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浩
(浙江省麗水市職業高中)
弘揚浙商血脈,提升學生創業能力
——芻議中職市場營銷項目教學課程中的“企業家精神”培育
◆徐 浩
(浙江省麗水市職業高中)
改革開放以來,浙商的創業成功舉世矚目,這是和浙商的“企業家精神”分不開的。在注重創業能力培養的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校園里,市場營銷課程如何滲透浙商的“企業家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是每個營銷教師和企業思考的話題。
營銷課程 浙商 企業家精神
在我國,浙商的創業成功舉世矚目。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稱道:浙江是一個具有熾烈企業家精神的地方。浙商的創業欲望和創業能力,就是一種資源和競爭力。他們每到一地,帶去的是實干聰明的企業家精神,留下的是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和稅收,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觀念和思路,是一顆啟蒙的種子,這是浙商對全國人民的貢獻。無數企業以親身實踐論證了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的重大意義。證實了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唯一真實來源。因此職業教育專家唐永蘇指出:在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中應引導學生發展“企業家精神”。因為這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有力的“助推器”。所以,在中職市場營銷課程中培育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是課程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中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中職”)的目標是培養“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具有綜合能力的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職業技術學校包含“職業”和“技術 ”兩個目標。“技術”是職校的技能發展目標,“職業”是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也就是說,職業學校除了“以技能教學為重點”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創業能力。市場營銷,課程是教學生如何“做生意”,如何創業的。目前的中職營銷課程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大體上跟上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從最初的滿堂灌的純理論教學發展到注重實訓的“理實一體化”和項目教學。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同步的發展。對中職學生來說,企業家精神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道理。
“愛生如愛子”,營銷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創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是每一個營銷教師所關心的。2012年,我們營銷教研組對麗水職業高中原04和05屆營銷班,06、07和08屆電子商務班畢業生進行了回訪。共有127名畢業生接受了問卷和訪談,從數據中發現,25。2 %(32名)的畢業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而自主創業者都以開小規模超市和從事電商為主,年銷售額1000萬以上的“大老板”僅有3人。雖然在訪談中他們也表示“自己想賺大錢”,但多數人僅滿足于“養家糊口”,“小富即安”,缺乏“企業家精神”的創新,冒險和進取精神。中職營銷學生創業路上產生的問題,與在校接受的課程學習有密切的關系。中職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作為營銷課程的教師所關注的。在問卷和訪談和對教師的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目前的營銷課程存在著以下問題。
1.目前的市場營銷課程過分偏重于專業理論和“技術”(即營銷技能),即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維度,忽視了情感和價值觀維度即非智力因素,即忽視了“職業”(即“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創業能力)的發展。“企業家精神”是學生創業的“催化劑”。雖然目前的中職市場營銷課程比起10年前的“滿堂灌”的純理論教學,有了飛躍性的進步,開始注重學生的營銷技能的發展。但整個課堂只有“4P”(即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沒有關注學生創業的“企業家精神”。營銷課程只關注學生“校園內的發展”,忽視了校園外的發展對學生的營銷生涯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2.對學生創業重要的創新和冒險精神被忽略。創新精神的實質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將已經做過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更像一名充滿激情的藝術家。一個企業最大的隱患,就是創新精神的消亡。創新必須成為企業家的本能教師在執行營銷課程項目教學時僅僅滿足于學生掌握課標規定的理論和技能標準。沒有鼓勵學生的創新。和冒險精神。問卷和訪談中發現,他們、她們滿足于“小富即安”,沒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動力和愿望。市場是最喜新厭舊的,市場需要的是不斷的變化,不斷的更新,新產品每天都有大量上市,如果沒有自己的創造和特色,最后終究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只有創造性的東西才有價值,才能為消費者所接受。因此,創造精神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只有不斷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價值創新等),才能在競爭中獲取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才能提高經濟效益。而創新是需要承擔風險的。所以,中職學校營銷課程的冒險精神不應缺失。
3.項目教學中的學生合作意識缺乏。學生受初中時的學習習慣影響,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終極目標,習慣“各自為戰”。在格子鋪的經營中,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同一個團隊的學生競相以實現自己的最大經營目標為終極目標。缺乏合作使一個團隊變成一團散沙。具體表現在于個人能力強,但一合作就毫無戰斗力,不能與實現不了團隊的目標。因此,在學會競爭之前,首先需要學會合作。
在項目教學中學生的進取精神不足。以完成項目規定的“指標”為終極目標。不愿意多費力氣主動“擴大戰果”。教師也以課標為指標,只要學生掌握了課標規定的內容就算教學任務完成,萬事大吉。
教師是課程開發,執行,評價的主體,課程在開發,執行等環節中出現的問題與教師息息相關。從問卷和訪談,課堂觀察中的數據發現,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自身對“企業家精神”不熟悉。雖然大多數營銷教師是營銷專業科班出身,在大學里也聽說過“企業家精神”,但認為這個對中職學生“意義不大”,“太過遙遠”,“中看不中用”,所以未作深入的研究。有教師在訪談中指出:上營銷課講“企業家精神”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花時間講營銷策略。
2.教師片面認為職業教育以技能為主,日常營銷教學只要符合中職營銷課程標準中的各項理論和技能指標即可,對學生創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家精神”予以忽視。既然中職營銷課標中沒有涉及“企業家精神”,執行課程時不必“畫蛇添足”,所以從課堂觀察中發現:教師在執行營銷課程項目教學時僅僅滿足于學生掌握課標規定的理論和技能標準,沒有鼓勵學生的創新,和冒險精神。
同時,從問卷中發現,雖然教師也意識到學生的合作精神對營銷課程的重要意義,但由于上級教育部門的技能統測只關注學生個體的理論和技能發展,對合作精神毫無涉及,所以教師也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合作精神的滲透。
針對在研究中發現的問題,筆者根據華東師范大學職教專家石偉平教授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和以及以前的教學經驗,認為要改變上述弊端,我們的營銷教學應作以下的改進。
1.教師要認真學習職業教育理論,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改變以往只重技能,輕視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弊端。在項目教學中不僅注重理論和技能的教學,更要關注學生的營銷職業生涯的發展。把“企業家精神”滲透到教學 當中。對學生的創業和終身發展負責。
2.在項目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的創新和冒險精神的培育。“商場如戰場”,在競爭對手如林的營銷中創新是取勝之道。當然,創新不是盲目的推翻原有的知識理論體系,而是靈活地根據現有條件,推陳出新,戰勝競爭對手。同時,做好營銷工作是不能不承擔風險的。冒險也不完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進行仔細的SWOT(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基礎上盡可能擴大自己的利益。比如,在新教材的市場細分項目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營銷理論的基礎上,大膽突破,不拘泥于教材上規定的幾種方法,設計出最適合市場營銷環境的細分市場。
3.在項目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育。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歡樂,培養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例如,在教學“促銷組合”項目時,可讓學生扮演零售商和供應商,在采用“拉引策略”時,零售商和供應商密切配合,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達成良好的促銷組合。
4.在項目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的進取精神的培育。教師應鼓勵學生把項目當成真正的商業機會,爭取“利潤最大化”。在平時的學習中一種奮發進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風貌,比如,現在很多職業學校在引導營銷專業學生經營一種新型的也態---格子鋪。在格子鋪的經營中,教師可以根據校園市場的環境鼓勵學生的創新和奮進精神。這種進取精神,將成為學生營銷路上成長的“推進劑”。
5.在考核中可列入“學生畢業后職業發展情況”。對教師和課程的評價考核不僅僅止步于考核學生校內的卷面成績,更要考核學生畢業后在營銷行業的職業生涯發展狀況。正如許多職業學校的校訓里的寫的:“沒有畢業,只有畢生”。
綜上,英國著名學者亞當。斯密有句名言“貿易使人美好”。在學生漫長的營銷生涯中,我們營銷教師如何帶領他們起好步,走出學生美好的營銷人生,是我們教師的重任。讓我們以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為己任,把企業家精神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學習和創業中,使浙商后繼有人,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源和動力。
[1]石偉平.職業教育課程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史東明.核心能力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林善浪,吳肇光.核心競爭力與未來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