特點,作為該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設計出精妙的教學法,使學生明確學課文的特點,領會課文的寫法,以致運用。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十分明顯的寫作特點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突出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教學時,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深究為什么說是“了不起的父與子”。學習運用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表達文章主題。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如父親當初“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傷與絕望,接下來的堅定與決不放棄,兒子生還后的無比幸福喜悅,這樣學生就會較深刻地掌握描寫人物的方法,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寫作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并學習這一寫作特點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之中。如導學課文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了解其作用特點,教給學生寫作時,內容不同的段落中間可以用這樣的語句連接;學習游記一類的文章時,讓學生找出描寫游覽路線的語句并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這些語句就像一根線把散落的珠子穿在了一起,使文章渾然一體。
“言雖盡而意無窮”,文中總有空白,及時捕捉這些空白點,可以豐富文本內涵,把人物形象讀高大、厚實。如《女媧補天》一課,在描寫女媧冶煉五彩石時,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詞高度概括了其煉石的過程。可是這“五天五夜”女媧究竟是如何度過的?課本中并沒有寫出來。但我們可以通過借助想象的翅膀將這個空白點真實地“再現”出來:當她累了的時候,當她被神火烤著的時候,當她餓了、困了的時候,她又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煉好五彩石的呢?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抓住這個“五天五夜”,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設身處地地思考,以寫促讀,不僅能夠體會女媧為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練筆中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感受女媧的高大形象的同時提高寫作技能。
抓住文本的拓展延伸點,開闊學生思維,用我手寫我心。拓展延伸點是文本理解向習作練筆過渡的有效落腳點。拓展延伸點或關注文本的背景,或鏈接到相關的事件,或引申到類似的事物,總之,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生本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要想收到實效,要想達到高效,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既要重視預設,更要注重生成。教師要注意抓住時機來引導,多鼓勵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讀寫融為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互動,在互動中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