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宗林
(云南省鎮雄縣第一中學)
高中語文古詩詞“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
◆邱宗林
(云南省鎮雄縣第一中學)
高中階段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進入大學校園的準備時期,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思想的樹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是教學的基礎課程,也是漢語的集中教學,古詩詞作為其中的重點,既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古詩詞在每年的高考分數中占據較大的分值,且對學生的記憶力、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與一般的語文課程不同,古詩詞都是文言文,用詞較少卻能夠表達深刻的內涵,包括巨大的哲理,也是古人抒發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古詩詞在寫法上與現代漢語具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很多詞匯在古今意義上的差別,使得很多學生一看到古詩詞就產生厭煩情緒,這部分的得分數值較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語文總成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傳統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死記硬背的課堂授課模式,也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情境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它是將高中古詩詞放在特定的情境之內,通過分析其中的意境讓學生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高中語文 古詩詞 情境化教學 有效策略
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傳統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訴求,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且制約著古代文化的傳播。如今,新課程標準開始實施,教育部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明確規定古詩詞教學不是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幫助學生掌握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讓學生能夠自主分析詩詞。情境化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師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提出的教學策略,旨在將古詩詞教學引入情境范圍內,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和具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我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還無法達到新課程要求,情境化教學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無法渲染一個真實的情境,更不利于學生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不能很好的形成共鳴。針對這樣的現象,高中語文教師要準確掌握情境化教學的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切實運用該模式,做好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引導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情境化教學是情境教學法的簡稱,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入和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教學情景。其核心在于引發學生的情緒共鳴,通過形象、直觀、具體、生動的場景,將抽象的知識表達出來,將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背景之下,從而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該種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不斷發展起來,是將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的產物,語言描繪、游戲教學、角色扮演、詩歌誦讀、鑒賞教學都屬于情境化教學的類型,它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用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把歷史文化傳承下來。而所謂的古詩詞情境化教學自然就是將高中教材中的古詩詞置于情境之下,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形象直觀性
古代詩詞語言簡練,一個詞語可能代表著一大段含義,且其中蘊含的情感非常飽滿,具有高度的凝聚性和概括性。高中古詩詞教學想要達成教學目標,就不能單單依靠教師,傳統的說教式教學也無法將其中蘊含的哲理表達出來。現代化媒介的發展,體現出了信息的傳遞必須具有直觀性,只有清晰的表述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便于人們理解深刻的情感內涵。通過情境化教學,教師可以將高中古詩詞的抽象內涵用直觀的語言和形象展示出來,仿佛將學生帶入一個真實的情境之中,引發學生思想上的共鳴。當然,所謂的情境化教學并不是情景的完全展現,也不能夠將詩詞中的語言進行截取,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最大程度的體現作者的真實情感,做到形神兼備。
(二)情感的共鳴
俗話說“詩言志,詞言情”,一首簡單的詩詞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古代很多著名的詩詞也都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情感狀態息息相關,簡單的字都能代表豐富的情緒,精簡的語言描繪出的是一幅作者的生活圖景。因此,在情境化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植于情緒的渲染,將意象深深扎根于詩詞之中,借助周圍的景物,如山川、湖泊、月色、花朵等抒發作者的情感,將這種情緒傳達給學生,借助情境展示當時的寫作狀態,激發學生的聯想和共鳴,實現感情上的互動交流。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古詩詞中情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必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目的是為學生服務,教學策略的更改也是為學生打基礎,也就是說,情境化教學必須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幫助他們提高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可以借助詩詞了解作者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體驗。
第一,對情境化教學理解不到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師仍舊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過于生硬,教師對情境化教學的理解力有限,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將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到位。
第二,缺乏資金和設備的支持。情境化教學不是一句空談,教材中古詩詞情境的營造需要科學設備做支撐,但是很多高中由于資金匱乏,無法投入金錢購買多媒體設備,從而大大影響了情境化的真實性和情景的營造。
第三,與教材的結合不夠緊密。高中古詩詞情境化教學,其依據的主體自然是高中語文教材,可是很多教師在情景的設置中與詩詞的真實背景相差甚遠,對學生的帶入感較差,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甚至起到反效果,制約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高中古詩詞情境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再現其中的實體情景會有比較大的困難。因此,高中古詩詞情境教學類型非常多樣。
(一)直觀情景
所謂的直觀情境就是最生動、形象的背景,它主要借助現代化技術得以實現,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詩畫不分家,借助圖畫再現古詩詞的情境,可以把古詩詞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如王維的《山居秋瞑》,學生對于詩中描繪的秋天的山的傍晚的景色的想象可能就會與文本情境有區別,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一幅秋天傍晚山的圖景,引導學生人情,并學習到“暝”字在本詩中的意思是“傍晚”。
(二)語表情境即運用語言表述的情境
語表情境是指“單純用語言描述某一情境,通過語言的意義、聲調、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學生的情緒、情感以及想象活動,從而體驗情境。”這種類型適合于篇幅較短,易誦讀,感情比較深沉的詩詞教學。例如,在上《蜀相》這首風格沉郁的律詩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蜀相祠堂周圍景象的描述,強調景色描寫對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再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頌揚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情懷。
(三)模擬情景
高中古詩詞的內容多樣且豐富,文章數目非常多,并不是每一種情境都能夠直觀形象的表現出來,大量的古代生活狀況只能借助模擬的方法表現出來,例如借助分組教學、角色扮演等策略,將詩詞中蘊含的情境在課堂進行展現,一方面增強教學的靈活性,活躍課題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例如,教師在講解《孔雀東南飛》一文的時候,針對劉蘭芝與焦仲卿分別時的場景,就可以讓學生來設計劇情與場景,通過表演來演繹劉、焦兩人的愛情故事。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能夠認識到高中語文古詩詞情境化教學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以及其中包含的特色。無法將難于理解的古詩詞用情境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就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真正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情感。針對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突出情境化教學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節,引發他們的共鳴。
(一)氛圍渲染,引入詩詞情境
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大環境和大背景,良好的情境能夠將學生很快的帶入意境之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構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緊張感,通過音樂、舞蹈等的播放帶學生進入情境之中。例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可播放音樂《滾滾長江東逝水》,然后引導學生想象馳騁于古戰場,在這雄渾的旋律中,進入三國,進入赤壁,進入蘇軾所描述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吟讀也是氛圍情境營造的有效方式,通過有感情的閱讀,可以在抑揚頓挫的語調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用聲音描繪出詩詞的意境。當然,在實際的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詩詞的重點,有時候一句詩的感情只集中在一個字上,教師必須通過這個字來表達深刻的情感。
(二)通過生動的講解帶出詩詞的意境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他們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高中語文教師就是要借助自己生動的講解,將學生帶入詩詞的氛圍之中,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并利用生動的講述引起學生的共鳴。當然,生動的講述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教師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素養,可以找準詩詞的重點,然后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計劃后帶領學生體會到詩中之景。《赤壁賦》一文中的不同段落富有的情感就不相一致,第一段作者描繪了夜游赤壁之情景,向我們呈現了富有畫意詩情之意境:明月與清風交織,水色與露珠相輝映。第二段中描述了飲酒放歌,以及簫聲之悲涼,聞簫聲,而生悲意。教師要分析清楚不同段落的內涵,然后做好情境化教學。
(三)利用角色扮演完善情境化教學
所謂的角色扮演就是要讓學生扮演詩詞中的角色,將抽象的語言用直觀的句子表達出來,使詩詞變得更加生動。另外,通過角色的定位演繹,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靈活多樣的課堂,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張揚他們的個性。在角色的扮演過程中,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實現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
(四)走進自然,領悟詩詞意境
在詩詞教學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堂,還應拓展課外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自然、生活中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從而更好地領悟詩詞內涵。具體而言,教師要帶領學生融入自然,走進生活,引導學生根據詩詞意境進行大膽想象與聯想,找出其與自然、生活的意境相似點,從而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心靈溝通。如在《滕王閣》一文中,詩句生動形象,飛動流美。如孤鶩、落霞,襯以碧水、藍天,耀目明麗,富有美感。可見,自然生活中的光線明暗、顏色組合、動靜組合等,均可變為藝術創作元素,而這就需要發現自然美的眼睛。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古詩詞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具有很大的不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古詩詞教學要注重情境化的探索,將教學活動與真實的情境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角色扮演、課堂氛圍的渲染以及對大自然的探索實現情境的引入,從而激發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1]沈曉燕.抓意象,賞技巧——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略談[J].新課程導學,2013,(33):28.
[2]趙傳乾.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分析[J].語數外學習,2013,(12):9.
[3]陶媛嫻.基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研究[J].語數外學習,2014,(08):18.
[4]秦叔萍.新課標視野下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5]鄭銘鑫.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5,(12):41.
[6]黃曉玲.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